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2022年07月04日23:17:36 歷史 1528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王朝不斷被更迭,算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前朝統治者不作為,就會被別人給取代,新王朝的建立對於新帝來講,絕對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自然很重視。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牽扯到一點就是王朝稱號,開國之君相當關注,寄希望於江山永駐。不過卻有一個帝王起國號時圖省事兒,用自己的姓做皇帝,他就是南陳開國之君陳霸先。目前陳已經發展成了中華民族大姓,家族湧現出不少佼佼者。

陳朝輝煌過一時

後人對於南陳,印象最深刻就是陳後主那首《玉樹後庭花》,被傳為亡國之音。當時面臨生死存亡之時,陳後主不思擊退隋軍,還和嬪妃在御花園賞月。隋朝大軍攻入皇宮當中,他和兩個嬪妃被別人從枯井撈出來,看着十分的狼狽。有人感嘆丟了老祖宗臉,別忘陳國的開國君主陳霸先,可是一個了不起人才。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算是一個個混亂的時期,國家君王經常「頻繁換人」。有些臣子、皇親國戚順勢上位,會改換王朝稱號。相對於北方要面臨著「一分為二」,,南朝是「徹底的改變」,從劉宋到後陳都是如此。當然有人起兵造反的前提,就是本朝君王「不給力」,所以給了別人機會。

陳國「前面」是梁,梁武帝算是他另外一位伯樂,前期執政不錯。但是他後期「沉迷於」佛教,動輒就要出家,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陳霸先雖然當皇帝時間短,但是不可否認他的貢獻很大,選賢舉能,恢復江南生產力。如果不是他去世早,英雄壯志未酬,中國歷史可能都要重新改寫。

藉助于軍功發家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陳霸先發家史很「傳奇」,原本是貧寒出身,年輕時曾經種過田、打過魚等。迄今為止在南方一些地區,還留有陳霸先生活的軌跡,感興趣的話不妨來看看。這人出身於平民,但是胸懷大志,願意把他付諸於行動。真的應了那句話,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有趣一點陳霸先當過村長,做過一些小官吏。雖然官職不高,但並沒有自怨自艾。這人喜歡讀兵法、練習武藝,很快就學有小成。「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陳霸先有後期成就,離不開一個人幫助,就是南梁的宗室新喻侯蕭映。這人巡視村子時,發現陳霸先,意識到對方是一塊「璞玉」,把他提拔過來。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就這樣陳霸先在蕭映提攜,逐步在官場站穩腳跟,積累一定實力,熟悉官場規律。等到蕭映當上廣州刺史之後,陳霸先追隨起前往,還幫助「恩公」招募兵力。若是事情順利發展,蕭映可能會成為當地的「土皇帝」,至於進入朝廷核心位置,難度挺大。不過李賁的反叛,給了陳霸先機會,那種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

叛亂鬧得動靜挺大,幾個州都發生叛亂,梁武帝幾次派兵討伐都沒有。鬧到最後廣州被叛軍包圍,這時陳霸先在嶺南經營多年的「心血」體現出來,帶着3000士兵去救援。這一戰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叛軍是數萬人,他只有3000人,卻依然大敗叛軍。這讓梁武帝看到他的能力,對他進一步委以重任,進一步討伐叛軍。

成為朝廷的重要人物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趕上蕭映去世,陳霸天在朝廷失去最大「後台」,但是梁武帝的出現,算是恰到好處。幾乎算得上「無縫連接」,並沒有影響他在朝廷中的地位。當然陳霸先沒有辜負梁武帝的期望,梁軍在他的帶領之下,擊退了各路叛軍。在這場平叛過程中,作為軍隊的核心領導,發揮重要作用,在軍中確定威信。

算起來陳霸先,應該說是這場平叛中最大贏家,從一個「小弟」成為人上人。至於侯景叛亂則給他日後稱帝機會,那場叛亂徹底改變了南朝,梁武帝被餓死。陳霸先關鍵時刻,再度發揮他影響力,與另外一位軍閥合作,在幾個人推動下平定侯景之亂

那時梁帝能力不強,外面還有強敵環伺,局面看着十分混亂,每個人都抱着「小算盤」。熬到最後的人就是陳霸先,「清除」了各路政敵,還把軍政大權攬入手中。兩次打退北方敵人入侵,是人們心目中的「救世主」。這時梁帝年幼,陳霸先毫不客氣取而代之,公元557年正式建立南陳。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用自己的姓當國號

國號的確立,寓意着新的政權,古人認為關係著國家的生死存亡。大多數帝王提起國號時,都是深思熟慮,恨不能把天底下「好運」都集中到國號上。但是這種想法註定難以成行,王朝生死存亡在於統治者態度,而不是寄希望於國號。

關於陳霸先用「陳」字做國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是否太過省事。就算你沒有讀過書,可以請教那些老學究,沒有必要這麼做。有人指出「陳」是他的封號,他以封號定為國號,算是很常見。算起來這還是梁敬帝蕭方智給陳霸先的,不知道是否是一種巧合。以封號稱帝並不是個例,像劉邦李淵等人都是如此。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當然有人猜測,就是為了籠絡人心,陳霸先是潁川陳氏的後裔,算得上名門之後。雖然這時家族早就徹底沒落,但是影響力還是有的。那段時期人們對於門第,還是十分看重的,如果不這麼做,恐怕「民心不穩」。陳霸先用陳做國號,算是昭示後人,我家族過去也有輝煌,並不是泥腿子「出身」。

小結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陳霸先從草民出發,經過辛苦努力打拚,成為南陳開國君王。人生不得不說十分勵志,先天環境並不算太好,靠自身努力逆襲人生。這點很像劉邦、朱元璋,哪怕最落魄時,依然胸懷天下,最終做成一番大業。不知道他的勵志人生,是否對於各位有所啟發,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否則豈不是浪費這輩子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
痛打「落水狗」:揭穿買辦文人胡錫進的花言巧語 - 天天要聞

痛打「落水狗」:揭穿買辦文人胡錫進的花言巧語

6月22日,胡西晉在網上發文稱,中國的民營企業家與稀釋體制下的資本家有着本質不同。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從根本上說也都是勞動者,普通人的利益與民營企業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雙向的,而絕非對立的。然而胡西晉的這一言論值得引起警惕和深思。胡西晉究竟是什麼
民國時期,重工業真的比晚清還落後?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 天天要聞

民國時期,重工業真的比晚清還落後?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不少人認為,晚清時期還處於統一狀態,工業經濟發展較強,而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政府派系林立,沒有大搞工業經濟建設的決心。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單從重工業的體系建設,民國時期就遠勝於晚清,重工業的經濟建設產值,也非晚清能夠比擬。江南製造總
陝西洛川:「飛天」蘋果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陝西洛川:「飛天」蘋果背後的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思 記者 宋莉)蘋果樹上為什麼套着一個個紙袋子?拆開一個紙袋子,裏面是直徑約3厘米的青色小果子。再過幾個月,這些小果子就將長成紅彤彤的「飛天」蘋果——洛川蘋果。6月23日,洛川縣槐柏鎮度古村窪里組「飛天」蘋果基地里青色小蘋果。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思/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