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與儒家更適合治國,為何漢初卻用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22年07月15日04:26:35 歷史 1567

漢朝建國之初,距離戰國末年僅僅相差十幾年,諸子百家思想都已經很成熟了。作為統一的國家,法度和禮制都是非常重要的。漢初為什麼不採用更好治國的法家儒家思想,反而用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治國呢?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經過了幾百年的戰火,百姓貧苦不堪;秦國統一天下後,嚴刑酷法,橫徵暴斂,百姓過得還不如戰國時期,被逼得各地紛紛起義;秦亡以後,楚漢爭霸又是連年戰火,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漢書》記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法家與儒家更適合治國,為何漢初卻用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 - 天天要聞

在漢朝建立後,承接了秦朝的疲敝,諸侯共同起事,百姓失掉了所從事的工作,出現大荒年。大凡米一石要五千錢,人吃人,死的人過半數。高祖命令百姓賣掉孩子,到蜀地、漢地去生活。天下平定後,百姓沒有東西可以儲藏,皇上出行連純色的四匹馬都湊不齊,有的王侯將相只能乘坐牛車出行。

面臨這種民生困苦的情況,必須要有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並且相對完善的思想主張來治國。

首先我們要排除法家,秦朝就是因為法令嚴苛而被推翻的。

公元前206年劉邦入關,對咸陽城的百姓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這段話是成語「約法三章」的典故,也是漢朝得民心的基礎。

法家與儒家更適合治國,為何漢初卻用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 - 天天要聞

秦國法律到底有多嚴苛呢?根據《史記·商鞅列傳·索隱》:一家有罪而九家連舉法,若不糾舉,則十家連坐。

劉邦則把這些嚴苛的法律全都廢除了,不用再擔心被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連累了,因為漢法「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也」,連父子其中一人犯罪,都不會連累到另一個人。

所以在劉邦攻破咸陽之後,老百姓蜂擁而至、夾道歡迎:

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觴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

除了法家之外,墨家的「非攻」、名家的「辯術」和縱橫家的「合縱連橫」,都不適用於大一統的國家,其他如陰陽家、農家、雜家、小說家等,都不適應於一個國家的治理。

法家與儒家更適合治國,為何漢初卻用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 - 天天要聞

剩下的就只有儒家道家了,這兩個學派經過幾代人的改革,都很適應於治國。

其實劉邦個人還是比較欣賞儒學的,不過當時的條件不允許。

而選擇道家思想治國,為恢復經濟,休養生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黃老思想主張「無為之治」和「順其自然」,所謂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用「無為」的態度治理國家,朝廷無為,百姓自治,君主不與民相爭。順其自然也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順應自然規律,不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從而達到社會有序發展的目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鋼鐵巨人、「中國卡耐基」,走了! - 天天要聞

剛剛,鋼鐵巨人、「中國卡耐基」,走了!

作 者丨華商韜略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昨天(2024年6月30日)2時10分,江蘇沙鋼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先生,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8歲。有着「中國卡耐基」「鋼鐵沙皇」之譽的沈文榮是中國鋼鐵業最硬核的實幹變革家。40年來,全身心專註於鋼鐵業的他,刷新了中國與世界鋼鐵業的諸多記錄,也是中國最早干進...
歷史的塵埃——不簡單的法顯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不簡單的法顯

原創 南風無影 走過了河西走廊,再過沙海戈壁,我們進入西域地界,第一個西域小國: 鄯善,它還有個名字叫樓蘭。為了不節外生枝,我丟掉了甲胄和兵器,順便也找人把自己的頭髮剃了,實在是不習慣留這麼長的頭髮,剪的非常短。等頭髮剃完,我和法顯還有幾個
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呂敬榮 /文1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開始返攻東方。第一個攻擊對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過程在歷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軍事案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意為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史記·高祖本紀》中描述的很簡單:「漢王用韓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