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一直講究死者為大,於是當人死之後,都會盡努力把死者的葬禮辦好。而且很多人為了可以享受生前的東西,死後都會埋葬大量的陪葬品。這尤其以達官貴人、王侯將相的陵墓最為突出,皇帝的陵墓又是這裏面最豪華的一個。
在古代,一旦皇帝去世,那麼整個國家都會一片素縞,每個人都要為皇帝披麻戴孝。隨後皇帝就在隆重的儀式當中,葬入生前建造的皇陵里。這些皇陵可以說極盡奢華,甚至有的比自己的皇宮還要巨大,幾乎就是在自己登基的那一刻就開始建造了。最典型的就是我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就目前發現的兵馬俑陪葬坑,僅僅只是他巨大陵墓的九牛一毛而已。
我國的建築都講究風水,而陵墓的風水位置更是要求嚴格。對於一國之君的皇帝來說,從選址到開工,都是要有當時最頂尖的風水學大師測算的。這可是寄託着保佑自己江山穩固,皇朝可以萬年長存的希望。但是有皇帝修建的陵墓,在水底的可是從未聽聞,一般風水師也不會把選址選在水底。而這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給祖宗修建的明祖陵,也是我國唯一在水底的皇陵。這座陵墓在我國現在的淮河之中,當初從朱元璋建國之後就開始修建,也是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沒想到居然會沉入河底,在三百年後才重見天日。
難道朱元璋當初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祖先的陵墓與眾不同,所以才會選擇在河底修建么?朱元璋的老家據記載是在江蘇省的朱家巷,但是元朝末年,民不聊生。朱元璋的爺爺就帶着全家人跑到安徽省討生活,而到了安徽之後就遇到了一個道士。道士就告訴朱元璋的爺爺說,只要把墳墓修建在旁邊的楊家墩,家裡的人肯定會出現天子。古代人對於這類話是極度相信的,於是果然在這裡開始當作祖墳。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風水寶穴,朱元璋之後果然開創了大明,成為了皇帝。而朱元璋也是決定,在這個地方把祖先的陵墓進行修葺重建。
朱元璋為了這個陵墓的修建,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從開工修建,到最終完工,耗費了將近三十餘年的時間。最後在1413年完全建成,這個祖陵的規模可想而知。但是這個位置有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周邊經常會爆發洪水災害。於是大明朝的每一任皇帝,不得不對自己祖先的陵墓進行築壩維修,可是結果依然是沒有抵擋了洪水的淹沒。最後在1680年的時候,遇到了極為嚴重的水患,讓這座皇陵沉入了水底。
之後常年的水患,讓還留在地面的墓碑等建築,都被水衝倒淹沒。讓這座明祖陵在水中也無法讓人發現,從此之後的幾百年,也沒人知道這裡的水底居然還有一座皇陵。
在我們建國之後的1963年,恰好遇到了此地多年難遇的大旱,讓很多河流都斷流枯竭。而明祖陵所在的水中,也因為水位下降嚴重,讓它外部的石像在泥巴的包裹中重見天日。隨後,在考古學家的發掘保護中,這座被水淹沒三百多年的皇陵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