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骨子裡就有一股不服權威的勁兒,而千年前陳勝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反抗精神拉起了中國人風起雲湧的起義大潮。
可惜的是,陳勝起義最終是以失敗而告終。
然而短短几十年之後,同樣的農民起義的領袖,劉邦,卻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大一統王朝,並讓「漢人」這個稱謂稱謂中華民族的統稱。
那麼,陳勝的起義是不是因為槍打出頭鳥呢?
更進一步來說,如果把陳勝和劉邦換一個位置,那麼陳勝有沒有可能建立起一個比漢朝還龐大的帝國呢?
中國歷史上第一場農民起義
陳勝,生年不詳,但是一生留下了很多傳世名言。
「苟富貴,勿相忘」現在也成了職場人士之間互相調侃的常用話術。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傳唱千年。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成了千年以降,廣大百姓的精神綱領,甚至於我黨也一定程度上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陳勝的小功績。
更大的還在後面。
公元前209年,始皇帝剛剛去世,年輕的陳勝就要到北京去戍邊。當時的交通還和現在的不一樣,行走到大澤鄉,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突然天降大雨。
眼看着不能按時到北京了,這是要被砍頭的大罪呀。
怎麼辦?還能怎麼辦,反他丫的。
陳勝和另一個屯長一商量,搞了綢緞,上面寫上「大楚興,陳勝王」的字段,塞到了魚嘴裏。第二天有人打魚的時候打到了這條魚,眾人議論紛紛,最終起義成功。手段簡單但是有效,時至今日,美國領導者也用起了這一套,「川普王」就是對這種手段的拙劣的模仿。
生不逢時
陳勝起義之後,廣大受壓迫的百姓紛紛起義,從北京到南京,從西安到青島,烽火四處燃起。秦帝國剛剛統一了全國,沒多久就變得搖搖欲墜起來。
沒有過多的猶豫,陳勝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形下,登基稱王,國號「張楚」。
陳勝乘勝追擊,從大澤鄉起義開始,連續攻克安徽,河南,山西,進軍山西,兵鋒直指秦朝首都咸陽,先鋒部隊甚至可以看到咸陽皇宮的房頂。
可惜的是,秦朝出了一個能人章邯,徵發咸陽附近的罪犯幾十萬進攻起義軍。起義軍正在休整,被這幾十萬生力軍打的措手不及,一路潰敗。
章邯乘勝追擊,陳勝一路撤退,你追我逃。最終陳勝潰逃至安徽,正準備恢復力量,卻被叛徒庄賈殺害,成為千古遺恨。
如果不是被叛徒殺害,後面哪兒還有劉邦的什麼事?
當時,項羽,劉邦都是陳勝手下的將軍。兵力赫赫,如果不是被害,整個中國歷史都會被重寫,也許,今天我們中國人就不會被稱為漢人,也許會被稱為「楚人」也未嘗確定。
如果將漢高祖劉邦放在陳勝這個位置上,他也不一定能做出更好的操作。對於劉邦和陳勝,誰更厲害一點,你有什麼看法呢?請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