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大唐來往很密切?假的

2022年06月29日00:59:19 歷史 1731


我們經常聽說這麼一個事:唐朝跟日本交往密切,團結友愛,來往非常頻繁,友誼深厚,兄弟情深。


可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么?


答案是:假的。


歷史的真相是:日本和大唐,來往並不多。


日本和大唐來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聞

畫:日本僧人隨遣唐使到訪大唐


其實,「來往多不多」,是相對而言的,從大唐當年亞洲各國的國際關係來看,日本和大唐的往來,其實是相對較少的。


下面,我們用通俗易懂的話,把大唐和日本來往這個事,簡單捋一捋:


事實1:唐朝一段從公元630年至894年止這264年間,日本共派出遣唐使20批次,但是,當時日本的航海技術並不成熟,所以經常發生海難、船隻破損、颱風漂流等情況,事實上名副其實的、以日本使團為名義的、而且實際抵達大唐首都長安的遣唐使,前前後後,一共只有12批次。264年除以12等於22。平均每22年實際來往一次。請問:兩個國家,每隔22年才來往一次,這也叫「交往密切」么?假的。真相是:每隔22年才來往一次,這叫什麼?這叫:來往不密切。


日本和大唐來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聞

古畫:來大唐朝貢的各國使臣


事實2:我們來看個「貨比貨」:從公元727年到919年,在這192年間,日本向「渤海國」一共派遣、並且成行了14次使團,平均每13年一次,比出使大唐的頻率,高多了。


事實3:再來一個貨比貨。我們看一看在大唐時期,亞洲藩屬國來大唐首都長安朝貢的頻率:渤海國,每年來一次。吐蕃,也是每年來一次。新羅,聖德王在位36年一共遣使來大唐37次,基本上也是每年一次。藩屬國朝貢每年一次較為普遍。所以中國歷史上有個說法,叫做:「年年納貢,歲歲來朝」。


日本和大唐來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聞

如圖:當年東北有一個「渤海國」


事實4:總之,在唐朝,周邊藩屬國派出使臣,前來大唐朝貢的頻率,以「每年一次」最為常見,相比較而言,日本平均每22年才派使臣實際前來朝貢一次,那簡直就是弱爆了。


事實5:那麼,人家其他的藩屬國每年都來,為什麼日本人每22年才來一次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當時東亞人(包括日本人)的造船技術,實在是太落後了!在大唐那個年代,日本人造出的航海船隻,有很多無法扛得住太平洋、日本海、東海的風浪,所以,很多航船在半途出事,無法抵達大唐。


日本和大唐來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聞

畫:遣唐使的船


事實6:換句話說,日本當年遣使來大唐,頻率遠遠低於其他藩屬國,不是因為日本不仰慕大唐,而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大海真的是太可怕了,日本和大唐之間這一千多公里的海路,是天險,是畏途。


事實7:其實反過來也一樣,當年大唐的造船技術,同樣也落後,同樣也時常無法抵禦大海的風浪。舉個例子:大唐的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先後六次準備東渡,有三次實際出海,三次都遇上了海難,只不過最後一次海難,鑒真的船運氣好,竟然扛住了,才最終抵達了日本。

日本和大唐來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聞

畫:遣唐使的船


事實8:再舉一個例子:當時在大唐中央做官的,有一個日本人,叫阿倍仲麻呂,這個人在公元753年,和鑒真一起東渡日本,他和鑒真分坐兩艘不同的船,結果在東海,遇上風浪,阿倍仲麻呂的船被風吹到了越南,阿倍仲麻呂從越南上岸,歷盡千辛萬苦,於755年6月回到了長安,從此,阿倍仲麻呂打消了回日本的念頭,後來他就老死在了大唐的長安。


日本和大唐來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聞

圖:日本遣唐使來大唐的多條海路


事實9:我們今天講這一段的終極意思是說,日本當年確實仰慕大唐的文明,也確實有派遣唐使來大唐,也確實虛心學習大唐的方方面面,但是,說「日本和大唐來往密切」是不成立的,相對於當時的其他藩屬國來說,日本算是來往較少的,而日本來往較少,並不是因為不想來,而是因為:造船技術太原始了,大洋的風浪太可怕了,來一次,太不容易了。


日本和大唐來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聞

古畫:同時代的日本天皇


事實10:我們順帶說一下:日本在亞洲乃至於世界上,文化較為獨特,也和這個有關:在造船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日本是相對封閉的一個國家,所以,日本文化擁有高度的獨特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 天天要聞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據外交部網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一段時間以來,菲律賓個別反華政客出於一己私利,在涉華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係。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 天天要聞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時,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儀式。 在活動現場,香港警察管樂團奏樂,護旗方隊用中式步操護送國旗和區旗入場。隨後,現場全體肅立,國旗...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今晨8時許,伴隨着一大廣場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人員肅立致敬。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頌歌獻給黨」系列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融合了莊嚴儀式、文藝匯演、文物見證與紅色體驗等多種形式,深情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