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2022年10月09日22:45:53 歷史 1796

國家動蕩社會形勢危機四伏的時期,百姓們生存環境的安全程度會大大減損與銳減。

在華夏民族內憂外患腹背受敵的年代,為國捐軀的烈士們不為功名,只求能用血肉身軀換來國家的片刻安寧,讓百姓們能夠少承受一些心驚膽戰。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明明曾經的華夏大地是那般安穩與寧靜,配得上一切美好的生活環境使得華夏民族數度登上亞洲之巔,可當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東方雄獅卻進入了沉睡狀態。

外敵的入侵也沒能喚醒這頭原本攻擊力強悍的猛獅,直到百姓們流離失所國家終於再也無法承受侵略之時,華夏民族才真正意識到與其被外敵控制,不如選擇背水一戰贏得尊嚴。

華夏民族從不缺少寧死不屈的風骨,這是深深印刻在華夏百姓骨血中的精神,絕不是外敵用子彈槍炮輪番攻擊便可抹滅的。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再到抗日戰爭打響,每一次的對抗外敵華夏戰士們都在用血肉之軀頑強抵抗,讓人無法忘卻的一定有八路軍英勇就義的堅定面孔。

不過八路軍除去擁有可歌可泣的精神之外,八路軍的統一服裝更是一道時代記憶中的獨特風景。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相信不少人好奇過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到底起到了何種作用,這還要從當時的艱苦環境說起,必須承認的是設計之精妙的確高明。

技術落後 不佔據優勢

人所共知八路軍帶領全體華夏百姓反抗身後並沒有強悍的科技作為支撐,那時候的華夏民族工業技術落後,饒是曾經引以為傲的軍事實力也沒能追趕上時代的腳步。

但華夏戰士的堅韌心智永遠不可複製,八路軍能憑藉著不佔任何優勢的條件下,創造出一次又一次引人驚愕的戰績,這本身就證明了一個民族的心性足以扛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縱然那些大國擁有當時世界領先的軍事能力與工業技術,可惜八路軍並未掌握這些所謂的戰爭必備條件,面對來勢兇猛的敵軍士氣仍舊絲毫不遜色。

就算敵軍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仍然不可能以純粹到極點的兇猛進攻迫使八路軍繳械投降,因為華夏民族自詡從來沒有在堅持與抗爭這兩方面輸過。

八路軍的強大之處就在這裡,看起來不堪一擊實則從內而外沒有堅硬盔甲抵擋敵軍的猛攻,他們一樣能夠突出重圍殺出血路,起初八路軍的帽子上有兩粒扣子外加一枚白日帽徽。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只是自從國民黨下令絞殺共產黨之後,共產黨當機立下決定摘下了那枚白日帽徽,同時這也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之前矛盾被激化的開始,帽扣的作用其實要比人們想像之中更大。

首先八路軍戰士所佩戴的帽子在影視劇中呈現出來的模樣,是繫上帽扣之後的整體效果,沒有系帽扣的時候帽子兩邊會阻擋士兵的視野,這在戰場上屬於致命缺點。

而繫上帽扣眼前便不再有會遮擋視線的物體,並且使帽子的美觀程度更上一層樓,帽子兩邊部分的名字叫做帽耳。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老一輩人對帽耳應當並不陌生,或許當今的年輕人認為多出帽耳似乎並沒有令八路軍在作戰之際享受了便利,實則不然帽耳的主要任務乃是寒冬時期保護人耳。

不論北方還是南方冬日都極其難熬,儘管人們能通過物理保暖的手段令體溫保持在正常標準不至於過低,奈何露在外面的身體部位的溫度卻難以得到保障。

這種時候耳朵所在的位置就顯得格外另類,為此民間百姓發明出諸多保障耳朵不會受凍的防護用品,為的就是不讓耳朵被凍傷。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平頭百姓被凍傷後都會覺得異常難忍,需要在戰場上時刻準備的戰士們若是被凍傷,必然會影響行軍作戰更嚴重的還會延誤戰機。

全方位預防 帽耳的誕生

總而言之戰場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意外出現拖戰士們的後腿,但凍傷這種事情處於人們不可控的範圍,所以人們能做的唯有提前全方位預防,而八路軍帽的帽耳便是因此而誕生。

冬季來臨士兵行軍之際就可以放下帽耳,除此之外帽耳的另一個作用則是防止灰塵眼部,打仗的時候士兵視野如何極為關鍵。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如果恰好在本應反擊的時刻迷了眼,這無疑會導致視野受阻從而讓戰友處境受盡威脅,足以見得帽耳的作用是多麼重要。

究其根本還是由於當年共產黨的能力有限,國內各類資源的匱乏讓共產黨的生存環境被壓榨到極點,環境已惡劣到不能再降低的程度。

如何能夠用有限條件去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這是當時八路軍上下首要關心的核心問題,一個軍隊所需的物資數量遠超人們想像。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而且軍隊假設想要打勝仗基本作戰條件必須為戰士們備好,可要求放到如此之低於彼時共產黨的現狀,也做不到讓八路軍每位戰士的生活水準都勉強達到及格線。

為此物盡其用就成為了八路軍的生存指南,已沒有物資可以浪費的時代,八路軍還是為百姓撐起了一片天。

條件艱苦那便去學習打造,打造的過程中八路軍也很好地平衡了現有條件低下與必須繼續提升國內資源建設之間的關聯。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八路軍從未因創造一事太過艱難就決定放棄,相反的是八路軍始終認為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登得多高絕不僅僅取決於暫且有什麼與沒有什麼,拼的是意志力以及到底有多想擁有,所以八路軍才會令敵人聞風喪膽。

美好品德 走在時代前沿

可能當年八路軍的生活水平在敵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敵人不知道的是八路軍極善厚積薄發,這點從八路軍想辦法開發出一頂普通帽子的價值便可看出。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往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展現出一個人乃至是一個種族與群體的品質,在那般近乎於恐怖的生存環境之下,八路軍還能夠做到堅持不懈與敵人展開激烈對抗。

他們甚至永不懼怕付出鮮活寶貴的性命,也必須要將可惡的敵人們趕出家園,這代表着八路軍決絕與懂得堅守初心的美好品德。

如今華夏民族雖然還沒能站在世界之巔俯瞰眾生,然而卻做到了快速追平時代的發展趨勢,更是完成了在某些方面走在時代前沿的目標。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究竟有什麼作用?不可小覷 - 天天要聞

早已沒有人敢如同多年前那般有膽量肆意凌辱華夏民族,華夏民族用壓倒性的氣勢戰勝了所有試圖摧毀東方大地的敵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聞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誕辰126周年紀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觀點一文整理·深度閱讀第一,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聞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黃裕生,哲學家,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難降臨自己頭上之前,永遠都認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問題,而永遠看不到苦難的製造者,甚至還站在製造苦難的人一邊,對那些批評苦難的製造者的人冷嘲熱諷,惡語相加。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 天天要聞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5月7日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獲悉5月7日凌晨1時許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小瑞奶奶1930年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春夏之交13歲的她不幸被進村日軍抓獲日軍將擄掠而來的女性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5月7日,陵水文羅加工物流產業園一、二期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完成項目整體的85%。記者在一、二期項目現場看到,工地上機器轟鳴,車輛穿梭,施工團隊正緊鑼密鼓推進後續建設工作,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拔地而起。據介紹,該產業園一期項目為文羅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商業配套項目、熱帶果蔬深加工中心、農副...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 天天要聞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循着習近平主席的足跡,感悟文以載道。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以史為鑒 共創未來》。10年前的同一天,那次赴俄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題目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歷史」與「未來」,一對關鍵詞,跨越十年,昭示...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 天天要聞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中新網成都5月8日電 (賀劭清 楊勇)羌綉亮相意大利米蘭設計周、歌舞劇《風從羌山來》赴柏林藝術節演出……記者8日從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獲悉,作為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近年來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大力保護傳承羌族文化,推動羌族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北川綉娘綉羌綉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