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2021年09月17日08:48:03 歷史 1534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他是出身名門世家的翩翩才子,卻放棄奢侈生活投身救國事業。

他在抗日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更是帶頭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為我國橋樑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祖國巨星,晚年的家庭生活卻狼狽不堪。

原配妻子抑鬱而亡,在悲痛中離世,自己臨終前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都不被原諒。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他叫茅以升,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

他的婚姻生活,就像曾經為之驕傲的錢塘江大橋,付出無數汗水設計建造,卻又親手毀於一旦。

而這一切,都要從他的理想,與原配妻子的結合說起。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才華橫溢的君子,走廊與橋墩

按照現在的說法,茅以升確實是個才華橫溢的富二代。

1896年1月,茅以升出生在1896年1月,茅以升出生在江蘇鎮江的一個書香家庭,他的祖父曾考上舉人,創辦了《南洋官報》,是鎮江家喻戶曉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後,父親就帶着一家人搬遷到南京定居,在那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中,他度過了快樂而短暫的童年時光。

得益於優良的家風,父母對茅以升的要求很是嚴格,當同齡人還在無憂無慮玩耍時,他就已經拿着《子弟規》在學習了。

高高厚厚的牆內,經常能聽到茅以升稚嫩的讀書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在父母的精心教導下,茅以升的學習天賦早早就被挖掘出來。

在用一年時間完成私塾的學業後,7歲的茅以升,被安排到當時國內第一所新式小學——思益學堂讀書,兩年後,他又成功進入了江南商業學堂。

顯赫的家世沒讓茅以升沾染上半點不良風氣,反而有着優秀的修養,許多長輩都稱他是翩翩君子,性格溫潤如玉。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那時,官途已經明顯沒落,父母希望茅以升能從商,可善於獨立思考的他,卻隱約感覺到這條路不適合自己。

不喜從商的茅以升,雖然拒絕了父母的要求,但也不清楚自己的目標在何處,直到10歲那年,一場意外的發生,才讓他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一年的端午節,人們紛紛站在河邊的橋上看龍舟比賽,結果站在橋上的人太多,導致橋樑被壓塌,許多人因此喪命,而茅以升因身體不舒服就沒去,幸運地躲過了一劫。

得知這件事後,他在慶幸之餘卻又倍感沉重:「為什麼我們自己的橋樑質量會那麼差?」

滿懷志氣的茅以升,因為這件事,暗暗發誓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那天開始,他就開始有意收集書上橋樑的圖片,將它們保存起來,作為借鑒。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學習的日子枯燥無味,但茅以升卻樂在其中,他始終沒有忘記那場「斷橋悲劇」,化悲痛為動力,一點一滴地學習着橋樑知識。

茅以升讀的書越來越多,成績也越來越好,就連珍藏的橋樑照片,也從最初的幾張、幾十張,慢慢積累成厚厚的一本。

時間無情,轉眼間,茅以升已經是17歲的俊俏小伙,俗話說「先成家後立業」,看着日漸長大的兒子,茅以升的母親着急不已,開始幫他四處張羅婚事。

1912年,在姨母的撮合下,茅以升與大自己一歲的戴傳蕙見了面,誰都沒有想到,兩人居然一見鍾情。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和茅以升的出身相似,戴傳蕙的家庭背景並不差,其本人也是有名的大家閨秀,不僅才貌雙全,更是識大體,孝順長輩。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身材高挑,氣質優雅的戴傳蕙,給茅以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親」結束後,父親問他對女方的感覺怎樣,茅以升有些靦腆,紅着臉說:「我感覺她還不錯,就是不知道她如何看我。」

「之子莫如父」,茅以升的心思,父母都看在了眼中,自然也樂見其成,同年,在茅戴兩家的商議下,17歲的茅以升和18歲的戴傳蕙,踏進了婚姻的殿堂。

儘管這場婚事屬於包辦婚姻,但茅以升和戴傳蕙對此卻並不反感,兩人婚後的生活和諧幸福,1913年更是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茅于越。

而戴傳蕙也無愧於大家閨秀的稱呼,照顧長輩,體恤丈夫,都挑不出半點不足,甚至就連家裡大大小小的活,她都自己動手完成。

茅以升曾對朋友說:「倘若我是橋樑上的走廊,那麼傳蕙就是橋下的石墩,沒有她,也就沒有我。」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悲苦的婚姻生活,看不見的橋墩

茅以升並不知道,埋藏在水下的橋墩,有時候所受的困難,橋上的走廊不一定看得到。

戴傳蕙心裏全是茅以升,而在茅以升眼裡,妻子和事業各佔一半,有時還是後者居多。

一心求學的茅以升,對家裡很多事都無暇顧及,得益於妻子的賢惠,他才能有一個安穩學習的環境。

1916年,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的茅以升,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美國留學的機會,在到達美國的第一年,他就成功拿到了康乃爾大學橋樑專業碩士學位,兩年後又獲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博士學位,成為該校第一名理工博士。

茅以升3年來的成就,戴傳蕙都看在眼裡,欣喜萬分,可對丈夫的思念,卻又讓她飽受折磨。

不知道戴傳蕙經歷了怎樣的孤獨,才能熬過那幾年孤身一人的苦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不過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此後幾十年,她一直飽受對丈夫擔憂的痛苦生活。

茅以升把「報效國家」視為己任,這本是一件好事,可對於肩負着家庭責任的男人而言,一旦因此忽略了家人,勢必會釀成悲劇。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儘管能和丈夫住在一起,可對於戴傳蕙而言,這樣的日子備受煎熬,她每天忙完家務,剩下的時間就是不斷祈求上天,保佑丈夫平安歸來。

橋樑修建工作帶着極大的危險性,尤其是茅以升「毫不顧忌」的性格下,危險更是被無限拉大。

茅以升擔任江蘇省水利局局長期間,有一年就曾發生洪災,導致幾萬人流離失所,而作為水利局局長的他,身先士卒沖在了災區前線,好幾次因此差點回不來。

戴傳蕙對茅以升的愛有多深,內心的擔憂就有多大,她知道自己勸阻不了丈夫,只能默默獨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茅以升沒有發現,妻子的頭上多了几絲白髮,眼角也有着揮之不去的憂愁,壓在她身上的重擔,除了家庭以外,還有對丈夫工作深深的擔憂。

戴傳蕙身上不堪重負的壓力,在茅以升主持建造錢塘江大橋期間,爆發了。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1934年,接到修建錢塘江大橋任務的茅以升,開始早出晚歸,就算回家吃飯,也是匆匆扒了兩口就出門。

那個年代,我國尚未有過成功的現代化大橋修建經驗,而作為首例的錢塘江大橋,其困難和危險程度之大是難以想像的,可以說,茅以升背負着極大的壓力。

看着魂不守舍,滿腦子都是修橋的丈夫,戴傳蕙更加擔心了,打聽丈夫消息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一件事,生怕發生意外,有時候茅以升晚上沒回家,戴傳蕙就徹夜睡不着,整個人處在失眠焦慮的狀態。

尤其是在聽到丈夫立下「軍令狀」,修不好橋就要投江殉職的消息後,戴傳蕙簡直一隻腳踏進了絕望,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幾度寫下遺書,想要自殺。

茅以升就像橋上的走廊,只看見了露出水面的部分橋墩,看見自己回家時妻子欣喜的笑容,卻對這笑容背後的苦難,一無所知。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奢求的陽光,甘為石墩

人生最卑微的愛情,莫過於我願化身橋墩,助你登上輝煌,卻別無所求。

在漫長而艱苦的折磨中,戴傳蕙崩潰了,被送到醫院治療,她像暴風雨中瑟瑟發抖的小鳥,等待着丈夫的慰籍。

聽說妻子病倒的茅以升,連夜趕回家中,看着眼前消瘦的佳人,他突然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過客,採收了戴傳蕙這朵花的全部精華,卻對她不管不顧。

茅以升想留下來好好陪伴妻子,但建橋工作的進程,卻又在不斷催促他離開,兩難之中,他只好選擇更為重要的事情,在醫院停留幾天後,忍痛離開。

戴傳蕙滿心的期待,總算是換來了丈夫的一絲希望,頑強生長的野草,憑藉著一縷陽光,成功熬過了漫長的冬天。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錢塘江大橋建成不久後,戴傳蕙的病就痊癒了,因為完成工作的茅以升回家了,她不需要再為丈夫而擔心。

這短暫而溫馨的日子,成為戴傳蕙人生最幸福的時光,此後隨之而來的抗日戰爭,又讓一家人的生活回到原點。

戰爭時期的修橋工作比平時更艱難,錢塘江大橋更是成為了重要的戰略點,兵家必爭之地,為了不讓日寇使用,這座橋僅僅投入使用三個月後,就被炸掉。

而炸橋的人,就是一手建造這座橋的茅以升。

把自己引以為傲的作品摧毀掉,這對於茅以升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但為了國家,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做了。

因為這件事,茅以升還大病一場,看着躺在床上痛苦萬分的丈夫,戴傳蕙內心焦急不已。

她明白:橋就是丈夫的命,無論如何都不能阻止丈夫修橋,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成為丈夫事業的橋墩。

而事實上,戴傳蕙也確確實實做到了「橋墩」的責任。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與茅以升攜手生活的56年里,她不但為丈夫生下6個子女,而且還將他們培養成才。

茅以升常年在外工作,少有回家,在缺席了妻子生活的同時,也缺席孩子們的童年,但戴傳蕙對此卻無怨無悔,甚至還告誡孩子:「不要埋怨你們父親,他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得益於戴傳蕙的良苦用心,這個簡陋的家庭,在她的縫縫補補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相安無事。

戴傳蕙想着,熬一熬就過去,等到丈夫年老的時候,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四處奔波了。

她堅信,自己與丈夫的幸福生活,終有一天會到來。

可有時候,一廂情願的期盼,換來的卻是等同的絕望。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絕望,悔恨一生的錯誤

茅以升一生極少犯錯,但有一個錯誤,卻讓他悔恨終身。

那是1946年,因為工作需要,茅以升被調到上海,而戴傳蕙和孩子則留在了南京老家。

或許是失去了妻子的陪伴,內心感到空虛,又或是抗拒一成不變的生活,以往神采奕奕的茅以升,這一次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朋友擔心他不適應當地的生活,於是便介紹了權桂雲給茅以升認識,那時,茅以升已經50歲了,而權桂雲只有21歲。

朋友的初衷是好的,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茅以升多一個可以說話的人,解解悶。

然而,當一個遠離妻子,內心孤獨的男人,碰上一個對自己仰慕已久的年輕女子時,純潔的友誼很容易就變了味。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相比於「人老珠黃」的戴傳蕙,正值年輕的權桂雲不但風華正茂,而且說話也溫聲細語,她就像一陣風,吹進了茅以升的心,讓其久久無法平靜。

最終,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下,茅以升短暫地忘記了遠在南京的妻兒,和權桂雲同居到了一起。

兩人在上海建立了一個「小家」,讓茅以升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感受到久違的家庭溫暖,尤其是在權桂云為其生下一個小女兒後,他更是一度把整顆心投入其中。

但「名不正,言不順」的日子,終究難以過得安穩,時間一久,茅以升就開始擔心起來:如果妻子戴傳蕙知道了,該有多麼痛苦。

於是,他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將自己與權桂雲的戀情藏起來,像玩捉迷藏的孩子,祈求不被妻子發現。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戴傳蕙確實沒能發現丈夫的異常,她對茅以升無比放心,甚至放心到曾說:「嫁給他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他會沾花惹草。」

那幾年,戴傳蕙依舊生活在對丈夫的擔心中,而茅以升也在提心弔膽里的日子裏艱難度日。

戴傳蕙心裏依舊全是茅以升,而茅以升的嚴重,除了事業和妻子之外,卻多了一個無法告人的「小家」。

兩條相交的線條,一旦其中一條改變了軌跡,就註定無法再回到交點。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抑鬱而終,悲涼晚年

紙終究包不住火,天底下沒有不漏風的牆,內心的負罪感,最終還是讓茅以升難以承受。

解放後,全國實行一夫一妻制,而深知瞞不了多久的茅以升,最終決定向妻子坦白,但考慮到戴傳蕙的身體,他只能慢慢尋找着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

一天,茅以升的一位朋友因為養外室的事情曝光,被刊登在報紙上,他決定用這件事試一下妻子的態度。

從未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戴傳蕙,秉承着所學過的傳統知識,下意識和丈夫說:「應該是外室的問題,或者說妻子逼得太緊了。」

聽到這句話的茅以升,認為妻子能夠接受這種事,於是把自己的事情全盤托出,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聽完後的戴傳蕙,徹底呆住了。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剛結婚時的甜言蜜語,丈夫猶在耳邊的誓言,幾十年來的辛苦付出,這些美好的事物,在「養外室」面前,卻成了莫大的嘲諷。

戴傳蕙覺得自己像是一個跳樑小丑,被丈夫戲弄,她滿腔怒火,可多年來的教養卻不允許她對丈夫大吼大叫。

戴傳蕙疲憊不堪地說:「我像一棵拚命往上長的樹,渴望見到陽光,雖然長得慢,但總歸有希望,可現在我的根卻爛了,再也爬不了了。」

她沒有對丈夫說出一句責怪的話,就一直安靜地坐着,任由絕望和悲傷將自己吞噬。

從那天起,戴傳蕙的病情更加重了,精神分裂也日益嚴重,頭髮像失去生機的野草,大把大把往下掉。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這場婚姻里的背叛,成為壓垮戴傳蕙人生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愛恨交加中度過了餘生。

每天早上,她照常送丈夫到門口,目送他離開,眼裡滿是不舍,她害怕茅以升工作會出意外,更害怕丈夫在外有了家庭,會捨棄這個最初的家。

多年的辛苦操勞,加之孕育6個孩子的損失,讓這個一生悲幸參半的女人,痛苦不堪。

1968年的一天,戴傳蕙如往常般睡下,隔天早上,茅以升喊妻子起床,卻發現年邁的妻子,早已悄然走向了人生的終點。

為家庭累垮身體,為丈夫擔心一輩子的戴傳蕙,帶着對茅以升的失望,抑鬱而終。

而這,也是茅以升悲涼晚年的開始。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父子反目,遺憾收場

戴傳蕙的去世,成了茅以升的心病,懷着對妻子的愧疚,他編寫了《蕙君年譜》,將自己與妻子的一生都記錄進去。

於此同時,無邊無際的愧疚感,讓茅以升開始反思,認為自己已經對不起戴傳蕙了,不能再對不起權桂雲,於是,他決定彌補這對母女。

但讓茅以升沒有想到的是,做得多錯得多,正是這個彌補,讓他與原配妻子的6個子女,徹底決裂。

茅以升和6個孩子說自己想要續娶,子女們聽完也表示支持,可一說到對方的名字,卻紛紛表示不同意。

「權桂雲」這個名字,已然成為了6個孩子心頭的刺,在他們看來,倘若同意父親和她們在一起,那便是對母親的不忠。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遺憾的是,茅以升聽不進去孩子們的意見,滿心愧疚的他,最終還是把權桂雲母子接到了身邊,而這也導致了他與6個孩子再無往來。

茅以升犯下的種種過錯,或許戴傳蕙能夠不去計較,可孩子們卻始終無法釋懷。

大兒子茅于越更是憤怒喊道:「你要是敢接她們母女過來,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憤怒的嘶吼,像無助的野獸,吼出了母親一生的心酸,吼出了父親的失職。

茅于越對父親的埋怨由來已久,出生時茅以升不在身邊,之後又缺席了成長的歲月,種種父愛的缺失,讓他早已心懷不滿。

而戴傳蕙去世時,茅于越又因為在國外,沒能送母親最後一程,更是因此將對母親的遺憾,化為怒火發泄在父親身上。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而另一邊,權桂雲朝思暮想的「正室生活」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大半輩子存活在茅以升庇護下的她,卻始終彌補不了丈夫的遺憾,這讓她的內心痛苦不已。

她始終是個局外人,融入不了茅以升與戴傳蕙的愛情中。

1975年,權桂雲也帶着遺憾離開了人生,留下女兒茅於麟獨在人間。

三個人,兩個家庭,最終遺憾散場告終。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人生如橋,余留空談

茅以升彌留之際,曾最後一次登上錢塘江大橋,滿臉愁容地望着橋上的風景。

這座舉世聞名的橋樑,貫穿了他整個人生,親手建造,又親手摧毀,之後又再一次修復,但他的婚姻卻並未像這座橋,毀而復修。

或許他內心也有感慨:建橋這麼難的工作,都讓自己做到了,愛情和親情這麼簡單的事情,卻被自己毀的一乾二淨。

在長子的影響下,戴傳蕙6個孩子紛紛與茅以升斷絕往來,茅于越更是遠走美國,定居海外,就算回到家鄉,他也未曾踏進家門,而是選擇住在賓館。

茅于越淡淡地說:「我已經沒有家了。」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1989年11月12日,北京的一家醫院中,93歲的茅以升正安靜地躺在病床上,呼吸薄弱。

寒風呼嘯的冬天,是老人們最難熬的季節,亦如埋藏在地下的種子,要麼凍死,要麼熬到來年的春天。

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人,人們心裏隱隱明白,這一關,怕是很難熬過去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茅以升依舊頻繁地望着病房的門口,不停地念叨着大兒子的名字,期待6個子女的到來。

只是,茅以升的期盼落空了,他至死沒能得到6個孩子的原諒。

一旁的小女兒忍不住流下了淚水。逝者為大,她不忍心看着父親帶着遺憾離世,終於,小女兒掏出那張事先偽造好的諒解書,遞到他的面前。

茅以升仔細地看着紙上的內容,淚水就像失控的水龍頭,一直往下流,不久後,他閉上了雙眼,走向生命的終點。

橋樑專家茅以升:原配抑鬱而亡,6個子女無一送終,至死不被原諒 - 天天要聞

沒有人知道,茅以升是否清楚那封諒解書是假的,但對於他來說,這場鬧劇算是落幕了。

是非過錯,終究隨着歲月化為嘆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白俄羅斯舉行閱兵式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 - 天天要聞

白俄羅斯舉行閱兵式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

新華社明斯克5月9日電(記者陳汀)白俄羅斯9日在首都明斯克「明斯克-英雄城」紀念碑前舉行閱兵式,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5月9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軍人參加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新華社發(任科夫攝)閱兵活動於當地時間20時30分正式開始。白俄羅斯陸軍、空軍、特種部隊等軍種士兵,緊急...
遊戲論|暴君無道,弔民伐罪——《蘇丹的遊戲》中的政治 - 天天要聞

遊戲論|暴君無道,弔民伐罪——《蘇丹的遊戲》中的政治

一位神秘的女術士給帝國高高在上的蘇丹送來了一個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28張卡片,分別是征服、縱慾、奢靡和殺戮。每一張卡片都代表着一件要完成的事情。這讓百無聊賴的蘇丹提起了興緻。這是2025年3月31日發佈的卡牌類角色扮演遊戲《蘇丹的遊戲》的序
大禹治水在隴南(九十八) - 天天要聞

大禹治水在隴南(九十八)

建立在隴南市武都區外納鄉的白馬氐武都國武都國的領土是仇池國的東南部,東據今陝西略陽以東,西界鄧至(今四川南坪),南有平武(今四川平武),北鄰宕昌。武都國的建立,一方面依靠氐族群眾對楊氏家族的擁戴,另一方面依靠劉宋政權的支持。
國家富裕了,必須有強大的國防加以保護。 - 天天要聞

國家富裕了,必須有強大的國防加以保護。

有句成語叫富國強兵。這裡的富國指的是國家富裕,人民豐衣足食。強兵是指兵力強盛,國防堅固。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富國強兵的都是非常強盛的朝代。比如強漢盛唐。而那些只注重富國而不知強兵的朝代,都逃脫不了被滅亡的惡運。春秋戰國時期的宋、魯、鄭等國就
韓德洙加入韓國國民力量黨 - 天天要聞

韓德洙加入韓國國民力量黨

據央視新聞消息,韓國無黨派總統候選人、前國務總理韓德洙的競選團隊10日凌晨發佈公告稱,韓德洙10日凌晨根據國民力量黨緊急對策委員會和選舉對策委員會的決議,完成了國民力量黨的入黨程序,成為該黨黨員。韓德洙 資料圖韓德洙在加入國民力量黨後表示,為了在大選中取得勝利,將以謙虛的心態全力以赴。保守派陣營最具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