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xún yù)出身穎川荀氏,荀子之後。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時,驚異道:「這是王佐之才啊!」永漢元年,荀彧被舉孝廉,任守宮令,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同年十一月,董卓自立相國,荀彧棄官歸鄉。
歸鄉後,荀彧已經料想到穎川是兵家必戰之地,應當儘早離開。於是荀彧帶着宗族隨着冀州牧韓馥遷到冀州避難。
此時,冀州已經成為了袁紹的根據地,袁紹見到荀彧來投奔,將他敬為上賓。但荀彧卻認為袁紹不是能成就大事業的人,不願與他組隊。於是大約在袁紹帳下兩年之後,荀彧離開袁紹投奔曹操。
曹操見到荀彧來投靠他,十分高興,於是讓荀彧當了別部司馬。此後荀彧以這個身份追隨曹操征戰沙場,為曹操獻計無數。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並多次挽救曹操的戰略方針於水火之中,是曹操統一北方的第一謀臣更是功臣。
所謂志不同不相為謀,說的正是荀彧與曹操後期的關係。建安十七年,曹操想要加功進爵,加封九錫,荀彧認為不應該如此,此時曹操的再不是那個年輕時的曹阿瞞了,他南征北戰心裏自然是意難平。
此後,荀彧與昔日的合作夥伴曹操表面上看起來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但實際上已經是貌合神離,暗波洶湧。此時荀彧不再是曹操不可或缺的夥伴,此後不久荀彧憂慮而亡,時年五十歲,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荀彧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過程很精彩,但結局不免讓人唏噓。
荀彧的出身
荀彧生於穎川荀氏。穎川荀氏是漢晉時期的主要士族之一,是穎川眾多士族的代表之一。那麼這有什麼特別的呢?
當時的士族集團壟斷着儒學知識的解釋權,世代都是朝廷高層官員,聲名顯赫,社會地位很高。所以荀彧的家族不僅有知識更有權力。所以荀彧一出生他的起點就比普通人高出了好幾個等級,正真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那一種人。
也正因為如此荀彧自幼就接受了優良的教育,儒家思想在他的腦海里根深蒂固,成年後他擁有普通人沒有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同時他又有着那個時代文人的風骨和傲氣。
光復漢室幾個字刻在了他的腦海里,這是也是他的理想和信念。
荀彧任別部司馬
當荀彧看清楚了袁紹並非是成就大事的人,他離開了袁紹投奔到曹操的帳下。曹操雖然十分看重荀彧這樣的人,但只是任他為別部司馬。
別部司馬是低級軍官,沒有正式編製,只是曹操為了安撫像荀彧這樣有才能的人而採取的權宜之計而已。所以渾身是才華能力的荀彧,只不過是曹魏集團的一個編外打工人。
荀彧為何投奔曹操?
曹操迎漢獻帝這件事,使得曹操身價水漲船高,漢獻帝是那個時期正兒八經的皇帝,堂堂正正的漢室后羿,曹操所做的一切都變得有理有理,合法合規。
那時候的曹操聲稱:奉天子以令不臣。也許那時候曹操是真心實意想要匡扶漢室,這與荀彧的理想信念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在這之前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的表現是值得肯定的,那麼真誠的曹操讓荀彧如何不去相信呢?於是荀彧為曹操出謀劃策,屢建奇功。
荀彧為何憂慮而終?
建安十七年的曹操勢力已經非常之大了,當然這其中功不可沒的是荀彧,說他起了決定性作用也不是不可以。但此時他們的理想信念出現了分歧,曹操想要自立為王,荀彧想要光復漢室。
至此曹操雖然在生前並沒有稱王但自此以後與荀彧再不是曾經的親密無間了。當荀彧看着日益強大的曹魏集團,又深知曹操此時已經與光復漢室這件事漸行漸遠了,荀彧是否對自己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呢?我想很大可能是有的吧。
荀彧的憂慮而終,也許正是因為,他親手讓曹操一步步崛起,不可掌控,到最後理想信念背道而馳。
最終荀彧光復漢室的信念最終化為泡影,那麼這個有着一身風骨和才能的士族之後,是否在絕望的那一刻,已經決然與這個世界告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