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梅堯臣,為何要從待遇不錯的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呢

2022年09月28日20:58:33 歷史 1305

今天向大家介紹我國北宋的歷史人物,名字叫梅堯臣。他出身貧苦農家,經過刻苦讀書、名人推薦,好不容易踏入政府公務員行列。但是他後來卻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了,並且被譽為「宋詩第一人」。

北宋梅堯臣,為何要從待遇不錯的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呢 - 天天要聞

梅堯臣

本文將主要探討梅堯臣為何要從政府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呢?

一、因家境貧苦,科考未成功

梅堯臣,字聖俞,於宋真宗咸平五年四月十七日(1002年5月31日)出生,是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他出身農家,幼時家貧,但從小酷愛讀書。16歲時,梅堯臣參與鄉試,但未被錄取。

由於家庭無力繼續供梅堯臣再次攻讀,所以他便跟隨叔父梅詢河南洛陽,以恩蔭補任太廟齋郎,後歷任桐城、河南、河陽三縣的主簿(各主管的文書)。

因不是通過科考入仕的,在當時視科舉為進入官場唯一途徑的年代,梅堯臣在青壯年時期,始終沒有獲得升職的機會。這讓他空有報國之志,一直沒能充分展示。

二、受名人提攜,但不登權門

在官場上鬱郁不得志的梅堯臣,開始將自己的才華轉移到詩歌創作上,他利用到全國各地任職的機會,遊歷祖國大好河山;在詩歌創作中,他一反西昆體詩風,常以質樸平淡的詩句抒懷言志,反映社會現實。並且在當時詩界小有名氣。

北宋梅堯臣,為何要從待遇不錯的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呢 - 天天要聞

梅堯臣的詩句

天聖九年(1031),梅堯臣任河陽縣主簿。因河陽離西京洛陽很近。當時西昆詩派的首要人物錢惟演河南府西京留守,歐陽修任西京留守推官,還有尹洙等人也官西京。梅堯臣就常與這些名人往還,很受推重,並與歐陽修成為莫逆之交。他積極支持歐陽修的古文運動,歐陽修曾自以為詩不及梅堯臣。

正是受這些名人的提攜,梅堯臣的官場生涯有所改變。皇祐三年(1051),經過歐陽修等人的極力推薦,50歲的梅堯臣被同進士出身;改任太常博士。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又推舉他為參詳官,希望通過考試打擊當時的浮艷晦澀文風。梅堯臣曾在閱卷中激賞蘇軾的文章,向歐陽修推薦,取錄蘇軾為第二名。

然而梅堯臣在京任職期間,足跡從來「不登權門」,即使對於當時官拜京兆尹的好友歐陽修,他也不願前往其家。而通常是歐陽修、江休復吳中復等朝廷要員來他家拜訪。嘉祐二年(1057年),因郊祀(為百姓和國家祈福的一種活動)加恩,梅堯臣晉陞為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

梅堯臣在朝中曾上奏自著的《唐載紀》26卷,對舊史的缺漏錯誤多有補正,宋仁宗終於信任他,並命其參與修撰《新唐書》。可惜當《新唐書》修成後,梅堯臣還未來得及奏呈仁宗便已去世。

北宋梅堯臣,為何要從待遇不錯的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呢 - 天天要聞

梅堯臣石刻畫

嘉祐五年(1060年),因汴京爆發疫病。四月十七日,梅堯臣不幸感染此病。同月二十五日(1060年5月27日),梅堯臣病逝於汴京,享年五十九歲。

三、縱情詩歌創作,成「宋詩第一人」

因為出身於貧苦農家,所以梅堯臣為人誠厚,頗能體察民間疾苦,在基層為官時,他盡自己的力量做了許多惠政於民的事情。他經常深入鄉間百姓家微服私訪,與農人、與燒瓦匠、與貧婦交談,了解民間疾苦,還親自趕赴山林大火現場,洪水泛濫的溪流進行實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親。

一生在官場不得志的梅堯臣,將自己的注意力逐漸轉到詩歌創作上,以抒發鬱悶情懷,揭露朝廷的腐敗與黑暗、反映百姓艱辛生活。梅堯臣早年的詩歌創作,曾受到西昆詩派(思想內容貧乏空虛,脫離社會現實,缺乏真情實感)的影響,後來由於他關心現實,接近人民,詩風逐漸變化,並提出了同西昆派針鋒相對的詩歌理論。

梅堯臣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主張詩歌創作必須「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如見贈述詩》),對浮艷空洞的詩風,進行了激烈的批判。

北宋梅堯臣,為何要從待遇不錯的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呢 - 天天要聞

梅堯臣詩歌

在藝術上,梅堯臣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出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這一著名的藝術標準,並提倡「平淡」的藝術境界:「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梅堯臣的創作實踐與其創作主張是一致的。

梅堯臣的詩歌富於現實內容,題材廣泛。他了解農村生活,在早期就寫了一批關懷農民命運的作品,如《田家四時》、《傷桑》、《觀理稼》、《新繭》等。以後,他又寫了《田家語》,描寫沉重的賦稅、徭役給農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他的名篇《汝墳貧女》,通過一個貧家女子哭訴,深刻地反映出廣大人民的悲慘遭遇。

梅堯臣的一部分詩作抒寫對國事的關心。如《襄城對雪》之二,《故原戰》等。另一些篇章如《巧婦》、《聞歐陽永叔謫夷陵》、《猛虎行》,表現了他對於守舊、腐朽勢力的憎恨。他還寫了不少山水風景詩,其中《寒草》、《見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觀鬥雞》等詩,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中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北宋梅堯臣,為何要從待遇不錯的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呢 - 天天要聞

梅堯臣畫像

由於梅堯臣對開闢宋詩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劉克莊稱他為宋詩的「開山祖師」,龔嘯說他「去浮靡之習,超然於昆體極弊之際,存古淡之道,卓然於諸大家未起之先」;後被人們譽為「宋詩第一人」。

總之,北宋的歷史人物梅堯臣,貧苦農家,經過刻苦讀書、通過科舉考試,好不容易踏入政府公務員行列。但是他後來卻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了,並且被譽為「宋詩第一人」。

梅堯臣從政府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的原因,主要是家境貧苦,沒能提供當時唯一的科舉入仕之路,使得他始終得不到朝廷重用;他自己的特長是詩歌創作,並不擅長管理工作;當時朝廷腐敗、不關心百姓疾苦等方面。

梅堯臣的經歷給我們的啟發是:一個人應該選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不是只有當官、做公務員才是唯一出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可以針對社會需要,自己特點去選擇擇業道路,相信各行各業都能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的。

北宋梅堯臣,為何要從待遇不錯的官員,轉變為現實主義詩人呢 - 天天要聞

梅堯臣雕像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生於1990年,陳江被查 - 天天要聞

生於1990年,陳江被查

清廉海南網5月9日消息,萬寧市山根鎮黨委書記陳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萬寧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陳江(資料圖)4月29日,陳江因涉嫌違法違紀,辭去萬寧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公開簡歷顯示,陳江,男,1990年5月出生,漢族,海南萬寧人,大學學歷,文學學士學位,2012年12月參加工作,2008年5...
正廳級闞吉林,職務調整 - 天天要聞

正廳級闞吉林,職務調整

重慶市民政局網站「領導信息」一欄最新信息顯示,闞吉林現任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闞吉林(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闞吉林,男,漢族,1969年11月生,大學、工程碩士,中共黨員。他歷任:重慶市紀委辦公廳副主任;重慶市開縣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縣委黨校校長,縣編委會主任;重慶市沙坪壩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重慶市渝北...
尹中卿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尹中卿同志逝世

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消息,5月8日上午,尹中卿校友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2025年4月27日,武漢大學經濟系78級校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同志,因病於2025年4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尹中卿(資料圖)據介紹,尹中卿,男,漢族,1959年2月出生,河南桐柏人。1978至1985年,尹中...
抗戰史上的今天:5月10日 - 天天要聞

抗戰史上的今天:5月10日

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1932年5月10日汪精衛電上海市商會稱,滬案並未接受任何秘密條件。行政院派殷汝耕等為上海日軍...
「95後」博士生楊雅麗:在歷史研究中守護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95後」博士生楊雅麗:在歷史研究中守護抗戰記憶

5月8日,楊雅麗在天津五大道參觀歷史文化街區。初夏的南開大學綠樹成蔭,花香陣陣,青年學者楊雅麗騎着共享單車穿過林蔭道,直奔圖書館而去。1996年出生的楊雅麗是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在讀博士生,她從2018年開始着力研究抗日戰爭史,聚焦南京安全區、抗戰時期平津市民的日常生活等內容。2018年9月,楊雅麗在南京師範大學開...
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頭髮,弟弟跟他不一樣,虔誠跪拜提幫功的畫像 - 天天要聞

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頭髮,弟弟跟他不一樣,虔誠跪拜提幫功的畫像

泰王可真是個香餑餑!后妃們年輕貌美,都為了得到他的寵愛。他的孩子們也是用盡方法,希望得到他的注意。比如說,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髮出家了!泰國王室有一項傳統習俗,就是國王或者王儲得剃髮短暫修行一段時間。當年的普密蓬;在加冕過後剃髮出家了一陣子。那
老巷擠400人,政府樓堂停建,市長落淚改政策 - 天天要聞

老巷擠400人,政府樓堂停建,市長落淚改政策

1961年廣州有個副市長叫梁湘,去城裡的小巷檢查工作。回來就讓政府停建新大樓,把錢省下來給窮人蓋房子。當時沒人明白為啥突然變卦,後來才知道梁湘在起義路的小巷裡看見了啥。那天梁湘走進一條窄巷,看見破舊大屋裡擠了60多戶人家,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