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名篇《紀念白求恩》,令「白求恩」這個名字家喻戶曉。這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加拿大共產黨員,把我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在救治傷員中手指受傷,感染敗血症,於1939年11月12日不幸去世。
白求恩彌留之際,曾給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寫下一份感人至深的遺囑。遺囑提到了給加拿大共產黨總書記寫信通報情況,提到了離婚妻子的生活問題,還提到了將遺物贈送給同志、友人留作紀念。
白求恩
白求恩做出怎樣的貢獻,能令毛主席等人如此挂念?他在臨終之際,為何會將自己的遺囑交給聶榮臻?他們兩人之間有着怎樣的交往?
白求恩:在延安,我見到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一個小城內,他還有一個姐姐和弟弟。白求恩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他真正嘗到人生的艱辛是從大學時代開始的。
白求恩上大學的時候,父親的收入雖然已經入不敷出了,但精打細算後還能勉強維持生活,只是取消了白求恩平日的零花錢。當弟弟也上大學後,白求恩不得不自己想辦法籌備上學的費用,並在假期和業餘時間去從事被富人所鄙視的職業。
在白求恩36歲那年,他不幸患上了肺結核。在那個時候,肺結核是一種很難醫治的傳染病,很多人也因得不到治療而失去生命。令人意外的是,白求恩沒有被肺結核所嚇倒,反而越來越堅強,並以無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試驗了一種新的療法——人工氣胸。
最終,白求恩的大膽創新獲得了成功,他的肺結核也奇蹟般地痊癒了。白求恩的創新精神也擴大了當時醫學界對肺部疾病的治療方法,一時間,白求恩成為馳名歐美的胸外科專家。隨着閱歷的加深,白求恩越來越憎恨當時社會的黑暗,他也逐漸關心那些食不果腹、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
1917年,隨着十月革命的炮響聲,令白求恩看到了無產階級革命新時代的曙光,也讓他找到了被壓迫民族走向解放的道路。於是,白求恩開始投身於無產階級的革命洪流。
1935年,白求恩作為加拿大的代表之一參加了某次會議,回國後他毅然決然地加入加拿大共產黨。從這以後,他便將全世界人民的解放當作自己終身的責任。
1937年7月7日,隨着盧溝橋事變爆發,白求恩得知這一消息後很是憤怒,當即說:「西拔牙和中國都是反法西斯的同一個戰場,我要去中國,和那裡的人民一起戰鬥,那裡需要我!」
1938年1月初,白求恩率領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援華醫療隊,從溫哥華乘坐郵輪抵達香港,休息一番後又乘坐飛機來到武漢。周恩來和博古在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熱情招待了白求恩,並和醫療隊的其他成員進行親切交談。
周恩來向白求恩講述了中國人民所展開的抗日鬥爭,並向他說明我黨對目前局勢的正確主張。白求恩也向周恩來彙報了自己的抗日決心,隨後提出要去前線、去延安的要求。
在武漢的日子裏,有不少國民黨高級將領來到白求恩的住處,請他留下幫助國民黨。但當白秀恩看到國民黨內部貪污腐敗,百姓流離失所的場景時,他說:「我絕不會為一具政治殭屍耗費寶貴的時間!」隨後拒絕了國民黨政府高官俸祿的誘惑,毅然來到延安。
周恩來
1938年2月22日,在周恩來的精心安排下,白求恩等人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程。一路上,他們冒着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國民黨的搜捕,最終抵達西安,並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見到了朱德總司令。
在去延安的路上,白求恩不但遇到了很多奔赴前線的八路軍戰士,還遇到很多從全國各地前往陝北的熱血青年。3月底,白求恩一行人終於抵達嚮往已久的延安。
八路軍衛生部部長等人早已守在南門外熱烈歡迎白求恩等人的到來,他們被安排住在延安城中心巷的一個土窯洞里,儘管條件十分心裏,但白求恩等人也沒有嫌棄,反而激動接下來的生活。
白求恩在日記里寫道:
「雖然延安是中國革命最古老的城市,但我立刻感到它是管理得很好的一個城市。在這裡,街道是清潔的,街上是一片蓬勃的氣象,來來往往的人們好像都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最後白求恩這樣寫道:「在延安,我見到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聶榮臻、白求恩
聶榮臻和白求恩惺惺相惜
1938年春,毛主席在延安和要求進入晉察冀邊區的白求恩交談,期間他風趣地說:「五台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從這以後,白求恩對這位「新的魯智深」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和嚮往。與此同時,聶榮臻也期盼着白求恩這位外科專家的到來。
當時晉察冀軍區的條件十分困難,不僅缺少藥品,還缺少專門的醫護人員,因此大批傷員無法得到醫治,他們不是傷勢加重就是失去自己的生命。正是因為如此,聶榮臻對白求恩的到來特別高興和重視。
1938年6月,白求恩抵達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金剛庫,聶榮臻親自前去迎接。當他看到滿臉疲憊的白求恩時,當即說:「白大夫,你還是先去休息幾天再工作吧?」
白求恩搖了搖頭,說:「這怎麼行,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你們不要把我當成珍貴的瓷器,而要將我當成一挺機關槍用!」聶榮臻被白求恩的話感動到了,他先是將對方領進一間離自己很近的房子,然後交代工作人員說:
「白先生是加拿大著名的外科醫生,他放棄了本來富裕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我們中國,來到抗日前線和我們共同戰鬥,我們一定要在生活和飲食方面好好照顧他。」
當得知白求恩吃不慣中國菜,聶榮臻連忙找了個會烤麵包的師傅,但因為這件事,白求恩和聶榮臻還吵了一架。聶榮臻擔心白求恩吃不慣中國飯菜,身體會越來越差,這才找到一位會烤麵包的師傅;但白求恩卻不想因為自己而搞特殊,就這樣他們發生了爭吵。
除此之外,聶榮臻還要求廚房給白求恩加菜,但當他發現自己的飯菜和戰士們的不一樣時,他連忙找到聶榮臻:「聶榮臻同志,為什麼我的飯菜要比戰士們多?」
聶榮臻解釋道:「白求恩同志,你是不遠萬里來我們中國的,這是對我們抗戰的最大支持。我們只能用這些來表達對你的感謝,還請你能理解我們的心情。」
白求恩說:「你也要理解我的心情,既然你們都把我當成同志,那我就要和你們吃一樣的東西,享受一樣的權利,不能有一丁點的特殊。」聶榮臻由衷敬佩白求恩崇高的思想境界。
剛到晉察冀邊區的白求恩經過考察研究後,深感邊區環境惡劣、醫療技術落後、設備稀缺,對於大量傷員因得不到有效治療而犧牲或傷殘,他十分心痛。於是白求恩迫切地向聶榮臻提出建立一所正規醫院的要求,以及培養醫療技術人才的建議。
不過聶榮臻認為在當前的環境下不適合建立正規醫院,他請示軍區衛生部部長和供給部的部長,大家和白求恩共同研究方法,建設一所適合野戰條件的醫院。
白求恩為了能夠建設一所醫院而廢寢忘食地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一所簡陋的模範醫院終於建成。聶榮臻親自出席醫院落成典禮,並說:「我宣布,白求恩同志出任醫院的首任院長!」
白求恩十分激動地說:「我覺得我今天就像是一個國王,一個革命同志式的國王!我會當好這個院長的,我一定會的!」
醫院成立後不久,日軍就調集5萬餘兵力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起進攻。在這次圍攻中,剛剛建立的模範醫院被炸毀了,白求恩坐在醫院的廢墟上放聲痛哭,他為自己的心血感到心痛,更為戰士們得不到好的治療心痛。
白求恩傷心到連飯都不肯吃,同志們幾次把飯菜端到他面前,他都不肯動筷。後來聶榮臻知道這件事後,緩緩蹲在白求恩面前安慰道:「醫院沒有了還可以建,但人沒了就真的沒了。飯還是要吃的,只有吃飽飯,有了力氣,才能建設下一個醫院!」
白求恩臨終之際,請求聶榮臻被前妻撥一筆錢
1939年新年,聶榮臻設宴款待白求恩,在交談過程中,白求恩明確表示自己對日軍殘忍殺害無辜百姓的憤怒:
「我過去不了解游擊戰爭的特點,也低估了法西斯搶到的殘暴,在敵後建立正規醫院的想法是有些不全面。現在我要搞流動醫療隊,哪裡有傷員,我就在哪裡!」
沒過多久,白求恩就建立了更能適應野戰條件的流動醫療隊,他還親人設計並製作了兩個藥箱,放在騾子兩側,將必須的藥品和手術器械放在裏面,騾子也變成了「流動醫院」。
一次救傷員的時候,白求恩遇到了好友聶榮臻,他非常高興地向對方介紹這個葯馱子的作用:「聶榮臻同志,這個可以滿足100個傷員的手術和換藥,還有人說這是『盧溝橋』呢!」
白求恩的話引起了聶榮臻的興趣,他仔仔細細地打量着葯馱子,然後查看裏面的藥品和器械,高聲稱讚道:「這葯馱子的作用可真不小啊!把它叫做盧溝橋實在是太形象了,很有意義!」
1939年春,白求恩聽說冀中和冀東的八路軍正在和日軍作戰,他再次請求聶榮臻批准自己帶領醫療隊到前線救治傷員。起初聶榮臻並不同意,但在白求恩的再三懇求下,他還是同意了。
在冀中期間,哪裡發生戰鬥,哪裡就會出現白求恩的身影。有一次,一位重傷員從前線轉運了10多個小時才被送到醫療隊,雖然醫護人員經過全力的搶救,但最終還是沒能將他救回來。手術結束後,白求恩心裏異常沉痛,也是因為這件事的發生,他要求自己再離戰場近一些,離傷員近一些。
後來,有一位腹部被敵人子彈射穿的重傷員被送到白求恩的醫療隊治療,由於送過來的及時,再加上醫護人員的手法,這位傷員得到救治。白求恩還專門給聶榮臻寫去報告,詳細講述了救治傷員的經過和存在的問題,他建議:「我們醫療隊應該再靠近前線一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醫治傷員,才能避免更多戰士的死亡!」
白求恩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我們也能救更多的人!」
在冀中前線工作了4個月後,白求恩又回到平漢路西,在唐縣和家莊出席了軍區紀念七一的黨員大會。聶榮臻邀請白求恩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會議結束後,聶榮臻問白求恩:「白求恩同志,不知道你還有什麼需求嗎?」白求恩想了想說:「我需要回加拿大一趟,對外宣傳八路軍英勇抗日的業績。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爭取更多的國際援助,這樣可以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方便治療傷病員。」
聶榮臻將白求恩的想法彙報給中央,中央回復同意。就在白求恩準備動身的時候,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白求恩毅然決定留下,他對聶榮臻說:「我不能在戰鬥的時候離開部隊,等這場戰鬥結束後,我再回加拿大。」
隨後,白求恩帶領醫療隊趕往前線,在臨近前線的孫家莊小廟裡救治傷員。一天下午,白求恩在做手術的時候,左手中指不小心被手術刀割破,局部發腫流膿。
11月1日下午,一位患有頸部丹毒合併蜂窩組織炎的傷員被抬下前線,需要立刻做手術。但這位傷員患的是外科烈性傳染病,儘管如此,白求恩還是不顧阻攔,為傷員救治。
在搶救期間,白求恩的手套不小心被劃破,病毒也是在這個時候侵襲了他受傷的左手指,他被感染了那種烈性傳染病。聶榮臻知道這件事後連忙指示:「還請白求恩先生好好休息,不要再為傷員救治了,抓緊時間治療自己的病情才是最要緊的!」
11月5日,白求恩的手指感染加重,但他卻笑着說:「大家不要擔心我,我還可以工作!」11月10日,白求恩高燒不退,聶榮臻當即派人送來急信,再次命令他:「立即回軍區後方醫院接受治療!」
這次聶榮臻沒有再稱呼「白求恩先生」,足以看出他的着急。隨後,聶榮臻派醫生帶着藥品器械趕來,要部隊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白求恩安全轉移出來。然而當聶榮臻派來的人抵達大廟時,白求恩的病情卻越來越重,甚至一度昏厥。最終,白求恩因傷勢急劇惡化,轉為敗血症。
1939年11月11日,身體繼續虛弱的白求恩給聶榮臻寫了一封信,這也是他的遺言:
「親愛的聶司令員,我今天感覺非常不好,也許我就要和你們永別了……請你給加拿大共產黨書記蒂姆·布克寫一封信,就說我在中國十分快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有更多的貢獻。對了,相同的內容也請給國際援華委員會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聯盟會寫一封。
至於我的東西,那兩個行軍床就送給你和聶夫人吧,兩雙英國皮鞋也留給你;馬靴和馬褲就留給冀中的呂司令吧;也要給賀龍將軍留一些紀念品……
對了,還請國際援華委員會給我離婚的妻子撥一筆生活費,分期也可以。我對她應負的責任很重,決不能因為沒錢就把她一起了,還請告訴她,我是很內疚的,但曾經是很快樂的……
在晉察冀的這兩年,是我這一生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日子,唯一遺憾的就是有些孤單。我不能再寫下去了,我會想念你們的……」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享年49歲。
因愛結婚,也因愛兩次離婚
白求恩的遺囑飽含着對昔日愛人的眷戀,相信大家看到這裡一定非常疑惑,他如此愛自己的前妻,又為何會離婚呢?這一切都要從他和妻子的相識說起。
在白求恩33歲的那年,他到愛丁堡參加外科醫學會會員考試的時候認識了美麗溫婉的弗朗西斯·坎貝爾·彭尼。當時弗朗西斯只有22歲,她有一雙大眼睛,能說得一口流利的愛丁堡語。
白求恩和弗朗西斯一見鍾情,考試一結束就相約去旅行,共同度過了20天難忘的時光。隨後經過一年書信往來,兩人決定在第二年結婚,並搬去美國底特律生活。
結婚後的白求恩選擇成為一名私人醫生,因為他一向同情窮人,經常為付不起醫藥費的病人免費治病,所以他的病人越來越多,不久後就患上了肺結核。
肺結核在那個時候是不治之症,這對剛剛沉浸在幸福中的年輕夫婦無疑是最大的打擊。剛開始白求恩還瞞着妻子,不想讓她擔心,但弗朗西斯還是發現了。弗朗西斯沒有嫌棄白求恩,反而精心照顧他,希望能減輕丈夫的痛苦,這也令白求恩格外內疚和不安。
這天,白求恩對妻子說:「親愛的,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也不瞞着你了。你才25歲,我不能把肺結核傳染給你,我們還是離婚吧!」弗朗西斯堅決不同意。
幾個星期後,白求恩說自己要回故鄉治病,實則是想趁機和弗朗西斯分開。在離別之際,弗朗西斯說:「因為我愛你,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不會離開你。」白求恩說:「就是因為我也愛你,我才不能不顧及你的生命和你在一起!」
弗朗西斯哭着說:「死就死吧,我不怕死,我們生死都要在一起。」白求恩只好狠心地說:「如果你不和我離婚的話,那我就不去治療了!」無奈之下,白求恩和弗朗西斯離婚了,她因傷心過度也而回到家鄉愛丁堡。
然而奇蹟總是在人們不經意間發生的,這種奇蹟剛好落到了白求恩的身上。白求恩和妻子離婚後,仍深深思念着弗朗西斯,他以超人的毅力和病魔都抗,並冒險在自己身上試驗「人工氣胸療法」,誰曾想竟然真的成功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白求恩就痊癒了。
白求恩出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愛丁堡的弗朗西斯發電報:「病癒,今日離開特魯多,我對你的感情不曾發生改變。」緊接着白求恩又寫了一封信,他請求弗朗西斯馬上回來。
而弗朗西斯自從回到故鄉後,也一直記掛着白求恩的病情,並沒有移情別戀。因此當她接到白求恩的電報後,當即回到兩人的家。不久後,白求恩和弗朗西斯第二次舉行婚禮,相愛的兩個人再次相聚。
此時,白求恩的事業也迎來巔峰時期,他被聘請為蒙特利爾皇家維多利亞醫院的外科醫生,後來又升為聖心醫院胸外科主任,還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理事,成為著名的加美胸外科專家。
白求恩的事業心很強,他整天埋頭於工作和研究,也因此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和弗朗西斯。弗朗西斯感覺白求恩變了,變得不通人情,也不關心自己了。時間一長,他們的感情也出現了危機。
一天早晨上班時,弗朗西斯特意囑咐白求恩:「回來記得買一些肉和菜回來。」當她下午回到家後,白求恩正坐在地板上研究工作,弗朗西斯問道:「肉和菜都買了嗎?」
白求恩點點頭,說:「都放在冰箱里了。」說完便繼續忙着手裡的工作。弗朗西斯打開並向一看,裏面只有一截腸子,她皺眉說道:「我不是讓你買肉和菜嗎?怎麼只有腸子?」
白求恩猛地跳起來,一把奪過弗朗西斯手中的腸子,說:「這是人的腸子!」弗朗西斯被嚇了一跳:「你怎麼把這種東西放在冰箱里?」白求恩滿不在乎地說:「這有什麼,你吃的牛、羊不都是死了的動物的器官?」
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這也令弗朗西斯忍無可忍,有一天她對白求恩說:「咱們兩個還是分手吧,我們不合適。」白求恩也認為自己不能給妻子帶來幸福,便點點頭同意了。1933年3月,白求恩和弗朗西斯再次離婚……
儘管兩人離婚了,但在白求恩生命的最後,他最記掛的還是弗朗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