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孤兒行》曾有言,漢無名氏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而在紅軍革命初期,有不少受到戰爭牽連的無辜孩子,甚至是毛主席的親生女兒。毛金花自出生起就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誰,童年坎坷,三次領養,兩次拋棄。但她還是堅強地活了下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黨員。年近四十五,她得知了父親是毛主席的真相,然而認親之路困難重重,蹉跎兩年,父女一生終究是未能相見。
01
1929年3月,毛金花出生在紅軍第二次勝利攻下的龍岩,此前毛主席和第一任妻子楊開慧已經有了三個孩子,但都是調皮搗蛋的小男孩。
這一次,他喜得千金,不由得開懷大笑,這也是他和賀子珍的第一個孩子,她的出生讓處在艱苦歲月中的兩人十分高興。然而變故突如其來的發生了,前線戰事告急,反動派大舉進攻,出於軍事上的考慮,紅軍隊伍需要立刻轉移,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剛出生的嬰兒根本無法隨從,畢竟這一路上不僅危機四伏,多變的氣候也隨時都可能會害了嬰兒的性命。
無奈之下,毛主席與賀子珍忍痛決定,把剛出生的女兒送到當地可靠的老鄉家寄養。並且給了他們十五個銀元,希望他們好好照顧毛金花。
令人心痛不已的事實是,在極其艱難的革命初期,不少紅軍的孩子其實都是戰時出生,為了讓孩子活下來,大多時候都是把他們寄養給了當地的老鄉。有一些孩子,在戰後被找了回來,而有一些孩子,卻一生都顛沛流離、下落不明。毛金花就是那個命苦的孩子,不止是她,在父親毛澤東與母親賀子珍生下的六個孩子中,三個兄弟姐妹都曾下落不明、不知所蹤。
02
在女兒長到三歲的那一年,隨着戰爭情況稍微緩和,思女心切的賀子珍拜託在龍岩的戰士尋找大女兒,然而不幸的消息很快傳來,當初收養女兒的農戶傳來消息,女兒早已不幸夭折。
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賀子珍悲痛萬分之下,當場暈厥,而毛主席得知後也久久地沉默不語。毛主席的弟弟多次出去尋找,始終沒有找到,很多人也都說金花早就沒了,可賀子珍卻不肯相信,多年來尋尋覓覓,始終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大女兒。
毛金花並不知道父母在惦記着她,她甚至以為自己從小就是個孤兒。她的童年十分坎坷,曾先後被收養過三次,被拋棄過兩次。
當初那戶人家信誓旦旦保證了會照顧好孩子,卻在紅軍前腳剛離開,他們後腳就把尚且在襁褓中的金花丟在了路邊,因為他們害怕被報復,他們對反動派的恐懼之心打倒了心底僅存的善念。幸好路邊的好心人撿起了嬰兒,養了金花好幾年,可惜好景不長,好心人自己家有了孩子,就再次把金花給拋棄了。直到遇到了養母楊氏,她這才終於安頓了下來。
毛金花就在楊母的養育下慢慢長大,成年後進入一家電影公司工作,因工作出色,且樂於助人,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後來和一個普通人結婚,生育了六個兒女。楊母去世前告訴她的並非自己親生,此後她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可惜由於多年戰亂,當時的人或是在戰爭中失去生命,或是流離失所不知所綜,一直沒有可靠的線索。
在毛金花年近四十五歲的這一年,人們通過一名當初的老紅軍找到了她,她才知道這一個令她震驚、更難以置信的真相:她的母親居然是革命女戰士賀子珍,她的父親竟然是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當她得知這一真相後,除了驚訝,感傷,但更多的是思念和期待。
03
她希望第一時間和父母相認,見一見她那偉大而神秘的父親,看一看她那堅韌又無私的母親。但認親之路困難重重,毛金花見到的第一個親人是她素未謀面的親生舅舅賀敏學。
賀敏學看到毛金花的時候,也幾乎也以為看見了姐姐中年時候的樣子。在舅舅的陪伴下,他們一起找到了證明她身份的資料,但她畢竟很有可能是毛主席的長女,這無形中牽扯到國家領袖的血脈繼承,所以需要多方的證明。
就這樣蹉跎了兩年,直到毛主席病逝的那一天,毛金花始終未能到北京看一眼父親。賀子珍的晚年也一直在病榻之上,她提出想看一眼女兒,有人卻暗中阻撓說,她這個當母親的只能做半個決定。
於是,認親之路就這樣不了了之,直到賀子珍去世時,也未曾親眼見過她愧疚了幾十年的大女兒,還是小女兒孝順,替她去龍岩看望了大姐。
結語
或許是繼承了親生父母的基因,雖然沒能在爺娘膝下長大,但毛金花也在磕磕絆絆的人生歷練中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她不僅是一名優秀的黨員,更是數十年如一日地紮根在基層,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她曾經因火災中救人而負傷,也曾經志願走上了抗洪救災的第一線,這是一位堅強的女性,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