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2022年10月09日21:03:55 歷史 1153

他,是楚國宛邑里的小瘋子。

他,是越國傳奇的大將軍,官至相國,爵至大夫。

他,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瀟洒來

他,三散千金,富行其德,萬世景仰的商聖。

他是范蠡,亦是文財神,人稱陶朱公,被譽為史上最完美的男子。

為臣,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危難之時不離不棄。

為父,他不怨天,不猶人。

為友,士為知己,勇於擔當重任。

為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 天天要聞

千百年來,最令士大夫們所羨慕嫉妒恨:不僅在他為越王勾踐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功地實現了「越國夢」,洗刷國恥、稱霸東方;更在於他在功成之後得以全身而退,攜西施泛舟江湖,下海經商,成就一代巨富,並被後世尊為財神。雖是道家,卻達到了儒家所謂「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最高境界。官場、戰場、商場、情場,場場完勝,而且場場進退自如,「抱負」得償、「艷福」得享,古往今來,何人堪比?

范蠡作為千古第一人生贏家,和他的多才多藝有很大的關係,用現在說法,就叫綜合素質極高。春秋時期的人們,對經濟學還沒什麼概念,范蠡卻已經將它付諸實踐之中,當然,這得益於他師從了個好老師----計然

計然,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是晉國的流亡公子。范蠡跟他學習了不少經濟方面的知識,像如何耕作、如何興修水利、如何治理莊稼的病蟲害、如何管理貿易和貨幣等。正是因為這些知識之長,才讓范蠡幫助越國迅速增強實力,壓過了吳國

也是因為有了這些知識,范蠡逃到齊國以後,才能迅速發家致富。畢竟如果他的致富僅有一次,或可說是機遇使然,但他遷移至陶以後,仍然能夠再次發家,且資產遠遠超過上一次,正說明了他的成功,依靠的是他自身的才華。

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 天天要聞

范蠡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完人」,對越王有義,對西施有情,成就了一個國家,改變了一段歷史。居官為政,本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事體,可是古代中國的官員卻不得不考慮更多的問題,那就是如何保全自己。可惜的是,能善始善終的為數不多,范蠡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助人興國,能發家致富,進退之間遊刃有餘,更為千古罕見,李白在《悲行歌》中就說:「范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就身自退。」

范蠡與其它古人不同,就在於他的「不愚忠」。在封建文化長期洗腦下,為臣者一定要「忠」,如諸葛亮為代表的一類人物。他分明知道後主劉禪是個昏庸無用之人,但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范蠡看到勾踐陰險毒辣,就瀟洒地把君王「炒」了。

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 天天要聞

並且,范蠡能從官場安然脫身,主因有兩個:

一是不留戀,20多年卧薪嘗膽,功成名就,本該好好享用勝利果實,卻一走了之——還帶着西施。而即便是帶走西施,後人推測范蠡或許也有動聽的借口:「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紅顏禍水,豈能留給領導,讓他犯錯呢?還是我來犧牲一下吧,獨自飲下這一大盆禍水。無疑,如此「犧牲」,足令後世男兒垂涎欲滴,極欲效仿。

二是有足夠的提前量,時機把握得早。在勾踐剛剛吞下吳國之時,范蠡就抽身而去,此時勾踐還沉浸在復仇勝利的快感之中,藏弓烹狗的事還沒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即便有此心,此時也不便動手。

對范蠡的脫身時機,元代趙孟曾大為感慨:

「功名自古是危機,誰似先生早拂衣。好向五湖尋一舸,霜黃木葉雁初飛。」(《題范蠡五湖杜陵浣花》)

這真是看破玄機的評語。要擺脫「功名危機」,不僅要勇於「拂衣」,而且還需注意「拂衣」的關鍵所在,那就是「早」。

歷來的官場,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拂衣」的所在。

之所以不願意「拂衣」,一開始是自己捨不得,或者貪名、或者圖利,總是無法割捨,越陷越深之後,忽有一日踩到了地雷,已然無法脫身,一動便炸,也就只好僵持,能熬多久就熬多久。多少位高權重的人物,一旦丟失權柄,失落之外也往往有如釋重負之感,那就是因為踩雷的壓力不再。

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 天天要聞

以中國之大,如范蠡般雄才大略的人,從來不在少數,但如范蠡般見好就收,卻十分稀有。司馬遷曾嘆曰:「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知進而不知退,久乘富貴,禍積文祟。故范蠡之去越,辭不受官位,名傳後世,萬歲不忘,豈可及哉!後進者慎戒之。」(《史記·田叔列傳》)

范蠡的伯樂兼同僚文種,在「拂衣」方面的修為,顯然就大為不如了。范蠡在偕美遠颺之後,給文種留封私信:「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這是把話說透了。

文種做事,卻沒有范蠡乾脆,接到信後,「稱病不朝」。這種「三不」選擇——不辭職、不上班、不逃離——實在很奇怪:倘為避禍,便該「裸退」,徹底放棄權力,最好遠走高飛;既不退,又不上班,卻繼續挾「不賞」(其實是「難」賞)之高功,佔著位子,算是向領導撒嬌還是示威呢?「三不」所釋放的信號是含混的、歧義的,在信息極端不對稱下,你準備讓領導如何解讀和判斷呢?由此看來,文種實在是長於謀人、拙於謀己。

果然,「人或讒種且作亂」,其實這哪裡還要人家挑撥(「讒」),「三不」本身就是殺身之禍。於是,勾踐「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該「拂衣」時猶豫不決,「拂衣」的動作也許還被人家當作了掏槍的動作。文種之死,死在優柔寡斷、動作變形,與范蠡相比,高下自分。

按照現代人的觀念來看,作為男人,范蠡確實實現了世上男人所有的夢想:在事業上,他進能立國興邦,退能富濟天下,位極人臣後能知進退,富貴滿堂敢散盡千金;在愛情上,他能贏得天下第一美女西施的芳心,兩人互敬互愛,長相廝守,高遠飄逸。人生所追求的四樣東西:權力,金錢,美女,名聲都有了,而且還流芳百世。做人做到范蠡這個份上,人生贏家四個字已不足以形容他了。

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 天天要聞

西施劇照

最過分的是,范蠡還很長壽。據史學家考證,他居然活了88歲,那可是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也就是說,越王勾踐滅吳復國成功時,范蠡已經是63歲左右的老幹部了。一把年紀的白鬍子老爺爺,還能清醒而敏銳地決定激流勇退,遠離體制,重新下海創業,並且,還要捎帶上媚可銷骨、正值虎狼年華的西施。這,不僅需要一顆年輕的心,也需要一個強健的體魄,難怪後人連牆都不扶,就服范老爺子!

作為讀書人,范蠡實現了自己為國家做一份貢獻的抱負;作為自己,乘一葉扁舟,追尋到了自己的精神樂土。「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男人,要想混得好,就得早早洞悉人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聞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誕辰126周年紀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觀點一文整理·深度閱讀第一,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聞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黃裕生,哲學家,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難降臨自己頭上之前,永遠都認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問題,而永遠看不到苦難的製造者,甚至還站在製造苦難的人一邊,對那些批評苦難的製造者的人冷嘲熱諷,惡語相加。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 天天要聞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5月7日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獲悉5月7日凌晨1時許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小瑞奶奶1930年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春夏之交13歲的她不幸被進村日軍抓獲日軍將擄掠而來的女性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5月7日,陵水文羅加工物流產業園一、二期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完成項目整體的85%。記者在一、二期項目現場看到,工地上機器轟鳴,車輛穿梭,施工團隊正緊鑼密鼓推進後續建設工作,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拔地而起。據介紹,該產業園一期項目為文羅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商業配套項目、熱帶果蔬深加工中心、農副...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 天天要聞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循着習近平主席的足跡,感悟文以載道。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以史為鑒 共創未來》。10年前的同一天,那次赴俄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題目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歷史」與「未來」,一對關鍵詞,跨越十年,昭示...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 天天要聞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中新網成都5月8日電 (賀劭清 楊勇)羌綉亮相意大利米蘭設計周、歌舞劇《風從羌山來》赴柏林藝術節演出……記者8日從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獲悉,作為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近年來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大力保護傳承羌族文化,推動羌族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北川綉娘綉羌綉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