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社會,人們似乎選擇性地喜歡看別人講自己怎麼成功,對那些失敗的人和事情視而不見,就如某位成功人士的評價一樣,成功者都喜歡說自己多麼高瞻遠矚,簡直就是吹牛逼,在成功的路上那麼多的偶然性卻永遠選擇忽視。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和歷史的古老國度,人們都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那些年輔佐帝王成就偉業的將相都是傳奇,那個多多益善的大將軍韓信,被人稱為國士無雙,後來因自己的婦人之見而沒有造反,可是你知道他也曾殺伐果斷過嗎?他的問路斬樵你認同嗎?
曾經的殺伐果決
韓信在大家的眼中,似乎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個體,在自己掌握三分之一地盤的時候,手下的謀士勸他三分天下,韓信幼稚的以為自己為劉邦打下天下不會遭到清算,結果死於呂雉這個婦人之手,許多人都認為韓信這樣天真的想法是他的婦人之見害了自己,可是那樣一個戰必勝攻必取的大將軍,肯定不是一個婦人之仁的人。
韓信的內心只是感恩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才選擇了沒有背叛劉邦,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韓信,在受到樵夫的幫助之後,卻將那個樵夫斬殺了,韓信不是有恩必報嗎?對這個樵夫的恩情為啥就是一刀了之,體現的是韓信作為大將軍的殺伐決斷。
事情需要保密
在《西漢演義》里描述到,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以後,率領着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在出陳倉小道的時候,遇見了給他們指路的樵夫,在知道了正確的道路以後,韓信果斷的將樵夫給殺了,他身上背負的是整個漢軍的成敗,如果不殺樵夫,一旦被章邯知道了,他們的行動將會毫無意義。
作為一個軍事統帥,不能小看自己的對手,不能有任何一次疏忽,項羽手下的龍且堪稱萬人敵,結果被韓信水淹了,每一次成功背後都是周密的部署,每一次失敗背後都是自己的疏忽,《孫子兵法》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每一次和對手打仗能獲得勝利,敵人自身的原因才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周易》里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不論做什麼事情,想要成功都是必須保密的,韓信一人身系漢軍將士的安危,怎麼可能因為一點虛名而害整個軍隊的安危,如果章邯的密探從樵夫這裡知道消息,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漢王朝了。
韓非子曾經就說過「事以密成,語以泄敗」,韓信作為一個想要證明自己價值的人,能忍受胯下之辱,又怎麼會因為這樣一個人,影響他的成功和心中打敗項羽的功業之心。
成功者的舞台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背後,許多都會有齷齪的事情存在,只是沒有人會去點破這樣的窗戶紙,有道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大家都是生活中的匆匆過客,都只是在意成功者的主角光環,誰會在乎失敗者的哭泣。
在楚漢爭雄的幾年,韓信的確稱得上國士無雙,將天下一人的項羽打得節節敗退,人們記得的是劉邦建立的大漢,記得的是韓信的用兵如神,對於項羽投來的都是惋惜的目光,在大家的歌聲里,永遠只會讚揚勝利者,對失敗者大多不會同情。
即使韓信做得不對,後來似乎也得到了被皇帝斬殺的報應,然而人們對於韓信更多的認識是他的堅韌,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知道韓信背水一戰以少勝多,知道韓信四面楚歌和十面埋伏打敗了項羽,更多的都是讚揚,對於那個被殺的樵夫,只是偶爾有人提起罷了,贏者通吃是這個社會普遍的事情,勝利者永遠掌握話語權。
結語
在人們追求成功的時候,沒有什麼對錯,只要成功了,曾經的那些污點會被自己強大的光芒所覆蓋,這就是生活的規律,沒有誰會和站在頂點的人較勁,國人只會對勝利和成功痴迷,這就是大家內卷的原因,都想贏。
在奔赴成功的路上,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對手,要做的就是超越,你的任何一次放縱,都會讓自己將來面對更大的困難,婦人之仁的失敗帶來的只能是別人的嘲笑,「和光同塵」不過是最美好的互相欺騙,誰不在私下向著更光明的地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