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無勢的康熙幺子胤祕
是如何避開了皇權爭奪的風波
並前後被三代帝王捧在手心裏
一生極盡榮華,聖寵不斷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康熙最小的兒子——胤祕背後的故事
若是說清朝那子嗣最為繁盛,那康熙帝榜首的位子,必定是無人能夠撼動。
愛新覺羅˙胤祕,是康熙最小的兒子,他出生之時,康熙已然是63歲的高齡,雖說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但胤祕畢竟是康熙的老來子,故而在年幼的胤祕身上,康熙皇帝傾注的父愛遠遠勝過前面的哥哥們。
但不幸的是,在公元1722年12月20日,因疾病纏身,太醫們無力回天,69歲的康熙帝在暢春園清溪書屋,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年幼的胤祕不僅要承受失去父親的痛苦,還要面臨皇位爭奪戰的變數。
前面說了,康熙皇帝子嗣眾多,在尋常百姓家裡,這或許是家族興旺的象徵,但在帝王家啊,這皇子眾多,它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兒。
畢竟,至高無上的權力的誘惑沒有哪個皇子能夠完全抵擋。
但是再怎麼想要,那萬人之上的位子可只有一個,皇子們能怎麼辦,那就爭唄。
不但要爭,而且要拼盡全力地爭。所以在康熙晚年,眾皇子之間的競爭那可是相當的激烈,明爭暗鬥那叫一個層出不窮。
康熙去世後,還是四阿哥雍正技高一籌,成為了皇位爭奪戰中的最大贏家。
自古以來,皇權的交替總是伴隨着血雨腥風,到了雍正這裡也一樣。為了坐穩自己的皇位,雍正對與自己爭位的一眾兄弟,削藩伯爵、限制自由、囚禁至死,可以說是手段用盡。
那麼,擺在年僅六歲的胤祕面前的,又是怎樣一條道路呢?
作為康熙最小的兒子,胤祕的幸福日子自不必多說,但清朝的掌權人換成了他手段非常的四哥後,胤祕日後的人生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畢竟,排在自己前面的哥哥們,有好下場的,屬實沒有幾個。
更何況,胤祕歲雖說是康熙最疼愛的幼子,可生母的身份地位卻十分低下,就那穆貴人的位分,還是康熙看在她生下胤祕,於皇室有功的份兒上才封的。
沒有了父親的庇護,生母又沒那個能力,年幼的胤祕看起來還真是個無依無靠的小可憐。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急於鞏固君權的雍正那裡,這反而是他最樂意見到的情況。
畢竟此前,對於八皇子一派的處置,雖是形勢所逼,情非得已,可在一些大臣的眼中,一上位就清算兄弟始終是不光彩的行為。
對此,雍正心知肚明,故而,此時的他,急需一個對他的皇位毫無威脅的兄弟,來挽回自己的形象。
而胤祕,就是那個幸運之子。
誰讓他的生母地位低下呢,這就意味着,胤祕母子在前朝根本就沒有靠山可言,一個無權無勢又年幼的皇子,能掀起多大的浪來?
更何況,若是自己當真動了這個最小的弟弟,落在朝堂上那些忠於老爹的臣子們的耳中,可就有新的說法了。
那何不趁此機會,對這個弟弟好一點,也算是賣給那些老臣們一個面子,好讓他們忠心為自己辦事兒?
再加上此前,胤祕完全隔離在九子奪嫡的政治漩渦之外。雍正也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對其動手。
就這樣,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在刀口上轉了一圈的胤祕,成為了一眾兄弟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幸運兒。
雍正五年,胤祕的生母穆貴人去世。
看着孤苦無依的弟弟,雍正於心不忍,便將人接到了宮中,讓他跟着自己的兒子弘曆、弘晝等人一起讀書,還親自考問功課,嚴厲程度還要甚於自己的親生兒子。
公元1733年,胤祕又被封為碩諴(xián)親王。
要知道,在雍正繼位後,一眾兄弟里從阿哥被封為親王的,可只有十三弟胤祥和胤祕兩個。
若說胤祥被封為怡親王,那是因為他在九子奪嫡之時,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自己四哥的身邊
對雍正幫助良多,身上可是有着從龍之功在的,被封為親王那是基本操作。
而什麼都沒做的胤祕能撿到這個大漏,其生母還被追封為了穆貴嬪,足以見得雍正對這個弟弟,是真的疼愛。
畢竟算起年齡,胤祕可是比自己的兒子弘曆都要小上幾歲的。對胤祕來說,雍正也算是亦父亦兄的存在了。
雍正去世後,乾隆繼位。
對於這個比自己還小的皇叔,乾隆還是非常敬重的,不但請了兩位翰林學士輔導小皇叔的功課,還將其冊封為鑲白旗蒙古都統,官居從一品。
就連當時清朝最強的軍隊,乾隆也是極其信任地交給胤祕掌管,好讓小皇叔能夠最大程度的施展自己的才華,不墮了爺爺康熙的威名。
不過雖說一直大權在握,但胤祕也從未生出過不臣之心,而是兢兢業業地完成着乾隆給他的任務,這一點也讓乾隆十分滿意。
可以說,在乾隆的手裡,胤祕所享受到的榮寵,比起在哥哥雍正手裡,那可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就這樣,備受三代帝王關愛的胤祕,在乾隆三十九年,安然走完了自己五十八年的人生。
而他的爵位,在後世子孫那裡,足足傳遞了六代有餘。能有如此福氣,除了胤祕運氣好,生對了時候,更為關鍵的是,他對手中的權力,始終保持着一顆清醒的頭腦。
對於皇權沒有絲毫慾望的人,帝王又怎會不器重呢?所以,胤祕能平穩度過一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本賬號予以刪除。
未經賬號允許,文章內容不建議轉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