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墳墓為什麼會四次被挖?

2019年12月13日19:15:07 歷史 1296

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時為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祖籍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的著作有《張文襄公全集》,並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著名觀點。

張之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墳墓為什麼會四次被挖? - 天天要聞

張之洞不僅被評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還是晚清時期里為首的漢官重臣,一生官運亨通。

他憑藉著自身卓越的學識和為官之道,被清廷授予了很多高官要職。這裡,談及張之洞的死,他是因病去世的,在公元1909年,七十二歲高齡的他與世長辭。可以說,在生前張之洞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創辦了我國首個幼兒園,以及其它一些教育機構。

不僅如此,他還主張大力修建鐵路、發展鍊鋼、紡織、冶金等工業,所以,張之洞對我國近代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到了晚清後期,資產階級革命勢力越來越強大。到公元1905年,五大臣考察各國回來一年之後,宣布了「預備立憲」。但是,在張之洞看來,這卻是極其不靠譜的行為。

因為,他希望清廷可以通過改革制度來達到維護皇權的目的,從而,削弱敵方勢力。於是,自公元1908年溥儀繼位之後,醇親王就被封為了攝政王,開始了「滿族集權」制度,導致各地紛紛排斥漢官,而袁世凱便是被排擠的目標之一,甚至,清廷準備秘密處死袁世凱。

張之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墳墓為什麼會四次被挖? - 天天要聞

但是,清廷此舉卻遭到了張之洞的反對。

公元1909年,清廷以袁世凱身體不佳為由,讓他去河南養病。同年六月,張之洞生病,在他去世之前,依舊心繫百姓。於是,請攝政王等人到塌前商議國事,他多次叮囑攝政王等人:國家的根基就是百姓。當攝政王告訴他:我「大清無需害怕,有八旗兵保護」之時,張之洞徹底失望了。

從此,他再也沒有提及過關乎民生之事,而張之洞也在七十二歲時病逝了。其實,臨死之前的張之洞,已經知道了大清國運將亡的現實,雖然病重,但是,他卻依舊心繫大清。可是,大清還是讓他太失望了,以至於,他大為感嘆「國要亡,運已盡」,所以,與其說是張之洞病故,不如說是他抑鬱而終。

光緒三十五年,張之洞去世,謚號文襄。宣統二年(1910年)十二月十五日,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張之洞被安葬在河北南皮縣雙廟村的張氏祖塋。與他一起合葬入土的還有早他多年去世的三位夫人。鬱郁蒼蒼的園林中,「白花如雪,輓聯似林」。諸多親朋門生、王公大臣從京城趕來送葬。

張之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墳墓為什麼會四次被挖? - 天天要聞

也許是在民間有着極高的認可度,也許是張之洞是有名的清官,在清末民初的亂世之中,張之洞的墓始終無恙。

甚至,在北伐戰爭期間,國民軍的一支部隊經過了雙廟村,其中,一個湖北籍的連長,他竟然帶着全連士兵到張之洞墳前鞠躬致祭。當地研究資料稱,兵匪強盜曾多次光臨張氏墓地,將守墓的高玉堂一家綁在樹上,逼他交出財寶,張家墳場的一些墳墓多次被盜,但是,一直無人驚擾張之洞安葬之處。

按說,中國人的一貫思想就是「入土為安」,人在去世後應該長存在地下得以安寧,可是,張之洞卻被惡劣對待。大動亂時期,他的墓地被挖了。因為,他的後人成為了日偽政府的官員,是賣國者,所以,才有了掘墓之事。據當事人回憶:在被人發現時,張之洞的墳墓已經被挖得不成樣子,屍體也被侮辱過。

張之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墳墓為什麼會四次被挖? - 天天要聞

可以說,從公元1861年開始,洋務運動是當時清廷政權的主旋律。

可是,並不是人人都高舉洋務運動的大旗,有不少反對洋務運動的官員則會散布謠言,用以打壓支持者。他們認為:「說到底,這是清廷在漢族地主官僚和外國侵略者的幫助下,出賣國人利益的行為,看似是換了一支強大的軍事武裝,實則是在血腥鎮壓當時的人民起義,藉以保護清朝的統治。毫無疑問,洋務運動的初衷是一個反動、賣國的、以軍事為中心的運動。」

隨着洋務運動整體評價走低,支持運動的大臣也遭到了非議,連張之洞都沒能倖免。這位晚清支持洋務運動的大臣,最終,被冠上了「賣國賊」、「走狗」等難聽的字眼。從公元1950年1970年末,數十年間涉及批判張之洞的論文就高達數十篇,而且,絕大多數都是來自那十年灰暗時光,出自工廠工人的理論組,以及大專院校工農兵學員的筆下。

因為,張之洞的形象越來越差,所以,他的墓地出現的不是憑弔之人,相反的,則是一些對他的墓地寶物有所圖謀之人。

張之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墳墓為什麼會四次被挖? - 天天要聞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之洞的墓地一點點的被破壞,直到後來,他的墓地徹底被掀開。

相傳,張之洞的墳墓被挖開之後,還多次遭受過盜墓賊的光顧,盜墓賊驚詫的發現他宛若活人一樣,甚至,還有几絲鬍鬚飄灑在胸前,只見他頭戴管帽,嘴裏喊着一顆大珠子,身上蓋了好幾層被子。隨葬品也有四十多件,基本上是文人的「玩意兒」,比如:鼻煙壺、字畫、金銀等。

有人說:是因為盜墓賊的瘋狂舉動,才把張之洞的屍體拉到了地面上,也沒有人敢為其收屍,所以,張之洞的屍體遭受了狗啃的遭遇。還有一種說法是:張之洞夫妻二人的屍體,被衛兵抬出後,在墳東邊曝晒數十天之後,屍骨蕩然無存了。原來,是因為遇到了好心人,將他們的屍體偷偷的埋了起來。

南皮張之洞研究會副會長王玉良回憶說:「扒墳時,自己並沒有在現場,當時還是農民的他是得到消息後跑去看的,『只見張之洞的屍骨半躺半立在墓穴北邊的壁上,墳坑四周尚有一片片黃色破布。』」當時光進入新的世紀,傳統文化的回歸再一次成為社會熱潮,直到2007年時,其屍骨才被安排重新下葬。

張之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墳墓為什麼會四次被挖? - 天天要聞

雖然,他們的屍體現已發現,但是,那段屈辱的時光,還是切實存在的。

在不足百年里,張之洞的屍首被大時代所影響,共經歷了四次被挖掘再安葬。直到舉辦第四次下葬儀式時,張之洞的孫女表示:「雖然,墳墓可以一次次被修建的,但是,我們卻不能忘記曾經的歷史,不能忘記那些被稱為屈辱的歷史。」

參考資料:

【《清史稿·張之洞傳》、《張之洞之墓》、《南皮縣誌》第八篇《文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逝世,享年94歲 - 天天要聞

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逝世,享年94歲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同志(享受省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8日18時25分在深圳逝世,享年94歲。秦文俊,1932年5月生,湖北黃岡人。1949年7月在武漢中原大學政治學院學習並參加工作,1952年7月加...
甘於被「圍獵」,廣東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甘於被「圍獵」,廣東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被開除黨籍

據韶州清風消息:日前,經韶關市委批准,韶關市紀委監委對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鄔賢有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品;違背組織原則,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甘於被「圍獵」,將公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工...
寧德市委書記調整 - 天天要聞

寧德市委書記調整

福建日報5月20日消息,日前,福建省委決定,張永寧同志任寧德市委書記。張永寧(資料圖)福建省委組織部5月13日發佈任前公示公告。其中:張永寧,男,漢族,1967年10月生,大學,中共黨員,現任寧德市委副書記、市長,擬任設區市黨委正職。公開簡歷顯示,1989年,張永寧從福建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進入晉江縣養正中學任教,...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為何很少生出智障兒?原因其實很簡單 - 天天要聞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為何很少生出智障兒?原因其實很簡單

影視劇常常會設定一個「青梅竹馬」的橋段,尤其是古偶劇,還是古言小說。編劇或者作者,設定的「青梅竹馬」大多是從小一起長大,對彼此都很了解的小夥伴,同一個村子的,或者家裡離得不遠的。嚴格來說,在古人的觀念里,這都算不上青梅竹馬,他們覺得真正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