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宋教仁案有關的一干人犯,之後又遭遇了什麼呢?

2019年11月23日18:55:10 歷史 1899

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國民黨代理理事長,三十一歲的青年政治活動家,宋教仁遭暗殺。臨死之際還向世凱進言,「望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

與宋教仁案有關的一干人犯,之後又遭遇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孫中山於二十五日由東京趕回上海,並親致輓詞:作民權保障,誰非後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案發生以後,袁世凱裝腔做勢地下了一道嚴緝兇手的命令。二天之後,也就是二十三日,有一古董商人王阿發提供線索,上海流氓應桂馨有雇兇殺人嫌疑。捕房根據線索捉到應桂馨,第二天,又在應宅捉到正凶武士英。且在應宅中還搜出應桂馨與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往來的密電本及函電,以及五響手槍一支。

這些證據已充分表明,國務總理趙秉鈞是這次暗殺的主使者,而大總統袁世凱似乎亦無法洗清干係。

三月二十六日,有以國務院名義的通電至各省「據應夔丞(桂馨)23日函稱,滬上發現一種監督政府、政黨之裁判機關,宣告宋教仁、梁啟超、袁世凱、趙秉鈞、汪榮寶等之罪狀,特先判決宋教仁之死刑,立即執行」。這個電文的用意當然是很明確的,欲將國人的視線轉移到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所謂的「裁判機關」上去。說他袁世凱、趙秉鈞也在將被暗殺的名單之內呢。頗有以此起到混淆事實的感覺。

與宋教仁案有關的一干人犯,之後又遭遇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候,趙秉鈞提出要辭職。袁世凱許其請假,後來趙一再續假。最後趙秉鈞被調任直隸都督。

宋教仁被槍殺之後,趙秉鈞千方百計想擺脫與自己的干係。他向外界發表談話,聲稱他與宋教仁是最好的朋友。他說「遁初(宋教仁)經常住在我家裡,彼此無話不談。他離京時欠下5000元的債,就是我替他償還了的」。對於洪述祖,他說是唐紹儀介紹過來的。談到他自己時,他說「我四十歲就是一個消極主義者,五十歲更是一厭世主義者」。

然而,證具就擺在那裡,洪述祖是他的機要秘書。無論他如何表白也是難以洗脫干係的。

清帝退位的時候,趙秉鈞曾充當如戲台上「華歆」華太尉的角色。也不會是一個「厭世主義者」所當為的。

洪述祖與袁世凱也有直接的聯繫。袁曾通過洪述祖致電應柱馨,許以「毀宋酬勛位」。

與宋教仁案有關的一干人犯,之後又遭遇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這時,國民黨方面建議組織特別法庭來處理宋案。袁世凱極力表示同意,並要「窮究主名,務得確情,按法嚴辦」。暗中卻指使司法總長許世英以「不合編製」加以阻止。

四月二十四日,當應桂馨和武士英被移交到上海地方檢察廳接受看管,殺人真兇武士英,在獄中不明不白死亡。七月二十五日,應桂馨在一夥流氓的幫助下逃出牢獄。他卻公然跑到北京,要求袁世凱給他「勛二位」、現金五千萬。袁世凱派軍政執法處偵探長郝佔一把他刺死。

感覺到袁世凱兔死狗烹、殺人滅口手段太辣的趙秉鈞,亦曾打長途電話抱怨袁世凱:「應桂馨如此下場,今後誰敢替總統辦事?」

一九二四年二月十七日,時任直隸都督的起秉鈞,死於食物中毒(一說「中風」),而洪述祖在逍遙法外幾年後,於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以主使殺人罪被處以絞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