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2022年07月13日21:50:07 歷史 1186

1949年10月1月,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人山人海。隨着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一曲嘹亮的音樂響遍全場。

「東方紅

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為人民謀幸福

呼兒嗨喲

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為人民謀幸福

呼兒嗨喲

他是人民大救星」

這首國人家喻戶曉,在民間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東方紅》。作為一首經典的革命老歌,它激勵着幾代人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奮鬥。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命名為「東方紅一號」。它播放的歌曲正是改編後的《東方紅》。在改革開放之前出版的歌曲集里,第一首必定是《東方紅》,第二首才是《國際歌》。可見這首歌曲在國民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誰呢?那麼這首歌又是怎麼形成的?

農民歌手李有源

1943年冬天的一個清晨,李有源到佳縣城買菜。一路上他哼着《騎白馬》的曲子:

騎白馬,挎洋槍

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

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嘿呦

打日本就顧不上

他忽然一抬頭,只見一輪紅日從東方的山上緩緩上升。暖和的光芒映照在一道道山峁上,一股暖流傳遍全身。李有源被眼前的萬千光芒環繞,頓時來了靈感。

「毛主席不就是紅太陽嗎?」

他興奮地跳起來,接着剛才《騎白馬》的調子,邊跳邊唱:

「東方紅、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為人民謀生存

呼兒嘿呦

他是人民大救星······」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得了新歌詞的李有源高興極了。他想馬上趕回家裡,把歌唱給侄子李增正。李增正聽到叔叔創作的新詞,才做好的午飯也顧不得吃。就和叔叔兩人在窯洞里唱了起來。唱到碗里的麵條都涼透的時候李增正才停下來問叔叔:

「你是怎麼想到這個比方的?」

李有源坐到炕上,喝了一口茶,腦海里浮現前兩年毛主席帶領貧苦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情景,就對侄子說:

「增正啊,還記得你三歲的時候嗎?」

「叔啊,三歲的事情誰還記得,不過你都跟我說了好多遍了。」李增正有些不耐煩。自己的這位叔叔才華倒是有的,就是講起陳年往事就會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自己聽得耳朵都快「聾」了。

「我知道那一年南邊發生了大饑荒,好多省城的人都逃荒到咱們這裡。都是窮地方啊,哪有那麼多吃的東西。」李增正想到那一年無數倒斃在路旁的陝西老鄉,心裏就很沉重。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1928年的關中大饑荒餓死了很多人,那也只是沒錢沒糧食的窮人。地主是餓不死的。

「你知道為什麼毛澤東來了以後,再沒有出現餓死人的情況嗎?」李有源摸了摸自己乾癟的肚皮。侄子經常跟自己抱怨日子苦,可是哪有自己小時候苦呢。

李有源的思緒回到了1903年。

李有源出生的時候,家裡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且不說整個國家風雨飄搖、兵荒馬亂,就是家裡的幾十畝地,每年也要繳納不少的皇糧。若是不小心遇到土匪過界,家裡不知道要損失多少頭羊羔。

到了五六歲的時候,李有源的父母便給了他一根皮鞭,讓他趕着羊群上山吃草。每天上午一躺,下午一趟。每次出門都要去十幾里遠的山坡上。隨着放羊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和李有源一起放羊的同齡人多少都會唱唱歌來打發無聊的放羊時間。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有源也喜歡上了唱歌。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在寬闊的陝北高原上,羊群在綠草如茵的山坡上尋找青草,李有源和他的玩伴們躺在山坡上唱民歌,想着賣了羔羊換肉吃。

放羊的歡樂日子持續到他13歲的那一年。1918年陝北發生了大饑荒。無數貧苦的農民遭了殃。李有源的媽媽為了節省家裡的糧食,就把她的寶貝小兒子送到了娘家。

陝北地區流傳着一句話,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男娃十幾歲正是飯量超級大的時候。

到了外婆家裡,李有源發現自己可以吃飽了,外婆家的玉米面饃一頓可以吃五個,小米粥能多喝一碗。外婆見自己的外孫特能吃,還把自己碗里的鹹菜留給他。

在外婆家呆了幾天後,李有源感覺沒有地方放羊挺無趣的,於是被外公送到了私塾裏面。大冬天的,讓孩子外面跑太冷了,到學堂里多少有人照應。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這是自己長這麼大頭一次進到學堂里。李有源看着教書先生彬彬有禮的樣子,心中非常羨慕。要是我能像先生這樣讀書識字就好了。學堂的快樂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

第二年春天的時候,李有源就被母親帶回了家。但是知識的種子已經在他的心中萌芽。可是家裡實在太窮了,沒有了外婆的鹹菜面,自己是啥也不想吃。

回到家裡之後還得繼續放羊。好在隨着夥伴們漸漸長大,他們學會了更多地山歌。農閑的時候,李有源他們會從家裡帶着馬鈴薯到山上燒着吃。烤得最好的馬鈴薯會作為優勝歌手的獎勵。數十年的農村生活讓李有源學會了不少的民歌。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叔?你不是說來了共產黨,窮人就翻了身嘛。咱家現在有地又有羊。等過兩年賣兩茬羊,咱家就能箍個新窯洞,剩下的錢還能給我娶個媳婦。」李增正美滋滋地想着。

李有源回過神來,「你個哈慫,看把你能的。」

李增正紅着臉,端起桌子上涼了的玉米麵條,大口地吞咽着。

「正娃你慢點吃,吃完咱倆再琢磨琢磨,明天到隊上去唱一唱。」

第二天天微微亮,東方天青色的天空里掛着幾個星星,一彎半透明的月亮像鐮刀一樣掛在西南方的天空。清晨微寒的風吹進李家村村委會的院子。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二十多個農民在院里等着村長李天亮講話,村幹部忙着從屋裡搬椅子。村委會其實就是李天亮家的窯洞。

村長李天亮拿着小喇叭,出了窯洞。

「喂,喂,大伙兒都到了嗎?」窯洞前面的農民們安靜了下來。這幾天就要準備搬家了,今天村長把各家的話事人都喊到一塊,商量一下到了延安的住房和生活問題。

「嗯,啊,看來人都齊了。我簡單地說兩句哈。上面動員咱村搬遷是件好事情。到了延安,那邊的荒山你們家能開多少地都是你家的。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而且共產黨還給咱提供了種子和農具。當然了,大伙兒可以帶着自己的傢伙什。用起來順手,方便。」李天亮清了清嗓子。

「大伙兒要是沒啥意見的話,就趕緊回家去準備準備。大後天是黃道吉日,搬家正好!」

早會結束後,李家村二十來戶準備搬遷的農民各自回了家。李有源和李增正叔侄也在其中。

「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黑喲,打日本就顧不上」李有源一邊唱着《騎白馬》(陝北民歌),一邊往家走。

李家村的村民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李有源可是個文化人,他上過學堂,在縣城小學旁聽過,能幫村裡人寫信讀報紙。他這個人嘛最喜歡唱山歌,只要是閑了都會吼上兩嗓子,又是村裡出了名的歌手。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東方紅,太陽升,東方出了個毛澤東」,一曲充滿磁性和溫暖的歌詞傳到了村民的耳朵里。

「有源叔,你又編排了什麼新的調調?」隔壁的王翠花隔着院子問他。

「什麼歌?這是《移民歌》,咱就要搬到延安去了,到了延安見了毛主席,過上好日子,咱心裏高興。」李有源喝了一口涼水潤了潤嗓子。

「有源叔,那你別只顧着自己唱啊,教教我唄。」王翠花說完不待李有源點頭,就搬了板凳坐在李有源家院子里。

「你跟着我學啊」,李有源放開歌喉,唱道:

「出佳縣,到延安,貧苦的農民開了荒,山上長出好莊稼,呼兒嘿呦,大伙兒過上好日子。」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東方紅》紅遍全國

1943年冬天,李增正被選舉為佳縣移民隊副隊長。他和叔叔李有源被評定為移民隊里的積極分子。寒風吹過黃土高坡上的枯草。李家村二十多戶村民趕着牛車,拉着行李走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每走一段路,李有源叔侄倆就給鄰居們唱歌鼓勵。

「東方紅,太陽升,東方出了個毛澤東。」同行的村民忍不住跟着唱了起來。渾厚的歌聲隨着黃土地上的冬風在陝北的土地上流傳。

魯迅藝術學院的師生們外出采寫民風民歌。他們聽到這支曲子準備把它記下來。

王大化魯藝老師)聽着這首熟悉的民歌,跟劉熾說:

「這首歌是《白馬調》,歌詞卻是全新的。」

劉熾(魯藝老師)擦了一下自己的眼睛,對王大化說:

「你聽到了嗎?這首歌里的力量和希望。」作為專業的音樂人,公木和賀敬之決定去拜訪一下神秘的作詞人。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老鄉,你好,我們是延安來的,聽了你的歌很感動,請問我能把它錄下來嗎?」李增正看着面前兩位戴眼鏡的先生,趕緊把李有源喊了過來。

「同志,你好!」劉熾、王大化先後和老農民握手:

「李大叔的歌聲早就傳遍了陝北,沒想到今天在路上碰到了。」王大化說道。

「兩位先生不要客氣,你們願意寫,我高興着呢。」

李有源清了清嗓子,喊上自己的侄子李增正唱起了《移民歌》。歌聲在山谷里慢慢蕩漾開去,隨行的村民們也加入進來。

「行路難,爬山苦,咱們李家村意志堅······」劉熾趕忙掏出速記本,把《移民歌》的歌詞記錄了下來。

1944年春天,搬遷到延安的李家村村民們拿到了邊區政府發放的救濟糧。村民們忙活了半個冬天,在甘泉縣的荒山上開墾了數百畝的土地。開荒的前兩年政府免除了稅收,新開的荒地土地肥沃,種出來的收成好。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頭一年種下的地里還會長出一些雜草。到了第二年,新開的土地上收成開始超過了李家村的舊土地。在沒日沒夜的勞作中,李有源依舊忙裡偷閒,有了時間就唱歌。對他來說,唱歌就和種地一樣。

來到了延安的新家,也學會了更多的新歌。延安的新民謠就像山坡上的春草,隨着革命的勝利傳遍半個大西北。

王大化和劉熾拿着采編到的《移民歌》回到延安。他們準備在學校里傳授這首民歌,但是發現這首歌有十段,這真的太長了。為了便於演唱,他們刪除了中間的幾段歌詞。最後形成了便於傳唱的三段式歌詞,名字改成了《東方紅》。

改編後的《東方紅》很快在延安大街小巷流傳開來。人們在過節和集會的時候唱,甚至在結婚的時候也唱。而李有源叔侄經常去各地宣傳,演唱《東方紅》。

1944年原版的陝北民歌《東方紅》在《解放日報》上發表,之後這首陝北民歌漸漸在敵後廣大土地上流傳。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1945年,這首歌魯迅藝術學院師生組成的的「挺進東北幹部團」帶到了瀋陽。為了慶祝收復東北,挺進團需要齣節目。《東方紅》自然成為了首選。

為了讓節目更符合慶祝勝利的情況,劉熾、王大化、高陽、田方、公木對歌詞進行了修改。其中一句「他為人民謀生存」改成了「他為人民謀幸福」。1945年冬天的瀋陽大劇院里,《東方紅》正式演出並紅遍全國。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宣布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演奏的背景音樂就是《東方紅》。1964年,為了紀念新中國城裡15周年,周恩來總理策劃和指揮了大型舞蹈劇《東方紅》歌劇家們便按照合唱曲的方式對這首曲子進行改編。

10月2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全國文藝界為之歡騰。

此時的《東方紅》已經從最初的陝北民歌《白馬調》、《移民歌》變成了大型的合唱曲。經過二十多年的傳唱,這支曲子從陝北的小山坳里傳遍大江南北,訴說著那個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向水深火熱的難忘故事。

革命歌曲《東方紅》,詞作者是陝北農民?真實的流傳讓人感動 - 天天要聞


李有源後來怎麼樣了呢?

農民歌手的遺憾

由於長期的重體力勞動,1955年52歲的李有源不幸與世長辭。臨死之前李有源想吃一塊肉,然而等兒子把肉買回來的時候,卻發現老爹已經離世了。李有源死了,而他傳唱的民歌卻繼續在陝北地區流行。

特別是《東方紅》的延續不衰讓我們看到,文藝作品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一個不斷演唱反覆創作的過程。李有源雖然已經辭世,但是他也會伴着《東方紅》永遠活在後人的記憶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