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建突然受西方重視,「基建狂魔」走出去,中國製造新王牌

2022年06月29日20:44:15 歷史 1551

如果不是2022年的6月26號,在德國舉行的G7會議,西方國家想搞全球基礎建設和投資夥伴關係計劃。我們或許還沒有意識到。中國基建、一帶一路原來已經這麼強大了。


這事可就有意思了,美國/英國/法國這些發達國家,由於發展的比較早,所以前些年根本就看不上製造行業跟基建行業。一心的想要搞錢,重點把心思都放在了金融行業上面。

咱們中國改革開放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確實比西方國家起步晚了很多。但中國的製造業發展的是紅紅火火。可是由於製造業門檻比較低,只要價格夠便宜,確實容易被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給挖牆腳。


而改革開放這40年以來,中國基建幹活速度快,質量又好,專利及科技含量現在又極高。在全世界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叫做極簡狂魔。


朋友們是否還記得前幾年印度的高鐵訂單,原本是跟咱們中國談的業務。可是在2016年的時候卻把訂單簽到了日本。當時很多朋友可能覺得,這是咱們中國高鐵海外訂單的一次失利,白白便宜了日本。

可當年印度招標的時候,開出來的條件確實比較有個性。大致意思就是,誰在印度建高鐵,要墊資80%左右,而且基本上不能要利息,還款時間也要拉長到幾十年。並且還要按照印度的建設標準,用大量的印度工人來建造高鐵。


意思就是,建設方要自己墊資,而且還是低息貸款,並且錢要過幾十年才能還,還要幫印度解決就業問題,質量標準自己也控制不住,這活干不好還得砸招牌。

最終在2016年的時候,日本憑着自己國內新幹線的建設資歷,跟印度愉快的簽下了這項高鐵訂單。總長大概是五百零幾公里,預計完成時間是2023年。

但現在日本開始吐槽了。由於印度的釘子戶太多,又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再加上2022年俄烏衝突的問題,導致日本的日元大幅度貶值。結果造成這500多公里的高鐵項目,才完成了十幾公里。全段完成時間已經推遲到了2028年以後。而且曾經預計1.6萬億日元就能完成的項目,已經漲到了3萬億日元。而


日本搶中國基建的單子可不僅僅是這一件。在2014年的時候,越南其實有一座跨海大橋,也是因為日本報價更低拿到了修建的訂單。可是在2017年的時候,這座大橋通車僅僅三天就塌了。這可把日本基建的招牌給砸的不輕。


在2021年印度用時40年建設成的北阿坎德邦水電站,開閘放水僅僅4秒鐘就被衝垮了,而且還造成了幾十人的死亡和100多人的失蹤,這個項目也是日本在印度建設的。最終這個項目,印度發表聲明,說是因為老鼠洞太多造成的事故。但是日本基建這些年在國際上的口碑是直線下降。


包括美國,法國等很多西方國家也是曾經的基建狂魔,可為什麼現在都害怕中國基建了呢?因為咱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地上還是地下,都在搞基建,而且是大基建。整個中國基本上就成了一個大工地。


青藏鐵路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等等多個基建類的世界奇觀,都建的很完美。中國基建在海外一直也在不斷的拿訂單。2006年,中國拿下了阿爾及利亞,高速公路最難建設路段的訂單之後。無論從公路規劃,到建設速度再到質量標準,全都完美的交出來滿分成績。中國基建狂魔的名氣,在海外是一炮打響。綜合實力直接碾壓全球任何一個老牌的基建強國。


以前咱們中國基建主要的海外建設對象大多都是經濟不太發達的國家。可最近這些年,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不僅僅爭先與中國基建企業合作。大基現在建轉戰海外市場,這也是咱們中國特有的優勢。

中國基建突然受西方重視,「基建狂魔」走出去,中國製造新王牌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