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2022年10月14日22:53:20 歷史 1684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前言

1980年一天,一個女人走進了我國開國元帥聶榮臻的家中,這名女子叫美穗子,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聶榮臻元帥和美穗子

當這個自稱為」美穗子「的日本女人見到聶元帥後,她做出的舉動讓在場所有人都震驚了!

只見她立刻跪倒在聶元帥身前,對聶元帥大喊着「父親!父親!

那麼,這名日本女子真是聶榮臻元帥的女兒嗎?兩人之間究竟有何淵源?

開國元帥,「福帥」聶榮臻

聶榮臻,1899年生人,祖籍在四川江津,是我國開國元帥之一,有着「福帥」的美譽。

聶榮臻祖上較為富有,但傳及其父聶仕先時便漸漸沒落。

但好在他的父母依舊有着長遠的目光,不惜家徒四壁也要竭盡全力供養聶榮臻上學讀書。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聶榮臻元帥

而聶榮臻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自幼時起他便勤奮好學,時至今日在聶榮臻的故居中依然保存着他當年用過的一個筆筒,上面刻着兩個字:破睡

其意為上課時不要打瞌睡。

1919年,聶榮臻奔赴歐洲法國求學。

這一走,便是六年。

在法國求學的日子裏,聶榮臻一邊辛苦打工,一邊刻苦學習,在三年後便成功考入了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可以說是一個實打實的學霸了!

聶榮臻不僅學習成績優異,更是積極接觸進步思想。

法國作為革命老區,在1871年便興起過巴黎公社運動。

聶榮臻在法國期間便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經趙世炎和劉伯堅介紹轉入中國共產黨,並在周恩來的領導下以團機關刊物《少年》為思想陣地,宣傳馬克思主義。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青年時期的周恩來

1925年,於歐洲留學六年的聶榮臻回國,被委派到黃埔軍校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

後曾領導籌劃包括南昌起義在內的多次革命。

廣州起義失敗後,聶榮臻不得不來到香港從事地下工作。

在香港特務環伺的背景下,聶榮臻可以說上演了一段真實的「潛伏」。

在當時的香港,主要交通工具還是有軌電車。

電車不關門,上下人十分方便,聶榮臻也經常使用電車出行。

有一次,聶榮臻就在電車上碰上了一個早已背叛投敵的我黨叛徒,而對方很快也發現了聶榮臻,甚至還向他點了點頭。

聶榮臻頓感不妙,他知道如果眼前的叛徒上前糾纏住自己,那很快就會有其他警察特務趕來,屆時自己可就插翅難逃了!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香港警察

於是他想也不想,迅速擠進周邊的人群中,一路溜到車門口,最後縱身一躍,從電車上跳了下來。

這可不是聶榮臻急中生智,而是他早就做好應急預案,小心謹慎地他早就設想過在各種地方遭遇敵人時該如何逃脫。

不僅如此,聶榮臻甚至還養成了在大街上聽腳步聲的習慣。

彼時的香港警察穿的是皮鞋,走起路來總是「咔咔」響,很有節奏感,尤其是在夜裡老遠就能聽到。

因此聶榮臻外出執行任務時,只要一聽到香港警察的皮鞋「咔咔」聲,就知道警察要來了,所以每次都能及時逃脫。

在香港的地下工作經歷,讓聶榮臻養成了小心謹慎的性格,也正是這份謹慎讓他在往後的革命工作中無往而不利。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聶榮臻元帥

回顧聶榮臻元帥的一生,人們會驚訝地發現,和陳賡、劉伯承、林彪等開國將帥不同,聶榮臻元帥不論是在香港搞地下工作,還是在前線領兵打仗,都從未負過一次傷!

雖然聶榮臻元帥將這一切都歸功於自己的福大命大,但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運乃強者謙辭,正是小心謹慎、防微杜漸的好習慣才最終讓聶榮臻蛻變成了一名「福帥」!

戰火收孤女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日軍到來後開始了侵略行為,所到之處無不一片狼煙,中國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中。

1940年8月21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在前線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指揮所就設在河北井陘縣正太路井陘站附近的洪河槽村。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八路軍發動破襲戰

在戰役打響後,聶榮臻所在的指揮所里電話鈴聲不斷。

其中一個電話報告反映,我軍兩名戰士從戰火中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姑娘。

這兩個孩子一大一小,大的大概有四五歲,而小的看起來才幾個大。

這兩個孩子的父母都死在了炮火中,再加上這兩個孩子是日本人,附近的老鄉根本不願意接手照顧她們。

在接到了這通電話後,參謀便立刻跑去請示正在指揮作戰的聶司令員。

聶榮臻聽參謀講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不僅沒有責怪戰士,反而大加讚賞,他立刻派人把這兩個日本小姑娘帶回了指揮所。

說到這裡或許會有人感到奇怪,為什麼他要對這兩個日本小姑娘這麼好呢?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發現日本小女孩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我軍一直奉行着優待俘虜的政策。

直到今天也有不少人不理解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來侵略中國的,憑什麼抓到日本俘虜後不但不能殺,還要好吃好喝的供着呢?

首先,優待俘虜可不是婦人之仁。

兵者,伐心之術也。

我軍會對被俘虜的日軍士兵進行思想教育,而這些日軍士兵在接受過思想教育後會認清日本軍國主義的真面貌,從而誕生出反戰情緒。

這些經過教育的日軍士兵被我軍送回到原本的日軍部隊後,不但不會再度參戰,反而會將反戰的思想在日軍內部傳播開來,從而瓦解日本軍隊的軍心,降低日軍的戰鬥力。

更有甚者,有些被俘虜的日本士兵乾脆直接就加入了八路軍,走向了抗日戰場。

其次,正所謂困獸猶鬥。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聶帥在司令部

如果我軍對日本俘虜見一個殺一個,那就會導致當日軍被包圍或處於劣勢時,根本不會考慮投降,而是破釜沉舟,給我軍帶來不必要的傷亡。

相反,如果我軍對日本俘虜以禮相待、以誠相待,那麼日軍被包圍時出現叛亂、嘩變甚至整支部隊集體投降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從以上兩點來看,優待俘虜不僅不是婦人之仁,反而是一項非常有格局、有長遠目光的政策!

書歸正傳,在聶榮臻發話後,兩個日本孩子坐在籮筐里,很快就被送到了司令部。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課本中記載着的有關聶元帥與美穗子的故事

他抱起只有幾個月大的小女孩,親了親,叫人趕緊在附近找奶媽餵奶,然後俯下身問那個四五歲的女孩叫什麼名字。

美穗子由於不懂中國話,再加上年齡尚小,於是只是面露驚恐、不停地說「媽媽死了、媽媽死了」。

由於日語中「死了」與「興子」讀音相近,因此當時的人們都以為美穗子就叫「興子」。

見到美穗子受到了驚嚇,聶榮臻便沒有再問什麼。

他叫人找了幾個當地的特產雪花梨,親手遞給美穗子,可美穗子只是搖頭,說什麼也不肯吃。

見美穗子不吃,我們的聶帥先是奇怪,過一會兒便反應了過來,「哦,日本孩子愛乾淨。」於是他親自用水將梨洗了洗,再送去。

美穗子果然接過去吃了。

這樣一來,美穗子便不再害怕這位個子高高露着慈祥微笑的八路軍伯伯了,反而拽着聶伯伯的褲子,跑前跑後,形影不離。

後來,前線記者看到聶榮臻帶着美穗子散步,就給他們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兩個人大手拉小手,顯得極其有愛。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但由於戰事緊張,如何安排這兩個日本小女孩,成為了比較棘手的問題。

聶榮臻覺得,一來邊區環境困苦、戰火頻繁,兩個小姑娘留在邊區總歸是太危險了;其次美穗子的妹妹留美子身上還有着燒傷,以邊區當時的醫療條件恐怕無法治癒。

經過深思熟慮後,雖然很是不舍,但他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將美穗子姐妹送回日本!

為此,聶榮臻甚至還專門給日軍片山旅團寫了封致「日本軍官長、士兵諸君」的信。

在這封信里聶榮臻除了要求日軍妥善安置美穗子姐妹外,更是直截了當地批判了日本軍國主義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號召日軍官兵與中國人民一起,共同反對這場侵華戰爭。

隨後,聶元帥找到一個老農,讓他負責把兩個孩子和信一起送到日軍駐地。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後來,美穗子被送回日本,她的妹妹留美子則留在中國治療,可惜最後,留美子最終還是燒傷不治去世了。

四十餘年後,終相見

四十多年後,年逾古稀的聶元帥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日本小姑娘。

她現在在哪,過得怎麼樣了?

1980年,《解放軍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目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的文章。

其中不僅詳細敘述了聶帥收養美穗子的經過,還附上了當年二人散步的照片。

這篇文章一經發表便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後來更是傳到了日本。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日本人民在得知聶元帥當年收養孤女的事迹後,不禁為他寬廣和仁慈的胸襟感動,真摯地稱呼聶元帥為「活菩薩」!

後來,在日本《讀賣新聞》社的搜尋下竟然奇蹟般地尋找到了當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在日本的美穗子看到這篇文章後,也是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聶元帥還記得自己。

1980年7月,美穗子來到中國,見到了日思夜想的聶元帥,她哭喊着「父親,父親。」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再度來到中國,此時的她已經69歲了,而這也是她第6次回家「探親」。

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到中國尋親,看到聶榮臻後大喊:父親 - 天天要聞

與26年前相比,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更多光陰的痕迹。

但縱使時光荏苒,也不能抹去美穗子對中國的深厚感情。

美穗子的故事,不僅體現了聶榮臻元帥溫和仁善的一面,更是我軍善待俘虜政策的最好佐證。

參考文獻:《世紀風采》《黨史縱覽》《法制博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 天天要聞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在《紅樓夢》構建的那個繁華與衰落交織的世界裏,薛家,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曾經以皇商身份坐擁巨富,其財富之盛,令人咋舌。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商業家族卻逐漸走向了衰敗,從富可敵國的皇商淪為了破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巴勒斯坦的悲劇:從家園到流離失所在中東那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巴勒斯坦曾是橄欖樹搖曳的家園。然而,20世紀初,歷史的車輪碾碎了這裡的寧靜。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承諾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一戰後,英國接管巴勒斯坦,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 天天要聞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根據安徽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經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紀委監委對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何田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辜負組織培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接受旅遊活動安排,在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違背組織要求,在組織函詢...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 天天要聞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1963年3月2日,《中巴邊界協定》簽署,巴基斯坦將約5310平方公里的喀喇崑崙走廊土地歸還中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在和平談判中實現的領土回歸。這片土地不大不小,但它的位置非同尋常。它是古絲綢之路西出崑崙的咽喉,是新疆直通克什米爾、聯通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 天天要聞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在古代,「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這句話幾乎是金科玉律。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揭開了這層華麗的面紗:從東晉到明清,無數金枝玉葉在婚姻中嘗盡苦澀。她們或是被政治聯姻捆綁,或是因制度缺陷淪為犧牲品,甚至有人至死未能體會夫妻之愛。這些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