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2022年10月07日01:37:00 歷史 1685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是因禍得福?

中世紀蒙古人的揮鞭世界,是迄今為止全世界規模最大,擴張幅度最廣,破壞性也最強的征服。

這一路走來,蒙古人用蠻橫的破環,讓歐亞大陸的一眾文明都慘遭蹂躪。

東方南宋,堅守半個多世紀,最後沉淪。

中亞阿拉伯文明,遭遇沉重打擊,最後在奴隸兵奮起和蒙古內亂後躲過一劫。

西方基督教文明也在這雷霆打擊下,遭遇重創。

這其中最慘的就是處於東歐的斯拉夫文明,在蒙古大軍鐵蹄下,他們臣服200多年,以至於今日不少俄羅斯人,都對於那段歷史忌諱頗多。

以至於不少人都說,今日俄羅斯跟西方不對盤,就跟這曾經的征服有關。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蒙古的征服)

那麼今日俄羅斯史學界,對蒙古的征服秉持什麼樣的態度咧?

他們分成了兩派,彼此間爭吵不休。

一派說:蒙古人的征服,讓尚且沒有完全西化的羅斯文化,侵染了東方文化基因,從一個不算純粹的西方國家,變成了一個在東西方文化間糾葛的國家。

這也成了今日俄羅斯尷尬的根源,東西方都不靠,都不純粹。

另一派駁斥了這種說法,認為蒙古人的征服並沒有那麼嚴重的影響。

在他們看來,俄羅斯文化兼具東西方特質的根源不在蒙古人,而在於拜占庭帝國,還有東正教的影響。

這兩派意見,一個認為蒙古影響更多,一個認為拜占庭影響更多。

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奧克帕拉德尼科夫說法就更有意思:

蒙古征服者入侵俄羅斯後,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各公國聯合起來同入侵者進行鬥爭。客觀上促進了俄羅斯的統一,同時為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汗國滅亡後建立統一的、強大的俄羅斯國創造了條件。從這一點來講,蒙古人對今天世界上最大的俄羅斯聯邦版圖是一個最大的貢獻。

他們沒吵出結論,我這半吊子也不好說對不對,但我唯一能確定的是,蒙古人對於俄羅斯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這從蒙古的行政風格就能看出來。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草原民族)

史家孟森先生說過這麼一句話:

自有史以來,以元代為最無制度,馬上得之,馬上治之,……

於長治久安之法度,了無措意之處。

這句話意思就是:蒙古人對於如何穩固統治,從來都不放在心上,他們相信自己的武力,打天下靠武力,坐天下也靠武力,至於制度建設,那是啥?

蒙古人中,除了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弄了不算純粹的科舉制和文官制之外,其他汗國的治理方式簡直是一塌糊塗。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忽必烈劇照)

這方式,就給了俄羅斯文化復興和走向西方的機會,太寬鬆啊。

首先:蒙古金帳汗國統治羅斯時,施行的是間接統治方式,委託弗拉基米爾公國大公,作為代理統治者,只要按時按量交納賦稅,就不管事,這就讓羅斯人可以繼續發展自己的文化。

其次:蒙古人對於宗教信仰持寬鬆態度,金帳汗國的國教也不是原來信奉的長生天(蒙古自然崇拜的神靈),而是西進過程中轉信的伊斯蘭教,蒙古人讓伊斯蘭教成了國教,但並沒有放棄薩滿教和長生天。

自己都是多元宗教,他們對東正教也特別寬容,羅斯人的信仰一直沒變,就讓他們有了維繫文明和意識形態的紐帶。

最後:一直信東正教的羅斯人,雖然被蒙古征服,但長久的習慣,讓他們政治制度和國家組成,都跟拜占庭帝國相似,東羅馬的那一套,並沒有在被征服時丟失,反而在融合了蒙古帶來的文化後,學習到了東方的人文形態和社會制度。

這其中最大的學習成果,就是東方的中央集權制度

簡言之:領略了拜占庭帝國文化的羅斯人,在被蒙古征服後,接觸到了來自東方的集權文化,這個文化,最後助力了莫斯科公國從一隅之地變成了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也成了俄羅斯後來強盛的因由。

以上說的都是好的!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歐洲大時代)

但這蒙古的征服,對羅斯人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那就是錯過了歐洲的大時代!

羅斯人被蒙古人征時,歐洲人在幹嘛?

答案是:在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這一切讓商業文明進一步發展,也讓新技術層出不窮,助推了後來的大航海時代,反觀羅斯人,卻一直在蒙古鐵蹄下求存。

這就讓俄羅斯和歐洲出現了發展代差。

當羅斯人終於在1480年擺脫蒙古人統治時,歐洲國家都在醞釀大航海時代了。

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抵達印度卡利庫特時,羅斯人剛剛獨立十多年。

那時的俄羅斯落後西歐一百多年,是妥妥的歐洲末流國家。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新航路的開闢)

但落後不要緊,只要肯趕超!

如果發展搞不定,那就搶唄,打唄。

經歷過蒙古磨礪的羅斯人,別的本事沒學到,打架的本事還是學了不少的。

於是一場徒弟逆襲師傅的故事開始了。

一場大國崛起的故事開始了。

這關鍵人物,就是開山沙皇: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的一生是個傳奇。

這傳奇有年少時的磨難。

壯年時的運氣。

膽怯時的天助。

伊凡三世的爹瓦西里二世是個命途多舛的人物,早年間被喀山汗國俘虜,才21歲就成了盲人(被刺瞎),這就讓自己的兒子伊凡三世很不好過!

年僅12歲,就因為爹是盲人,必須隨軍出征當助手(導盲員),參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也讓小伊凡的人生特別早熟。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俄國宮廷)

歷練10年後老爹去世,22歲的伊凡成了莫斯科大公。

新人上位,一般都有三把火!

但經受過軍旅歷練,知道老爸艱辛的伊凡三世,卻跟三把火無關,反而謹小慎微。

原因無他。

那時的莫斯科公國日子不好過。

上有征服者金賬汗國,周邊還有一大票不對盤的羅斯公國,看上去都是兄弟,認自己當老大,其實一個個都是虎狼之輩。

可伊凡三世為人雖小心翼翼,但卻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雄主。深諳韜晦也明白自己要幹什麼。

首先:他要完成整個羅斯公國的整合,讓羅斯人統一為一個國家。

其次:他要完成祖輩夙願,讓羅斯人徹底擺脫金帳汗國的統治。

最後:他要繼承先輩遺願,讓曾虎踞東歐的羅斯人,重新成為歐洲主要勢力。

這三個目標,是伊凡三世的野心。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曾經的基輔羅斯)

這也讓剛上任的他,就將目標盯上了兄弟國家。

一上台,他就用錢收買方式,將伏爾加河上游的兩個小公國合併,順勢控制了整個伏爾加河流域。

隨後他又將鬥爭目標盯上了富裕的諾夫哥羅德

諾夫哥羅德公國,因為地理位置優越,長期跟西歐的北海的漢撒同盟通商,經濟發達,戰鬥力也算強悍,但卻有個致命傷。

緯度太高,弄得糧食無法自給自足。

這在中古世紀可是個大問題,也讓他們無法斷絕跟羅斯兄弟國家的聯繫。

為此諾夫哥羅德長期遵莫斯科公國為老大,可它們雖臣服,卻心有二志。

除了跟莫斯科公國眉來眼去之外,也跟波蘭-立陶宛聯邦關係不錯。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指望用背靠大國的外交制衡格局,保存自己在羅斯諸公國中的獨立性。這就讓伊凡三世非常不滿,也就有了出兵的借口。

公元1471年,伊凡三世,帶着彪悍的莫斯科公國數千士兵,進攻諾夫哥羅德公國,兩方在舍隆河大戰了一場。

兵力並不佔優勢的莫斯科公國大勝,卻讓超過3萬諾夫哥羅德士兵戰死,讓諾夫哥羅德公國膽戰心驚。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諾夫哥羅德商道)

按理說,這是好事,如果乘勝追擊,不愁滅不了諾夫哥羅德公國。

不少貴族也紛紛建議說:陛下繼續打啊,徹底讓他們臣服不好嗎?

可關鍵時刻睿智的伊凡三世卻選擇了止步,聰明的他知道,真要蠻橫地吞併諾夫哥羅德公國。

會出現兩個嚴重。

第一:他們的臣民不服,弄得動亂不斷

第二:背後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會出兵干涉,將戰爭規模擴大,這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伊凡三世選擇了招安和扶持並舉,並要求諾夫哥羅德必須斷絕跟波立聯邦的關係,只要答應了,你們日子照舊。

在這樣充滿權衡的政治智慧下,諾夫哥羅德人認為,莫斯科大公是個靠譜的人。

諾夫哥羅德上層也因此出現分裂。

不少人都說,要不跟隨莫斯科公國,讓伊凡三世當頭頭吧。

又拉又打,軟硬兼施後,伊凡三世收穫了諾夫哥羅德部分民眾和貴族的支持,也為後來的合併埋下了伏筆。

買了兩個公國,打仗讓諾夫哥羅德臣服,伊凡三世統合羅斯諸國的心愿進展很快。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中世紀商業集市)

然後,一個助力他稱霸的女人出現了。

她就是拜占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一個讓俄羅斯有了爭霸世界眼界的女人!

1453年,屹立千年不倒的拜占庭帝國,在奧斯曼帝國的烏爾班大炮下臣服。

轟鳴聲過後,中世紀最強堡壘君士坦丁堡灰飛煙滅,東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力戰殉國。

皇帝戰死了,不意味着帝國無後啊!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弟弟帶着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逃亡羅馬,尋求天主教會的庇護。

一看東方兄弟受難,雖然教派不同,但教皇不計前嫌,將這末代遺孤給養了起來。

這一養就是十年,時間來到了1463年,14歲的公主可以出嫁了。

一看公主到了出嫁年歲,不少歐洲豪門那是踏破了門檻,因為拜占庭雖然滅了,可他還是東羅馬帝國

這就讓落魄的羅馬公主成了香饃饃,只要娶回來,就有了羅馬繼承人的稱號。

但羅馬教皇愣是沒有答應貴族和國王的求婚,就連公主也沒有答應。

他們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合適的人。

這個人就是伊凡三世!

這一等又是6年,終於等來了伊凡三世原配特維爾大公的女兒瑪麗婭去世的消息。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伊凡三世)

簡言之,伊凡三世成了鰥夫。

一聽這消息,早就希望通過嫁公主過去,以拯救基督教為名,讓莫斯科大公該信天主教,並抵擋奧斯曼帝國進攻的羅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立馬行動。

希望將索菲婭嫁到莫斯科公國,指望用一場婚姻,完成抵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使命,並讓東正教和天主教合流。

這天上掉下來的媳婦,身份還如此高貴。

伊凡三世哪有不接受的道理,至於教皇的算計,伊凡三世也心知肚明,為此他特別提了一個要求:伊凡三世和索菲婭公主所生的子女,不能繼承莫斯科大公之位。

這言外深意就是,你的算盤我清楚,抵禦奧斯曼土耳其我儘力,但多的沒有了。

為啥伊凡三世要這麼扭捏咧!

原來,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羅馬天主教會和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達成了和解,兩派合併,從此不分你我。

但羅斯人卻不服啊。

我信奉了那麼久的東正教,說沒就沒了。

於是他們決定單幹,扛起東正教正統旗幟,這就讓致力於教派統一的羅馬教皇不爽了。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教皇畫像)

所有才有這暗藏伏筆的聯姻。

一看這要求,教皇有點猶豫,要是教會合併搞不成,這事貌似不划算啊!

教皇猶豫時,野心勃勃的索菲亞急了。

跟教皇說:你快把我嫁過去啊,只要嫁過去了,我就有辦法。這一說教皇動心了。

就此,一個嬌滴滴的羅馬末代公主,隨着馬車千里奔馳,從溫暖的地中海羅馬,帶着使命來到了冰冷的莫斯科。

抵達莫斯科的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讓自己的老公幫助自己復仇,讓君士坦丁堡回歸我後代的懷抱,讓所有的屈辱隨風而去,這信念的背後,一個大國遭殃了。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奧斯曼帝國)

那就是奧斯曼帝國!

1472年,索菲亞公主嫁入莫斯科。

跟她一起來的,還有大量希臘和羅馬學者、工匠,以及書籍、資料、藝術品和珍貴無比的拜占庭帝國雙頭鷹徽。

這些東西一個個都很重要,意義非常。

首先:學者和工匠,給俄羅斯帶來了知識和技術。

其次:書籍、資料、藝術品,都是西歐千年智慧和人文藝術的結晶,一個種子落下了,等於在俄羅斯播撒了文明的希望。

最後:雙頭鷹徽的意義從不是裝飾品,而是拜占庭帝國的榮耀和過去,也是一個男人對於丈夫還有他背後國家的期待。

再造羅馬,再造一個光榮的帝國。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索菲亞公主)

秉持復興帝國的野望,索菲亞公主成了伊凡三世的人生導師。

論才華:拜占庭帝國出生,羅馬長大的她接受的教育跟伊凡三世完全不同。

論眼界:熏陶西方文化的公主,跟北方吃冰卧雪長大的伊凡三世也不在一個檔次。

論手腕:伊凡三世政治智慧雖不俗,但格局小了,大格局的索菲亞公主,讓伊凡三世認識了世界,也升華了政治智慧。

就這麼在索菲亞公主一輪輪洗腦之下,榆木疙瘩都會成精,何況這個睿智的大公。

兩人婚後感情不錯,索菲亞公主也深深影響了伊凡三世,弄的他在喝過伏特加後,不斷暢想國家的未來:擊敗奧斯曼土耳其,成就一個地跨歐亞,跟雙頭鷹徽相契合的新羅馬帝國

這帝國叫啥好咧?就叫「第三羅馬」吧。

兩口子的狂想讓伊凡三世將雙頭鷹徽融入了羅斯標誌,也讓自己多了個別稱「凱撒」這別稱修飾一番後,就是「沙皇」。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雙頭鷹國徽)

隨後,不消停的他開疆擴土了!

之前說過,1471年伊凡三世就通過進軍諾夫哥羅德讓他們臣服,收穫了一批支持者。但支持者有,這反對派也不少!

1477年諾夫哥羅德親波立聯邦的勢力預謀叛亂,伊凡三世果斷出兵包圍諾夫哥羅德。

一看這狀況,本就意志軟弱的親波立派立馬萎靡不振,他們選擇了接受合併,因為之前戰爭中的懷柔舉措,諾夫哥羅德民眾對合併並沒有意見。

這輪合併直接讓莫斯科公國領土翻倍,大大推進了伊凡三世,整合羅斯的步伐。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金帳汗國)

然後就是面對曾經的宗主國金帳汗國了!

金帳汗國其實一直在關注莫斯科公國的發展,但卻沒有精力去管。

因為內部動亂讓他們焦頭爛額!

蒙古人的擴張迅疾無比,短時間就成就了世界帝國,但文化制度落後的他們,雖然締造了世界帝國,卻對於如何穩固統治方法不多。

元朝不過百年就沒了,這金帳汗國也強不到哪去。15世紀莫斯科公國崛起時,金帳汗國內鬥不斷,裂成了好幾個汗國。

原本的汗國核心,成了大帳汗國,也繼承了徵收羅斯人賦稅的權力。

蒙古人分裂了,羅斯人當然不怪了。伊凡三世上任後幾乎就沒給蒙古人交過稅。

有時候記起來了,就弄點土特產送過去,跟打發叫花子差不多。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不怕你)

這讓大帳汗國阿合馬汗很不滿,武力威脅伊凡三世:你欠收拾嗎?

伊凡三世回應很有意思:愛來來,等你!

硬氣的羅斯人讓失去了先輩勇武的蒙古人萎了,雙反打過一架後,蒙古人戰敗了,就徹底不敢打了。

這一來二去,他們坐看莫斯科公國發展壯大,越來越擔憂。

擔憂之後,驕傲的蒙古人居然跟波立聯邦暗通款曲,組成了攻守聯盟。

一看蒙古人如此,伊凡三世也有樣學樣,找到了大帳汗國的死對頭克里木汗國,組成了攻守同盟。

四方組了兩個團打群架。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戰後時局)

就在將打未打時,伊凡三世幹了件事,徹底激怒了大帳汗國。

1478年伊凡三世說:再也不給大帳汗國進貢了,從屬關係結束了。這消息讓羅斯人喜氣洋洋,也讓阿合馬汗氣到冒煙。

氣怒交加的阿合馬汗,在1480年率軍抵達烏格拉河,並在哪裡駐紮,等待波立聯邦的援軍。

伊凡三世一看對岸那群彪悍的蒙古人,還有他們可能會有的援軍,長久以來的蒙古人陰影讓他忐忑不安,腿肚子有點哆嗦。

這哆嗦打多了難免站不穩。

然後伊凡三世幹了件讓人目瞪口呆的事。

他居然帶着隨從從前線溜走了。

回去之後的他猶豫良久,尋思是不是派個使者過去道歉,讓蒙古人退軍。

這消息傳出來,弄的滿城風言風語,不少主站的貴族都紛紛勸說伊凡三世,到這個時候了,在和談不是找抽嗎?

現在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你死我活,於是上到東正教主教,中到貴族,下到老百姓,紛紛鼓勵大公去前線。

至於前線的將士,那就更爭氣了。

他們堅守河邊,跟蒙古人打的有來有回,愣是將戰況拖延到了冰冷的冬季。

冬季來了,糧食出現了匱乏,禦寒的衣服也沒了,更致命的是,他們的盟友克里木汗國也沒出兵,因為國內動亂不斷。

戰爭就這麼拖了下來,在對峙幾個月之後,受不了的阿合馬汗在1480年11月11日光棍節,跟曾經從屬於他們240年的羅斯人半和平分手。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河邊對峙)

分手之後,阿合馬汗的悲催命運還沒結束,回去的路上就被西伯利亞汗國偷襲,至於他統御的大帳汗國也在不久後被克里木汗國滅亡。

運氣不錯的伊凡三世,就這樣在中途溜號的情況下,依靠羅斯人的勇氣,打贏了烏格拉河對峙戰。

經此一役,羅斯人徹底擺脫了跟蒙古人的從屬關係,也讓伊凡三世憑藉這成就,成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大帝。

大帝之後,是伊凡三世帶給俄羅斯的世界野望,是一個亡國公主帶給俄羅斯的智慧和技術,還有那傳承千年的拜占庭基因。

至於蒙古人對俄羅斯的影響到底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那麼今日發生的一切,跟這段歷史有沒有關係,答案是當然有!

關於這一點,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暢所欲言!

俄羅斯被蒙古征服引發今日一切?看俄國專家怎麼說,是因禍得福嗎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