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2022年10月13日14:06:47 歷史 1667
  • 前言

有這樣一位老人。

他上過北大清華,當過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深受周恩來、鄧小平和陳雲的信賴。退休後,他致力於扶貧助學,圓了許多貧困地區孩子們的大學夢。

這位老人,今年已經是105歲高齡了,他就是——宋平。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 勤奮苦學,志存高遠

1917年,宋平出生於山東莒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

彼時在在北洋政府的統治下,農民的負擔相比晚清來說不輕反重,因此宋平小時候的生活十分艱難,老是填不飽肚子。

或許是身體上的飢餓激發了精神上的飢餓,宋平十分渴望讀書。

宋父宋母看著兒子苦苦哀求的眼神,想着,兒子打小就聰明,搞不好還真能讀出個名堂來,讀書雖然花錢,但他們咬咬牙勒緊褲腰帶還是能擠出點錢供兒子上學的。

就這樣,宋平如願上了學堂。

宋平深知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也知道像他這樣貧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只有讀書這一條路可以走,所以他在學習上十分下功夫,甚至還跳過級。

功夫不負有心人,宋平17歲就考上了國家知名學府——北京大學。宋父宋母高興得落淚,他們家出了個大學生,十幾年的艱辛都不算什麼了。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1949年清華老校友在瀋陽合影。右起:陳舜瑤、宋平、何禮夫婦、薛公綽夫婦及子女

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正值少年的宋平難免有些年輕氣盛,在校期間,與學校老師發生了很嚴重的衝突。學校領導要求宋平在全校師生面前作深刻檢討,還要記過一次,留校察看。

可是宋平有自己的原則,他認為錯不在他,因此十分強硬地表示拒不接受學校的處理。對此,學校也只好做出開除宋平的決定。

這樣的打擊對於一個才十七八歲的少年來說,不可謂不沉重,甚至有可能是澆滅火種的那一潑無情的冷水。可宋平是澆不滅的火種,只要有一絲絲希望,他就會重新燃起火焰,發出耀眼的光芒。

於是,宋平破釜沉舟,專心復讀,於次年以更好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這一次,宋平斂去鋒芒,專心攻讀學業,畢竟家裡供他讀書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他哥哥宋壽田幸運至極地中了一次大獎,足足有300大洋。這300大洋可以極大地改善他們家的生活條件,但宋壽田把這300大洋一分不剩地都給了宋平供他讀書。因此,宋平不能辜負家裡人對他的期望。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但他只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嗎?

不,每一個有志青年心中都懷有極為強烈的愛國之心。

當槍聲在盧溝橋響起,當日軍野心勃勃地想要佔領我國華北平原,當北平即將淪陷之時,無數和宋平一樣的愛國青年學生走上街頭高呼抗日口號。只是轟轟烈烈地「一·二九」學生運動沒能抵擋住日軍侵略的步伐,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

清華、北大和南開為了保存力量,一致決定南遷。就這樣,宋平跟隨學校南遷到西南聯大繼續讀書。可是民族危亡,他腳下的這片土地已經被狼子野心的帝國列強所踐踏,他不能只是像之前那樣上街遊行高呼愛國口號了,他要做一些更為實際更為有用的事。

於是,宋平將目光投向了延安。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 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從西南聯大畢業後,宋平就輾轉去往延安,投身革命事業。

戰爭年代,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讀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所以共產黨十分缺乏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因此,宋平一到延安就被黨組織安排到中央黨校和馬列學院進一步學習。在黨校,宋平常常處理文件到深夜,從不喊苦喊累。

1938年底,宋平被組織調到重慶南方局進行宣傳工作,以幫助周恩來開展工作。很快,宋平又被調到《新華日報》社,任編輯部資料室主任,主要負責新聞編輯的工作。

大家在看影視劇的時候都能看到小報童在大街小巷高喊「賣報賣報,……」的鏡頭吧,可見報紙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傳播工具,所以宋平肩頭的擔子一點也不輕。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雖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關係有所緩和,一致對外,可實際上國民黨仍舊不願以平等之心對待共產黨,所以國共兩黨之間仍舊會有一些矛盾與摩擦。

當時周恩來在重慶設立的八路軍辦事處就在曾家岩50號,這裡被國民黨軍警特憲層層包圍,給周恩來和宋平他們開展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不過一切艱難險阻在堅定的共產黨人面前都不堪一擊,才二十歲出頭的宋平迎難而上,將報社經營得有聲有色。

周恩來十分欣賞這個做事認真負責、幹什麼都報以極大熱情的年輕小夥子。正所謂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年,工作能力出眾的宋平成了周恩來的政治秘書。

此後算下來,他擔任周恩來的政治秘書足足有9年之久。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後,宋平聽從組織安排,職務一變再變。但不論到哪個崗位上,他都是兢兢業業,不忘初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吃飽飯過上好日子。


  • 深植甘肅,一心為農民

一個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八年?一個人能在八年的時間裏都做些什麼呢?宋平用他人生中的一個八年半,深植甘肅,為甘肅人民任勞任怨。

將時間回到上個世紀70年代初。

1972年,宋平剛到甘肅上任省委第一書記時,甘肅正遭受着旱災,已經快兩年沒有下過雨了。宋平抓緊時間視察旱情,並積極做了相應的緊急措施。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一年,甘肅有驚無險地克服了旱災。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這還不夠,宋平要做的不僅是幫助甘肅人民度過這一次災情,他還要幫助甘肅人民過上有糧心不慌的好日子。於是宋平親自下基層,一家一戶地進行調研,了解農民真實的生產情況。

通過長時間的調研,他清晰地意識到集體經濟體制不適合當時農村的生產力發展,於是他結合實際情況,明確提出要在農村實行經營管理責任制。

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這些政策沒有得到落實,農民的生活依舊在原地踏步。

後來直至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農村開始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糧食產量一下子有了質的飛躍。甘肅人民從報紙上得知安徽的有些農村不光吃飽了肚子,還有餘糧,一下子躍躍欲試,也想搞承包。

對此,宋平是大力支持。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他在會議上明確提出,農業生產責任制符合甘肅農村的實際情況,有利於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生產力。他還表示不要害怕出風頭,不要猶豫,因為一猶豫就會耽誤一年的收成,老百姓就要多受一年罪。

現在來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政策是正確的,但在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卻困難重重。對此,宋平硬是頂着壓力,毫不猶豫地在甘肅農村推行責任田。

面對後續出現的農村專業戶這一新事物,宋平又是親自下基層調查實際情況。根據所調查到的情況,宋平以「女社員高學蘭養雞」為例,生動地說明「農民可以走專業戶這一條路實現發家致富」。

這無疑是給農民吃了定心丸,也推動甘肅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 作風樸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宋平在當周恩來政治秘書的那9年間,除了工作能力越來越出色以外,周恩來艱苦樸素的行事作風也被他一點不落地學了個十成十。

在甘肅任職期間,宋平常常深入農村做調研。

1973年,宋平到通渭縣視察災情。

當地公社一看領導要下來視察,伙食上不免要好一些,想着不能怠慢了領導,於是公社專門從縣裡買來肉和雞蛋招待他。對此,宋平一看就拒絕吃飯,因為他在路上看到很多社員餓得只能挖野菜吃,他做不到在這裡大魚大肉。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還有一次,那是1978年8月,漳縣突然遭遇冰雹天氣,雞蛋大的冰雹把莊稼砸得東倒西歪,地里一片狼藉,社員們辛苦大半年的成果所剩無幾。

宋平看着在地頭痛苦的社員,還有鍋里飄着幾根菜葉子的菜湯,心裏很不是滋味。只是他沒想到在受災這麼嚴重的情況下,公社竟然還殺了一頭羊來招待他。

他當即就嚴肅批評了漳縣領導,之後更是忍着飢餓接着去其他公社視察災情。而對那些安排粗茶淡飯招待他的當地領導,宋平倒是和顏悅色,吃得也很高興。

宋平在職期間,大家都知道他從來不收別人送的禮,不管是誰送禮,他都會連人帶物地一起請出去;下鄉視察也不允許當地額外招待。可是,凡事都有例外。宋平曾接受過一次老鄉送的禮,曾在一次視察中吃過當地特產。

事情是這樣的。會寧縣有一個林業員郭富山,用20多年的時間把光禿禿的紅嘴山變成了鬱鬱蔥蔥的山林,宋平深受震撼,親自到紅嘴山看望郭富山。甚至後來已經80多歲高齡的他還爬上會寧縣的桃花山上祭拜郭富山。

1979年,已經是人大代表的郭富山在去蘭州參加會議的時候,給宋平帶去了幾個蘋果。這一次,宋平沒有拒絕。他知道,這幾個蘋果代表的是郭富山大半輩子的心血;他的接受,是對郭富山極大的肯定與鼓勵。作為回報,宋平送給郭富山兩把嶄新的鐵鍬。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另一次,便是宋平到中樂縣視察水庫時,吃了招待所送來的蘋果梨。

當然宋平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只是因為蘋果梨是當地引進的品種,當地計劃要發展蘋果梨種植業,想讓他嘗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能得到省里的支持。

對此,宋平自然是大力支持。

後來中樂縣的蘋果梨種植業得到了極快的發展,當地農民也靠此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 致力於扶貧助學

「同學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很重要……希望你們在活動中,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學會怎樣做人,學會怎樣學習和生活,立志做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2007年4月27日,沂蒙老區孫祖鎮中心小學的校園廣播放着這樣一封信。這是已經退休的宋平親筆寫給該校小記者的信,這給當時孫祖鎮中心小學開展革命教育帶去了極大的鼓舞。

退休後的宋平,十分重視貧困地區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因為他曾經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知道他們上學有多艱難。

在宋平的倡議下,「圓夢班」成立,還得到了江蘇中遠助學幫老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第一個「圓夢班」就在甘肅會寧縣。2016年,該班60名學生全部達到了甘肅省的一本分數線,其中有1名同學考上了北大,4名同學考上了清華。

宋平得知這一消息後十分高興。

他還表示,他們這些退休的老幹部,如果身體允許,不管是65歲還是75歲,甚至是80歲,都還可以給國家和人民做貢獻,幫助那些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們上大學。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其實,宋老的扶貧助學很早之前就開始了。

早期是通過給希望工程捐錢幫助那些失學的孩子們重返校園,後來,就乾脆通過像「圓夢班」這樣的「整班扶貧」和基金會大力幫扶的方式,開展扶貧助學工作。

江蘇中遠助學幫老基金會的發起人徐中遠,就是在宋老的建議下才成立了基金會。徐中遠將他寫書賣書所得的全部收入都投入基金會,同時還有許多愛心人士向基金會捐錢。

2017年,已經一百歲的宋老還十分關心扶貧助學的情況。徐中遠在海南見到了宋老,並向宋老彙報了基金會助學幫老的工作情況,認真聽取了宋老對於基金會工作提出的問題和建議。

該基金會從成立之初到現在,捐助的資金將近4000萬,成立了25個「圓夢班」,有1500多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在基金會的幫助下得以繼續讀書。

百歲老人宋平:當了周總理9年秘書,官至正國級,現105歲高齡 - 天天要聞


  • 結語

時至今日,宋老已經105歲高齡了。

在他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生命里,宋平幾乎大半輩子都在為黨和人民做貢獻。

他勤奮好學,考得上北大,也能考清華;他任勞任怨,聽從黨的指揮在後方做好宣傳工作;他一心為民,親自下基層實地考察,做出最適合農民發展的決策;他廉潔奉公,從來不收禮,不搞特殊對待;他心系教育,人老心不老,通過「圓夢班」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圓了大學夢。

讓我們祝宋老幸福安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寫點生活|一張老照片的回憶 - 天天要聞

寫點生活|一張老照片的回憶

潮新聞客戶端 胡志濃 整理老家的相冊,又看到了那張四十多年前的老照片。那時的我大概三四歲,胖嘟嘟的,頭頂扎着一個小小的蝴蝶結,依偎在一個比我高出大半個頭的小男孩身邊。我一臉懵懂地撥弄着手指....
原本中國不要的地方,現在居然挖出石油,面積是湖南8倍 - 天天要聞

原本中國不要的地方,現在居然挖出石油,面積是湖南8倍

新疆中國非常美麗的一塊土地,差點在李鴻章的私心下丟失掉。這裡地域遼闊,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6,也是湖南面積的8倍。這裡是古代絲綢之路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歷史事件都和這裡有關係。自西漢時期開始,中華版圖就擴張到了西域。
江南士紳最大誤判:錯把滿清當成第二個蒙元 - 天天要聞

江南士紳最大誤判:錯把滿清當成第二個蒙元

元以寬仁失天下——朱元璋當朱元璋的大軍橫掃北方,讓中華民族的起源地中原地區再次回到漢人政權的懷抱時,在帝國最富庶的江南地區卻不斷有讓人匪夷所思的情況發生:大量士大夫,堅稱自己是「大元遺民」,更有甚者竟為蒙元政權的滅亡而主動殉葬。
當了27天皇帝,競下詔書1127次,他究竟幹了些什麼事 - 天天要聞

當了27天皇帝,競下詔書1127次,他究竟幹了些什麼事

劉賀那些不為人知的私密事兒第一章:王爺的野路子生活公元前92年,劉賀出生在昌邑國,那可是含着金湯匙出生,老爸是昌邑哀王劉髆 ,爺爺還是漢武帝劉徹,身份尊貴得很。可這劉賀打小就調皮搗蛋,沒個正形。他5歲繼承了昌邑王爵位,就開始放飛自我,在封地
當文友的評論成為一道風景250519 - 天天要聞

當文友的評論成為一道風景250519

精彩評論薈萃:(1)美篇文友「古月英」饋贈精彩評論:「使者只好退出去,將士都來問消息。得知家裡安無事,個個聽了心歡喜。多日不見援軍來,關羽心情特別壞。整頓殘兵湊一塊,向著荊州把步邁。軍心動搖變狀態,兵將棄甲悄離開。關羽見狀更憤恨,決定要往死
再說江西九江《甘棠公園》的老祠堂不是北伐忠烈亭? - 天天要聞

再說江西九江《甘棠公園》的老祠堂不是北伐忠烈亭?

再說江西九江《甘棠公園》的老祠堂不是北伐忠烈亭?昨天發了「《甘棠公園》的老祠堂不是北伐忠烈亭」,說「由此可見,在九江的北伐紀念物只有以上一塔一堂,在此要修正為「九江的北伐軍的紀念建築物只有一塔」!那老祠堂是什麼呢?本文接着分析,「北伐說」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