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游、研學游……假期花樣玩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五一」期間,正是人們踏青出遊,領略大好河山的好時節。這兩天,多地迎來客流高峰,各景區、景點、文化街區也推出了豐富的表演、互動項目,讓遊客盡享假日歡樂。

在浙江慈溪市的鳴鶴古鎮,遊客在白洋湖上划起槳板。他們中有剛剛接觸槳板運動的初學者,也有經驗豐富的愛好者,甚至還有一些專業選手。當地結合「五一」假期的客流量,還組織不同距離的槳板比賽,讓大家在比賽中感受運動的魅力。

走進江蘇盱眙縣黃牌街,一條龍燈裝飾在古街中間,街邊的特色美食、文創產品、休閑娛樂等攤位前,都聚集了不少遊客。夜幕降臨,花燈點亮,古街燈火璀璨,舞蹈、戲曲以及當地群眾自編自演的節目輪番上演,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

這兩天,重慶白帝城·瞿塘峽景區人頭攢動,遊客們賞白帝廟等景點,領略長江三峽的魅力。為了豐富遊客體驗,景區還打造了特色情景歌舞演出。

據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大數據平台顯示,5月2日,景區遊客接待量超過2萬人次,同比增長3倍左右。

5月1日至5月2日,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景區已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景區特別推出定製深度研學游,吸引了不少研學團前來。在景區文物保護中心,前來研學的青少年走進文物修復工作現場,與文物修復師面對面交流,了解修復技藝;在數字化展廳,體驗高科技手段助力文物保護的新成果。

文博游持續升溫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今年「五一」假期,「看文物聽古韻」 成為假日出遊新時尚,全國多家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為遊客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博活動,讓大家在這個假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今年「五一」假期,故宮博物院、中國考古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安徽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文博機構迎來大批參觀遊客。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和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五一」假期前三天共接待遊客近4000萬人次,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全國一級博物館均達到遊客接待上限。

在浙江餘杭良渚古城的數智體驗館,50米數字長卷在眼前鋪開,人物和場景栩栩如生,讓孩子們沉浸式感受古人的勇敢和智慧。在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新開設的趣味兒漢字小課堂,讓大家充分感受到文字文化的無窮魅力。

北京遊客  劉景灝:甲骨文從商代演變到後來的金文,然後小篆、大篆、行書、草書、楷書,還有行草,過程很豐富,特別有意思。

「五一」假期,紅色文化遺產、革命舊址也紛紛迎來大批「研學游」團隊。井岡山是一座沒有圍牆的紅色博物館,「五一」假期前三天,井岡山接待遊客近1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6600萬元,與2023年同比增長41.14%、44.13%。

在曲阜三孔景區,很多遊客身着漢服,沉浸式參與儒學經典拓片、韋編三絕等體驗活動,大家在此靜心端坐,感悟古人智慧。假期前三天,三孔景區共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同比2023年增長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