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在合陽這塊廣袤的大地上,曾經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事迹可能不被大多數人所知,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們的奮不顧身、舍家為國分不開,他們值得永遠銘記,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合陽人民的好兒子黨伯弧先生。
黨伯弧先生1906年生於合陽靈泉村,他求知若渴,勤勉好學,青年時期遠赴上海求學。他嚮往光明,1925年,年僅19歲的他在上海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擔任上海大學黨支部書記,同瞿秋白、羅亦農、惲代英等,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极參加、組織愛國活動,為新中國的建立做了很多貢獻。
19世紀20年代,中國山河破碎,列強在中國橫行霸道,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屈辱和苦難。黨伯弧不懼生死,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黨的革命事業,在上海大學他接受了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第一線。他在上海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同學中間秘密展開黨的宣傳工作,「五卅慘案」發生後,和同學們一起散發傳單,遊行示威,宣傳進步思想,號召人們起來救國,他在日本紗廠組織工人罷工時被抓捕,後經「上海學聯」營救獲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民黨大肆屠殺共產黨員,上海大學被反動軍警查封,為減少犧牲,黨的活動不得已更加隱秘,黨伯弧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繫,苦苦找不到組織,於是前往武漢尋找。當時的武漢也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一、二個月無法取得聯繫,身上所帶的錢也花費殆盡,窮困潦倒之際,他不得已返回西安。在返回的路上,他看到報紙上刊載了他在上海大學的直接領導人----26歲的羅亦農被國民黨殺害的消息,忍不住放聲痛哭……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公然發動侵華戰爭,三個多月時間裏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三光」政策,所到之處屍橫遍野,山河蒙難,瀋陽失守、綏遠失守,黨伯弧心如刀絞……為牢記國恥,還我河山,他給孩子們分別起名為念沈、念遠、念中,大同,期盼收復失地重整山河的那一天。他憂國憂民,在抗日戰爭的血雨腥風中,依然秘密從事黨的工作,冒死給前線籌備醫藥,每天都置身在危險之中。
1933年,黨伯弧受楊虎城將軍指派任長武縣縣長,1936年春,汪鋒受黨中央和毛澤東所託,攜帶毛澤東給楊虎城、杜斌丞和鄧寶珊的親筆信,從陝北繞道秘密南下西安送信,在途經長武時,被便衣捉拿,搜出了藏在棉袍里的信件,緊急關頭,時年只有30歲的黨伯弧,全然不顧個人安危,設法搭救汪鋒。他緊急抄下了毛澤東的親筆信,又連忙給楊虎成將軍的機要秘書王菊人寫信說明情況,並設計用卡車派專人以「押解」為名,將汪鋒安全護送至西安,使信件完好送達楊將軍,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重要秘密使命,為後來「西安事變」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黨伯弧任西安市政協秘書處處長、秘書長、政協常委等職務。他學識淵博、虛懷如谷、平易近人、工作勤勉,即使重病住院,也不允許家人動用單位車輛接送,年老去中央開會,允許家人陪同,他也要子女自費買票隨同,他生活簡樸,但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卻傾囊相助。
1985年,黨伯弧先生因病去世,安葬於西安市烈士陵園,2001年,黨老先生魂歸故里,合陽縣隆重舉辦了黨伯弧先生骨灰安放儀式,從此長眠在了他為之奉獻一生的土地上(靈泉福山南側)。
黨老先生胸懷祖國和人民,他以救國為己任,不顧個人安危,勇於擔當的精神;他雖歷經坎坷,頑強面對的意志;他的謙虛謹慎,嚴於律己,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境界值得我們學習。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使命,學史明理,我們要以黨老先生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黨依蘭,陝西合陽人,中共黨員。西安市新城區委組織部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