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壽)
1981年,時任中央委員的王鶴壽接到任務,命他前去北京飯店接待一位美籍華人,他的老同學。
這是一次特殊的故友重聚。因為被接待的一方是我國首位女叛徒——秦曼雲。
一開始王鶴壽並不願意接下這個任務,但是為了改革開放的大計,他還是應下了。
接待中,王鶴壽一句話讓打扮精緻、熱切找話題的秦曼雲無地自容。
究竟是怎樣一句話,竟然讓這位曾經叛逃台灣卻又高調回國的女叛徒無地自容?
她最後結局又是如何呢?
出身沒落的書香世家,卻在被捕後叛變
秦曼雲曾用名秦影雲,上頭有個哥哥,名叫秦茂軒。兄妹二人出生於濟南一個日漸沒落的書香門第。
但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倆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革命道路。
一個是人人敬佩的革命先烈,一個是為人不齒的革命叛徒。
(秦曼雲和關嚮應)
生逢中國大革命的洪流,熱血的秦茂軒毅然投身革命,參與並領導工人運動。
而秦曼雲在時代背景和哥哥的熏陶下,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8年初,年僅22歲的秦茂軒在列車上被捕,5月份英勇就義,為革命而犧牲。
此時的秦曼雲尚不知道,因為她遠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也正是在這裡她認識了讓她在晚年倍加懷念的同學們,和兩個生活中很重要的男人關嚮應、盛忠亮。
(秦曼雲和盛忠亮)
這時候的她,一身熱血投身革命事業,在組織的安排下參與了中共六大,參與了大會組織委員會、蘇維埃委員會和婦女委員會的工作,和大會秘書處文書科的工作。
期間,秦曼雲與關嚮應(1902-1946年,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結婚。
次年,秦曼雲與關嚮應夫妻奉命回國,兩人先後在組織中擔任要職。
後來關嚮應不慎被捕,經周恩來營救,被釋放。
之後關嚮應便被派往湘鄂西蘇區,秦曼雲與關嚮應夫妻分離。
遙遠的距離使得通信不便,兩人短暫的婚姻也很快結束了。
失去了感情寄託的秦曼雲投身工作,到20世紀30年代,秦曼雲已經是共產國際代表聯絡處主任兼上海中央執行局總會計。
這職位非常重要,因為她手裡掌握着與莫斯科那邊聯繫的獨特密碼。
1934年是秦曼雲革命事業的轉折點。
這一年,秦曼雲與李竹聲等人被捕,面對國民黨的嚴酷刑逼,李竹聲很快招供,交代了很多黨內機密。
陰暗的監獄裏,秦曼雲聽到、見到敵人的手段之殘忍,她的內心搖晃了。
是經受嚴刑拷打,還是保全自身?
沒有猶豫多久,在接受審訊時,秦曼雲就選擇了叛變。
叛變後她定居美國,數次遞交申請想回國探望
因李竹聲、秦曼雲叛變後招供了許多上海和蘇區的秘密,如紅軍的兵力、地下據點、地下電台等,導致我黨損失慘重。
而且因為秦曼雲的叛變,導致我黨與蘇聯失去了聯繫。
除此之外,他們還提供了接任李竹聲上海中央局書記職位的盛忠亮的家庭地址,導致盛忠亮在法租界被捕。
面對敵人的酷刑,盛忠亮一言不發。
拿盛忠亮沒有辦法的國民黨特務只得向叛徒顧順章求助,這才得知秦曼雲與盛忠亮是男女朋友關係。
盛忠亮從大學時期就喜歡秦曼雲,無奈當時秦曼雲喜歡關嚮應。
後來得知秦曼雲離婚後,他便主動追求了秦曼雲,兩人便慢慢成為戀人。
戀愛後盛忠亮一直對秦曼雲言聽計從。
得知這一消息的國民黨特務立刻通知身在南京的秦曼雲前往上海勸降盛忠亮。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抗住了皮肉之苦的盛忠亮卻沒抗住秦曼雲的淚水漣漣。
在秦曼雲的勸說下,盛忠亮也選擇了叛變,成為中統特務。
數位身居要職的人員叛變令人心寒。
不過與秦曼雲、盛忠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之後被捕的黃文傑、朱鏡我等人。
秦曼雲曾出庭指證黃文傑等人,致使上海地下黨組織基本被毀滅殆盡。
在獄中,朱鏡我的老鄉(國民黨首都警察廳廳長)、同窗(國民黨教育部總務司司長),甚至與蔣介石十分親密的朱鏡我的叔叔,都曾出面想勸降、保釋朱鏡我,但是都被他拒絕。
哪怕在牢獄之中身患重病,有骨氣的朱鏡我都不曾屈服。
咬緊牙關的朱鏡我一直到1937年被黨組織營救才得以釋放。
也正是黃文傑、朱鏡我的堅定不屈,才打破了當時「被抓就叛變」的惡劣風氣。
解放前夕,秦曼雲二人怕留在大陸會被清算,便跟隨蔣介石逃往台灣。
有着叛變前科的夫妻二人,在台灣的日子並不好過。
於是1964年,夫妻二人離開台灣,定居美國。
秦曼雲與盛忠亮家境不差,於是用手裡的錢做起生意。
雖然在革命事業上兩人都沒什麼品格,但是在經商上卻很有天賦,夫妻二人生意興隆,日漸富裕。
不過隨着生活越來越好,秦曼雲卻開始懷念起當年在莫斯科留學的日子,以及對當年的叛變行為越發不安。
1978年國內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鼓勵引進外資。
許多流散在外的海外華僑見此紛紛響應,回國投資建設。
秦曼雲正是看到這一政策,想回國看看的想法越來越活躍。
為了能順利回國,她一邊積極響應國內「改革開放」政策,以海外華僑身份來大陸投資建廠,一邊向國內遞交回國申請,表示想見一見舊日莫斯科的同學。
她多次遞交申請,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肯定回復。
針對她曾經做下的背叛行為,中央很是猶豫,是既往不咎、同意她回國投資,還是趁她回國趁機逮捕。
經過多方面考慮,最終還是同意了她的回國申請,並安排了時任中央委員、秦曼雲曾經莫斯科的同學的王鶴壽前來接待。
故友王鶴壽一句話卻讓秦曼雲無地自容
當時王鶴壽雖然接下了任務,但是這位一生正直堅貞的老人卻不願意單獨面對有過叛變行為的秦曼雲,於是他拉上了乾女兒陶斯亮。
那天,兩位七旬老人在北京飯店相對而坐,但是此次跨越半個世紀的故友重聚卻並不融洽。
秦曼雲打扮時髦,身穿着鮮亮綢布衣衫、化着精緻妝容,面容也富態,是個十足的闊太太模樣,一點也看不出來已經73歲了。
而時任中央委員的王鶴壽,雖然身居高位,但是滿頭灰白髮,清瘦嚴肅,身着一身舊衣布鞋,樸素乾淨。
這位曾經在革命中數次被捕、歷盡嚴刑拷打、迫害的老人比秦曼雲還小一歲,但是吃了太多苦的王鶴壽明顯比秦曼雲顯得滄桑許多。
不過從王鶴壽精神矍鑠的雙眼裡,卻可以感受到他堅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和正氣凜然的氣節。
(王鶴壽)
期間秦曼雲一直熱切地找話題與王鶴壽攀談,而王鶴壽卻都簡短應答,態度不卑不亢。
秦曼雲也知道王鶴壽為何對自己態度冷淡,於是她便吞吞吐說起當年被捕的過程,試圖通過說起當時的艱難來為自己的叛變找合理性,還問起前夫關嚮應當年犧牲的過程。
(王鶴壽)
會見期間,秦曼雲曾表示,為了祖國的統一大業,願意為共產黨儘力效勞。
這也是秦曼雲此次回國的目的之一,不過王鶴壽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
秦曼雲嘆了口氣,看着比自己小卻清瘦滄桑的王鶴壽,有些同情地問道:「這幾年來你辛苦了吧?」
王鶴壽輕輕搖着手裡的摺扇,終於露出了笑容:「這是我們黨內自己的事情,算不了什麼。」
王鶴壽坦然自若的一句話,卻讓曾經做出叛徒行為的秦曼雲無地自容。
她面色訕訕,說不出話來。
(王鶴壽)
好一個「我們黨內自己的事情」!
從秦曼雲選擇叛變的那一刻起,這些事都輪不到她來操心了。
而像王鶴壽這樣擁有堅貞不屈的氣節的人,他意志堅定,內心有着崇高理想,大有「我自捐軀赴國難」的氣魄。這些苦,王鶴壽自然都不在意。
兩人的這次會面,最終在一張合照中結束。
畫面中,王鶴壽一臉嚴肅,嘴角沒有一絲笑意。而秦曼雲卻是親切地挽着王鶴壽的胳膊,臉上帶着笑。
此後秦曼雲曾數次回國,1986年,她還專程去延安瞻仰關嚮應墓碑。
2000年起,夫妻二人還在盛忠亮老家湖南石門設立教育基金,資助石門縣貧困女子完成學業。
2001年,秦曼雲病逝於美國。
(王鶴壽和秦曼雲)
總結
這世上最難把握的就是人心。革命年代,有人願意以吾血肉之軀為後世人鋪良道,卻也有人吃不了苦抵抗不住誘惑而折節叛變。
人活在世,但求無愧於心。秦曼雲與盛忠亮的叛變,害得我黨損失慘重,許多同志因此而犧牲。
或許午夜夢回之際,秦曼雲也時常後悔、不安,忍受着內心的譴責。
而我們生活於安穩的中國,雖不曾親身經歷當年革命前輩們走過的硝煙與戰火,但是更應該珍惜當下的幸福,繼承前輩的意志,投身祖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