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棗祗,生卒年不詳,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棗祗先祖本姓棘,為了避難改棗氏。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控制都城洛陽後,廢掉漢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皇帝。面對董卓的篡逆行為,曹操不能忍受,於是他來到陳留(今河南省祥符區)組織了一支五千人的兵馬,討伐董卓。
棗祗得知這一消息後,投奔到曹操麾下,與曹操一起舉義兵,與董卓對峙。當時,棗祗已經小有名氣,在他歸附曹操後,袁紹也想得到棗祗,並多次派人禮辟棗祗,都被他斷然拒絕。對此,在筆者看來,棗祗能夠拒絕袁紹,顯然是可以稱讚的,因為出自四世三公的袁紹,當時的實力遠遠強於曹操,也即棗祗跟隨曹操,並不是一件讓人看好的選擇。在此基礎上,棗祗的忠誠,令曹操非常感動,因而他深得曹操的器重。
二
初平三年(192年),兗州牧劉岱被黃巾軍擊殺後,曹操撿了一個大便宜,也即順勢執掌了兗州。於是,曹操任命棗祗為東阿令,鎮守東阿(今山東省東阿縣)。棗祗致力於勸課農桑,積穀屯糧;勤修武備,組織將士訓練,並加固了東阿城的城防設施。對此,在筆者看來,棗祗的這一安排,無疑為曹操擊退呂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陳宮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機,突然發難,襲擊兗州,各郡縣紛紛叛離。在此背景下,整個兗州只剩下東阿、鄄城、范縣三城仍然忠於曹操,這堪稱曹操一生最危急的時刻了。
為了不給曹操喘息之機,呂布、陳宮佔領兗州以後,派兵猛攻東阿城。但是,因為東阿城牆非常堅固,棗祗又率領將士和百姓頑強抵抗,所以東阿城始終都沒有被攻下。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棗祗、荀彧、程昱等人的堅守,為曹操反攻呂布、奪回兗州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一年後,呂布、陳宮從兗州撤退。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奉漢獻帝,並遷都許昌。考慮到棗祗的功勞,曹操任命他為羽林監,以此來護衛皇宮。而這,無疑凸顯出曹操對棗祗的信任了。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對此,棗祗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從而解決糧草等問題。曹操不僅採納了棗祗的建議,還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三
在得到曹操的全力支持後,棗祗首先將荒蕪的田地收歸朝廷,並招募百姓來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朝廷和百姓按比例分成。屯田實施的第一年,就得到百萬斛稻穀。因為棗祗的做法取得了成功,曹操就在中原地區廣泛推廣屯田制,甚至還讓不少部隊開墾耕種,這基本上解決了曹操大軍的糧草供應問題,還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中原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得以恢復並穩定了下來。
在充足的糧食供應下,曹操率領大軍征伐四方,消滅了眾多的諸侯。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屯田制的實施,加快了曹操一統北方的進程。棗祗也因此被提升為陳留郡的太守。不過,非常可惜的是,棗祗擔任陳留郡太守的時間不長,就在任上病逝了。時隔多年,曹操對棗祗還念念不忘,追封棗祗為列侯,追贈他為陳留太守,而且讓他的兒子承襲侯爵,並祭祀棗祗。
此外,歷史學家蔡東藩在《後漢演義》中評價道:「曹氏功臣,祗峻當居首列!比諸兩荀一郭,殊不相讓。」在他看來,棗祗因為率先推行屯田所建立的功勞,完全可以和荀彧、荀攸、郭嘉等謀士相提並論。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