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一段歷史。
這是五十年代,康同璧和馮少山、張之江、龍雲、陳銘樞(自左至右)在中南海懷仁堂的合照。
康同璧,字文佩。是晚清政治家、中國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為的女兒。康有為生了十二個子女,康同璧算得上兒女中比較有名氣的,她還曾經代表康有為到歐美去演講。
康同璧是一個比較自由,比較有想法的女性,她也是維新派送到美國去留學的最早的女生之一。1903年,康同璧到美國留學,在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和康涅狄州的三一學院都有過短暫學習經歷。四年後到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留學,是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第一位中國籍女畢業生。
康同璧還是中國第一個官派出席世界婦女大會的婦女代表。她的姐姐康同薇也是很厲害的女性,參與了戊戌變法。
50年代蔣經國巡視公路。
蔣經國是蔣介石的長子,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
蔣經國從小很有主見,少年時就曾參加示威遊行。雖然是蔣介石的兒子,但蔣經國曾經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公開發表聲明指責父親蔣介石叛變革命。
他先後擔任了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院長等職。
蔣經國對台灣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也是個比較貼近基層的領導人,每年超過200次親自下鄉走訪,注重偏遠鄉村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民眾對他也十分擁戴,在他逝世時,有不少民眾為此大哭。
在「行政院長」任內,他推動十大建設,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還進行行政革新,使行政執行更為簡廉有效。在其執政晚年逐步開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以及實行「民意機構改革」等,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之路。
蔣經國一直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1987年11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面。
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故,享年78歲。
這是華南女子大學的女學生在做實驗。
1931年5月1日,為慶祝紐約帝國大廈落成,這是在當時進行的雜技表演。
美國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在華盛頓親自按下遙控按鈕,點亮大廈燈光。帝國大廈成為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築。
這是20世紀大韓帝國的貴族專用獨輪車。
1948年5月20號,蔣介石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他正在發言。
這是五十年代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來我國訪問,與梅蘭芳握手祝賀演出成功的合照。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男旦藝術在京劇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讓整個京劇發展步入了巔峰時期,雅俗共賞的京劇在這個時候開始走向興盛,成為人們喜愛的一個藝術。
這其中的梅就是梅蘭芳。梅蘭芳,字畹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在北京出生,是中國著名的京劇大家。
他8歲就開始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就登台,曾經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還榮獲了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梅蘭芳曾經接待印度著名學者、詩人、作家泰戈爾。演出結束後,泰戈爾用孟加拉文題詩一首,又親自譯成英文送給梅蘭芳。
梅蘭芳創立了擁有自己獨立風格和個性的流派,世稱「梅派」,讓京劇旦角的演唱水平和表演藝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他的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不僅在藝術層面高度突出,私底下,他也是個不卑不亢的人。抗戰開始後,日本人想讓他去演出,他斷然拒絕,蓄鬚明志。旦角一旦留鬍子又怎麼演旦角呢?他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決心。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梅蘭芳才在思南路的寓所剃去了留了8年的鬍子,重返舞台。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參考資料:
近代中國最早的留美海歸 胡適為頂尖人物 .人民網
章冼文.民國高級將領檔案解密 第6卷:黨史研究出版社,2011:2813-2814
梅蘭芳 .中國網
梅蘭芳簡介 .新華網
梅蘭芳:蓄鬍拒為侵略者演出 .京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