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2022年10月30日18:47:03 歷史 1093

秦末,出現了三個牛人。

第一個牛人,陳勝吳廣,這一對,雖是倆人,但是一般史家都是合在一起說,所以可以看做一個人。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這對人幹了一件事,那就是率先豎起了反秦的大旗。

當然,事最終敗了。

通常來講,歷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犧牲品。這也算正常。

不過,他們留下了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這話很危險,顛覆了之前君權神授的傳統認識,既然王侯將相不是天生的,那就是人人都可以當。

於是,起義的火種,在大秦的土地上,成了燎原之勢。

畢竟,大家都不想做窮苦老百姓,都想當王侯將相,因為王侯將相可以三妻四妾可以腰纏萬貫可以魚肉百姓。

但是,想搞事情,得有資本,這個資本包括各種能力、資源,等等。

不是任何人,都能實現的。

於是,於是,最後只有兩個人比較冒尖。

這便是秦末產生的第二個牛人項羽和第三個牛人劉邦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歷史也是大浪淘沙,戰火燒到最後,就剩倆牛人,也比較麻煩。

原因是一山不容二虎,總得有一個退出歷史舞台,不然沒法一家獨大。

可是,讓誰退?劉邦手下謀臣良將最多,他才不願主動退出呢!

那麼,讓項羽主動退出?項羽當然也不願意,項羽本人是一個戰神,手下雖然謀臣不及劉邦,但是兵馬最為強悍。

既然,都不願主動退出,那就只能靠實力說話:打。

誰打贏了,誰做老大,誰輸了,誰完蛋。

勝王敗寇的這一套,被中國古代歷史循環表演了兩千多年。

拋開別的不說,客觀來說,就當時項羽和劉邦,各自的軍事實力來看,項羽是強於劉邦的。對於這一點,劉邦自己也是心裏清楚,甚至對項羽是有點懼的。

但是楚漢相爭到最後,為何項羽持強卻敗於持弱的劉邦?

對歷史精熟的毛主席在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談話中,再次說起這段歷史的時候,他說:

「項羽犯了三個錯誤,如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跑了劉邦;鴻溝協定,他認真了;建都徐州,那時叫彭城。」

該次談話內容被收錄在陳晉主編的《毛澤東讀書筆記》上冊中(1994年,廣東人民出版社)。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項羽這三個錯誤,都非常出名。

第一個錯誤叫鴻門宴。

該錯誤發生在公元前206年,地點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城東約5公里的新豐鎮鴻門堡村。

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劉邦和宋義一塊攻秦,結果劉邦先人一步進入關中,駐軍灞上,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東邊的白鹿原

劉邦擊潰了秦軍都城的帝國軍事力量後,秦朝的末代王子嬰率領臣民投降。強橫一時之強秦,如曇花一現,就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接着,劉邦根據張良的建議,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部隊退出咸陽城,在灞上駐軍。

第二件事是——召集當地名人、鄉紳,以及有社會威望的人,向他們傳達自己的部隊紀律,即「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以此,取得了秦地老百姓的民心。

就以後項羽入咸陽的胡作非為相對比而言,劉邦要比項羽高明得多。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不久項羽就在擊破章邯之後,殺奔關中而來。

項羽來的時候,劉邦的部隊,已經控制了關中之地。

此時,出現了一個人,叫曹無傷

他是劉邦軍中的左司馬,此人跑去跟項羽透露消息,說劉邦想稱關中王,意思很明顯,他不如你,卻要稱王,快來揍他。

當然,曹無傷這個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因為一開始剛進入咸陽的時候,劉邦確實有點得意忘形,以關中王自居,住在秦始皇的皇宮裡日日花天酒地美人相擁,那是好好快活了幾天。

樊噲覺得劉邦這樣搞,早晚得玩完,便趕緊進言,說天下遠未平定,情況複雜,小心重走秦亡舊路。但是劉邦那會兒有點「樂不思蜀」,啥也聽不進去。

接着,張良來了。

張良說話比樊噲有技巧,結果就把劉邦給嚇醒了,立即搞了上面說的兩件事。

所以,司馬曹無傷並非是誣陷劉邦。

但是,這小子人在漢營卻心在楚,就有問題了。

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曹無傷有眼無珠。

放着一個明主,不好好跟着混,偏要去攀附看起來似乎很厲害的項羽。

總之,項羽收到曹無傷的信息後,覺得劉邦這小子竟敢和自己叫板爭天下,這還了得。

於是,就在范增的建議下,準備進軍灞上,幹掉劉邦。

在這裡插一句題外話,范增建議攻打劉邦,絕非是因為劉邦要做什麼關中王,而是聽聞劉邦在咸陽的「約法三章」等事後,敏銳地認識到了劉邦此人心懷帝王之志,是項羽的勁敵,必須除掉。

項羽這時候,還比較乖,就下令整軍備馬,準備第二天就開打。

結果,夜裡鬧了幺蛾子。

我們看歷史,經常會發現一個個歷史大事件背後,全是那些雞零狗碎的小事件所製造的戲劇。

那日夜裡鬧幺蛾子的人項羽的叔父項伯,這個人跟曹無傷有一拼。

一個是腦抽風,一個是抽腦風。

項伯聽說項羽要打劉邦,便着急了,因為對自己有過救命之恩的張良在劉邦那裡。

其實,這事處理起來也簡單,就是跟項羽申請一下,讓部隊開過去的時候,不要殺張良就行了。

但是,項伯這個老實人便要連夜親自往劉邦營地跑了一趟。

做人到這個份上,也真是沒啥可說了,難怪人人都藉機利用他。

結果項伯跑到張良那裡去救張良,卻反被張良和劉邦利用。

劉邦在張良的暗示和指點下,見了項伯,一通天花亂墜的好聽話,說得項伯那個心裏真是舒坦。後來,劉邦還要和項伯結為兒女親家。

總之,項伯不僅沒有救回張良,反而跑回來在項羽面前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

換個雄主,對這事肯定會嚴肅處理,在大戰之際,跑到敵營泄露軍情,不說斬首,也立即得關押起來治罪,以殺雞儆猴警示三軍。

但是項羽,卻偏不是,不僅聽信了項伯的一面之詞,而且還停止了進軍命令。

真是軍令如兒戲!

接着,第二天,劉邦就帶着張良一行來到了項羽的營地,以表自己的服從之心。

說實話,劉邦這事做起來,確實是需要勇氣的,萬一來到這裡被砍了,不就啥功業都沒了?

當然,劉邦來,也是和手下的人經過計算的,知道項羽這人看着是個男人,做事像個女人,殺不了他。

可是項羽雖然辦事像女人,但是他手下的謀臣范增辦事卻很不女人,那是個狠角色。

原本聽聞項羽不進軍,范增很生氣,但是聽說劉邦要來,范增就不生氣了,原因是原本殺劉邦,要動千軍萬馬,如今劉邦親自來了,殺起來就更容易了。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於是,范增就計劃在鴻門宴上幹掉這個劉邦。

但是,在鴻門宴上,范增的計劃卻沒有成功。

先是給項羽示意,結果項羽視而不見。

接着范增讓項莊舞劍,藉機殺掉劉邦。

但是,項伯這個老實蛋擋道,搞得又沒弄成。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劉邦一看這架勢,跟項羽也賠禮道歉了,該說的也說了,沒啥好聊了,便借口上廁所,在樊噲的掩護下跑了。

留下張良帶着一堆寶物,跟項羽的人一散。

事就完了。

擺在項羽面前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這樣溜走了。

難怪毛主席在談到項羽錯誤的時候,把這個鴻門宴放在了第一個。

不知道後來項羽的心裏是否後悔過,總之,在政治手腕的較量上,項羽簡直就是一個低能兒,跟他的軍事能力,有着天地之差。

再比如項羽所犯第二個錯誤,鴻溝協定。

根據毛主席的看法,他認為項羽對於這個協定過於認真了。

所謂鴻溝協定或者鴻溝和議,是在楚漢雙方兵力僵持、暫無破局的情況下才謀划出的一個解決辦法。

為表誠意,項羽把劉邦的家眷都給送了回去。

實際上,在這之前,項羽還犯了一個大錯,那就是在兵峰所向披靡的時候,尤其是在採納了范增的計謀後,準備把劉邦圍在滎陽,徹底弄死。

劉邦嚇得半死,就在此時,陳平獻了一條反間計。

劉邦果斷採納了陳平搞的這個反間計,實際上此計極其低能,說范增與劉邦有勾結。但凡是有點腦子的,都知道這是一個笑話。但是純真如項羽,卻輕信了。

項羽把范增的權力收回,這個舉動讓范增傷老鼻子心了。

一而再再而三遭受項羽如此對待,范增對項羽徹底失望——「豎子不足與謀!」悲憤辭職,永遠離開了項羽。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倘若范增在,項羽後面的路不至於走到死胡同。

但是,一切都晚了。廣武對峙數月,接着變數不斷出現,搞得項羽四處救火。

尤其是彭越谷城搞事情的時候,項羽準備去滅了他。但是老巢竟然無得力之人留守,如范增在,定然無事。可是沒了范增,項羽只能讓大司馬曹咎留守。在離開之前,項羽是千叮嚀萬囑咐,讓其堅守營寨,不可出戰,只需十五日,他便可返回。

但是項羽走了後,這個大司馬是個無腦的主,經不起漢軍引誘,竟領軍出戰,結果慘敗,自己也死了。

此一敗,對於楚軍而言,是極其不利的。

各地火撲不滅,項羽一人雖強,卻無分身之術,如此東奔西跑,後又糧草不濟。

這是項羽的困局。

劉邦的困局在於,一旦和項羽對戰,總是失敗,所以後來只能藉助地理優勢縮起來,不打。

尤其是在廣武對峙的時候,項羽以精準的箭術,還射傷了劉邦。

雙方各有利弊,相持不下,最後就弄出了一個鴻溝協議。

可是這個玩意兒,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是真的不可當真的。

但是項羽卻當真了,以為有此協議,便安全無恙了,在撤軍的時候,也是警戒鬆懈,對漢軍缺少防備。

漢軍便撕毀協議,大軍從後面忽然追擊。

更重要的是,當時韓信和彭越雖然和劉邦相約一起攻打項羽,但是卻沒有出兵,大概是在觀望。

在這樣的背景下,項羽如果團隊完整,一方面嚴防劉邦,一方面出使韓信和彭越,其情況就會不一樣。

但是,項羽的情況,除了信任鴻溝協議之外,什麼都沒有做。

所以說,敗得令人捉急,敗得令人惋惜。

劉邦贏,不是在戰場的正面交鋒,不是贏在軍事,而是贏在了心機和算計,所謂的謀吧。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項羽的情況,正好相反,贏了軍事的勝利,卻丟了江山。所以說,自古以來,打仗不是單純的兵力比拼、戰將對決,而是打仗是表、政謀才是內核。

從這個層面來講,毛主席說項羽對於鴻溝協議認真了。

毛主席認為項羽敗於劉邦的第三個錯誤是定都徐州,即彭城。

項羽進入咸陽後,秦帝國現成的帝都,他不用,還一把火燒了,被毀的有價值的東西不計其數,簡直是胡來。

這還不算,面對勝利的果實,他不知道該如何弄,只好復舊,搞分封。自己偏偏要做個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

就當是的歷史背景而言,無論在地里位置,還是政治氣象上,亦或者是規模上,彭城都是缺乏這些優勢的。

這也正是劉邦後來在選擇都城的時候,直接選擇了臨近咸陽的長安

倘若咸陽不被項羽燒毀,劉邦大概就直接定都於咸陽了。

項羽所依仗的是軍事才幹,所以可以縱橫天下,但是項羽所弱的是政謀,在這方面,他近乎單純。所以,在打下勝利果實的時候,或者被騙的時候,表現出了孩子般的幼稚。比如陳平搞的那個反間計,說范增與劉邦勾結,這種事項羽也信。要知道範增可是巴不得劉邦死呢!

總之,仗打得再好,不懂政治和人性,想跟人爭天下,是不行的。

正是如此,項羽在鴻門宴輕信劉邦、放走劉邦,又在鴻溝協議再次輕信劉邦,被劉邦追擊。等等如是,猶如孩童不長記性。

楚漢相爭,為何項羽敗於劉邦?毛主席:項羽犯了三個錯誤 - 天天要聞

所以,毛主席後來寫詩,提到項羽的時候,也是「不可沽名學霸王」!

當然,項羽也是有優點的,1939年4月8日,毛主席在延安「抗大」演講時曾經說道:

「要學項羽的英雄氣節,但不自殺,要干到底······」

參考資料:

1:《毛澤東讀書筆記》

2:《毛澤東著作選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 天天要聞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時,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儀式。 在活動現場,香港警察管樂團奏樂,護旗方隊用中式步操護送國旗和區旗入場。隨後,現場全體肅立,國旗...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今晨8時許,伴隨着一大廣場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人員肅立致敬。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頌歌獻給黨」系列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融合了莊嚴儀式、文藝匯演、文物見證與紅色體驗等多種形式,深情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