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男人傾家蕩產給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還好結局暖心

2022年07月01日10:17:03 歷史 1900

唐朝天寶年間,小鎮上有一個姓奚的年輕人,因為瘦得像麻桿一樣,人稱奚麻桿。他的家境還算不錯,衣食無憂,頗有一些積余。

這一天,奚麻桿在街上閑逛,忽然看見橋頭上圍着一群人,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名商人打扮的中年人,躺在石橋邊,渾身顫抖不停。他詢問旁邊的人,這人怎麼啦?有先來的人,講了起來。

民間故事:男人傾家蕩產給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還好結局暖心 - 天天要聞

原來這人是從江南來的商人,半路上被人打劫了錢財,官府久不破案,他身上的零錢花完,只得啟程回家。哪知道走到此地,昨夜住在橋洞里,感染風寒,今晨站立不起。他身無分文,人生地不熟,無錢治病,只好躺在地上等死。

奚麻桿是一名熱心腸的人,於心不忍,便央求幾個看熱鬧的人,幫着把商人抬到醫館裏,他出錢醫治。醫者診斷後,煎了一副葯,餵給商人服下。奚麻桿見商人依然昏迷不醒,便把商人安置在附近的客棧里。

到了半夜裡,商人醒了過來,奚麻桿趕緊端來熱水,喂他喝下,又端來一碗小米粥,餵給他慢慢地吃下。過了不久,商人有了精神,講起了自家身世。

他姓瞿,原本在江南一帶販賣茶葉,生意還算不錯。今年春上,他聽說北方茶葉行情不錯,便收購了幾車茶葉,運到北方某城售賣,賺了不少錢。他打算帶一些貨物回去,便在城裡打聽貨物的行情。誰知晚上被人下了葯,將錢財洗劫一空。官府無法破案,他等不及了,便啟程回家,沒想到病倒在此地。幸虧遇見了好心人奚麻桿,不然的話,他就會性命不保。

民間故事:男人傾家蕩產給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還好結局暖心 - 天天要聞

在奚麻桿精心照料下,半個月後,瞿商人恢復了健康。奚麻桿給足了路費,瞿商人千恩萬謝而去。臨走時,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日後一定會奉還治病的錢和路費,並且重金感謝。奚麻桿則大度地說:「你方便的話,就送來,如果不方便,或者手頭緊,就不用刻意送來,反正我也不缺這點錢,權當交了你這個朋友。」瞿商人灑淚而別。

過了兩年,瞿商人沒有來,奚麻桿卻攤上了大事。他新娶的妻子管氏,過門不到半年,忽然染上了重病,卧床不起。吃了一個多月的葯,依然不見好轉。

奚麻桿打聽到長安有一個名醫,具有起死回生之術,便雇了一輛馬車,把管氏送到長安治病。名醫診斷後,說道:「這種病很少見,花費極高,而且治癒的機會不大。你要考慮清楚。」因為治療這種病,需要長期服用人蔘,普通人家根本承擔不起。奚麻桿一咬牙,說道:「就算傾家蕩產,我也要救活她。」

名醫很感動,開了藥方,叮囑十天半個月複診一次,修改劑量。奚麻桿在附近租了一間房,請了一個老嬤嬤幫忙照料,自己則急急忙忙地回家,籌錢去了。

民間故事:男人傾家蕩產給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還好結局暖心 - 天天要聞

奚麻桿的父母得知後,暗地裡勸他,不要治了,萬一治不好,豈不是人財兩空?無奈奚麻桿是個重情重義之人,鐵了心要給管氏治病,父母只好依了他,將家裡的錢財全部拿出來,跟着他一起,到了長安。

父母侍候病人,奚麻桿則在附近打短工。大半年過去,管氏的病情有所好轉,但是,仍需要服用人蔘。奚麻桿的錢財不多了,無奈之下,只好央求父親回去處理田產。父親沉默了好久,最終長嘆一口氣,回家去了。他將田產變賣,家裡值錢的東西也變賣了,只剩下一所房子賣不掉。

又過了大半年,管氏的病情越發好了起來。名醫欣喜地說:「這是個奇蹟,病人恢復很好,日後不需要人蔘沖補了,繼續服藥,慢慢地調養。」一家人聞言,如釋重負,喜極而泣。

因為管氏的身體還很弱,不能舟馬勞頓,一家人依然住在長安,讓她慢慢地調養身體。管氏偶爾會出去走動,在附近幾家串串門,和一些老年女子閑話家常。

時間一長,彼此相熟了,也不避嫌了,說話也隨意了。這一天,有一個姓王的老婦,悄悄地對管氏說:「有一個商人看上你了,願意帶你回家續弦,不知小娘子可否願意?」

民間故事:男人傾家蕩產給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還好結局暖心 - 天天要聞

原來,有一個姓賈的商人,常年來長安販賣布匹,租住在附近。去年,他的妻子去世了,打算續弦,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他看上了管氏,得知她的狀況,便動起了心思,攛掇王老婦悄悄地說合。

管氏聞言一愣,正色說:「我家夫君待我情深義重,我豈能背叛他?王媽媽說笑了。」姓王的老婦說:「你家夫君現在一貧如洗,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翻身,你跟着他吃苦受累,多麼不值。」她鼓動巧簧之舌,最終說動了管氏,和姓賈的商人見了面。

姓賈的商人老奸巨猾,使了一些手段,很快讓管氏不能自拔。過了一段時間,管氏托秀才留下一封書信,跟着姓賈的商人走了。

奚麻桿看到書信,猶如五雷轟頂,呆如木雞。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傾家蕩產治好了管氏的病,卻被管氏無情地拋棄了。他心灰意冷,對人生失去了信心。老兩口想不開,在一個晚上,雙雙上吊自殺了。

奚麻桿已經沒有眼淚了,他雇了一輛馬車,把父母的棺木送回老家安葬。燒了五七後,他開始在江湖上飄蕩,過着飢一頓飽一頓,居無定所的日子。

民間故事:男人傾家蕩產給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還好結局暖心 - 天天要聞

時間一晃,三四年過去,奚麻桿流落到西南某城。此時的他,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顯得格外蒼老。

這一天上午,奚麻桿討要了一些熱湯,正靠着城牆根吃饅頭。這時,過來一名商人,看見奚麻桿,猶豫了一會兒,走了過去。片刻之後,他又走了回來,盯着奚麻桿看。奚麻桿早已麻木不仁,低頭不理。

商人看了好久,最終走上前問道:「你看起來好面熟,可是姓奚?」此人就是瞿商人,來此地售賣茶葉。當初他回家後,原本想送錢還給奚麻桿,因為老父親去世了,要居家守孝,因此耽擱了。後來,孝期滿,他去找奚麻桿,才知道他全家去了長安。幾年後,他又來找了奚麻桿一次,得知他家發生變故,不知所蹤。

想不到在這裡遇見了奚麻桿,瞿商人抱着他大哭起來,奚麻桿卻默然不語。瞿商人把奚麻桿拉到客棧里,給他清洗一番,換了衣裳,然後拉到小酒館裏喝酒,一敘闊別之情。

在瞿商人的勸說下,奚麻桿跟着他,到了江南。瞿商人建造了一座庭院,送給奚麻桿,並為他張羅了一門親事,讓他重新回到了生活的懷抱。

民間故事:男人傾家蕩產給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還好結局暖心 - 天天要聞

後來,奚麻桿跟着瞿商人學做生意,幾年後,發家致富。妻子善良賢惠,給他生下了三兒兩女。一家人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

奚麻桿是不幸的,遇見了不良女人。他又是幸運的,瞿商人幫他重新站了起來。當然了,要是他當初沒有搭救瞿商人,又哪裡來的回報?本故事採用了荒誕的筆法,在於借事喻理,勸喻世人,與封建迷信無關。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你的支持,就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源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 天天要聞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在北宋的揚州府有一個叫謝洪的小地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在鄉下的縣城裡也算是一個小土豪。謝洪有一個族兄叫謝海,二人關係不錯。謝海有一個情人賈氏,而且還是有夫之婦,二人暗中勾搭成奸,這個婦人長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讓謝海十分迷戀,謝海常常在謝洪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 天天要聞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一樁晚清科場案揭示的清代科舉FuBai現象前言科舉制度是東方大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一種選拔制度,延續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舉制度更是嚴格而龐大,也是東方大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在這個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