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程普的形象
赤壁大戰開始前,孫權任命周瑜為前線總指揮,同時任命程普(字德謀)擔任副總指揮。對於這個細節,有些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孫權麾下也有不少當世名將,他為什麼如此「偏愛」程普?後世人曾給程普冠以「東吳第一名將」的稱號,他又有哪些令人信服的戰績呢?
本是幽州人士,服務孫氏三代
我們都知道,孫權集團的成員以南方人為主,北方人的數量相對較少,如果我們翻看《三國志·程普傳》就能發現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這個赫赫有名的戰將竟然是幽州右北平郡土垠縣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銀城鋪鎮人。程普這樣一個北方人,怎麼和佔據着江東地區的孫氏集團扯上了關係?
筆者認為,很多人之所以不明白程普為何會為孫氏效力這件事,原因也簡單:程普雖然是一代名將,可關於他的史料尤其是跟隨孫堅之前的相關記載並不多,《程普傳》中也只有「初為州郡吏,有容貌計略,善於應對」這14個字,大意是,程普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州郡里工作過,是一個相貌英俊、胸懷韜略、善於辯論的人。至於他的家庭出身如何、曾擔任什麼職務、後期去向等關鍵問題,史料中都找不到答案。對於程普和孫堅兩人之間的交際,《程普傳》中也只有「從孫堅征伐,討黃巾於宛、鄧」這11個字。我們看到這也只能得出一個答案,那就是兩人是在黃巾起義的公元184年建立起的上下級關係。
那麼,程普和孫堅之間,到底是程普主動投靠孫堅,還是孫堅招募的程普?因為詳實史料的嚴重缺失,筆者只能妄自揣測出了這樣一個答案:為了躲避黃巾軍或響應朝廷剿滅黃巾軍的號召,程普離開了家鄉前往中原地區,並投靠了奉命前往洛陽的孫堅。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和十常侍在鬥爭中兩敗俱傷,奉命進京的董卓趁機掌握了大權,廢掉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後,殘暴不仁的董卓引起了天下公憤。很快,天下諸州郡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在跟隨孫堅討伐董卓的時候,程普作戰勇敢,無論是面對不可一世的呂布,還是蠻橫嗜殺的胡軫,他都是毫無畏懼,展示出了一流名將的風采。更難得的是,雖然是帶兵的將領,可程普卻很少躲在後方指揮,無論是攻城拔寨還是野戰破陣,他都身先士卒,衝殺在前,帶領着自己的士兵和敵人浴血拚殺。為此,他身上也留下了不少傷疤。
公元191年,孫堅在攻打劉表部下黃祖的時候戰死,一代豪傑告別了歷史舞台。那麼,這個時候的程普又是怎麼想的呢?當時的孫策雖然只有17歲,可程普並沒有因為少主公年輕而轉投他人,相反,他盡心竭力地輔佐,幫助這個年輕的老闆發展事業。
盡心輔佐孫策,全力幫助孫權
孫策僅僅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就得到了吳郡、會稽郡、丹陽郡、廬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揚州的廣大地區,為孫吳立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孫策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和他本人的軍事才能脫不開關係,也離不開他麾下眾將領在戰場上的英勇拼殺,那麼,如果要論功行賞的話,哪位將領的功勞最大?
在筆者看來,程普應該是第一功臣,因為幾乎在所有的重要軍事行動中,他都發揮出了關鍵性的作用。公元195年,孫策正式向劉繇發動了進攻,在此期間,程普是立下戰功最多的將領;公元198年至公元199年的這段時間裏,孫策把手伸向了會稽,程普先後擔任了吳郡和丹陽這兩個地方的都尉,幫孫策守住了來之不易的戰果。值得一提的是,程普不光是在戰場上為孫策建功,還救了孫策一命。
當時,丹陽郡涇縣一代有一個名叫祖郎的山越首領,被當地人稱為「丹陽宗帥」。對於很多朋友而言,「祖郎」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可對當時的孫策來說,這是一個讓他非常頭疼的名字。孫策在軍事作戰方面的才華頗受認可,可他卻先後兩次被祖郎打敗,甚至被對方逼得走投無路。有一次,孫策在攻打祖郎時被團團圍住,身邊只有程普和另外一名騎兵守護,眼瞅着就要被敵人生擒的時候,戰馬上的程普「發威了」:他一邊用手中的長矛刺殺敵人,一邊掩護着孫策,完全是一副不要命的姿態。祖郎手下的士兵雖然也打過不少仗,可他們卻沒見過這樣的狠角色,於是就被嚇得四處逃散,而程普則趁機帶着孫策殺出了重圍。
公元200年,孫策被許貢的門客刺殺,他的弟弟孫權成為了集團的新任老闆。雖然當上了名義上的集團一號人物,可孫權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年輕的他在集團內部沒有什麼影響力,靠個人能力的話,根本就掌控不了大局。很多朋友可能知道,孫權剛剛成為集團老闆的時候,周瑜和張昭對他掌控大局發揮出了關鍵作用,可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程普在當時也是出了很大力氣的。
集團一旦換了老闆,內部有些本來就不怎麼聽話或本來就不是真心歸附的人,就會趁機發動叛亂,這種現象在三國時期並不罕見,孫權上位時也遇到了這個麻煩。當時,孫權面臨著來自好幾個方面的壓力:其一,在會稽郡烏程屯兵的孫暠意圖趁亂奪權,他是孫堅弟弟孫靜的長子;其二,孫堅大哥孫羌的次子孫輔(廬陵太守)和曹操暗中來往;其三,廬江太守李術公開收留不服從孫權命令的將領,手中還掌握着三多萬兵馬;其四,始終無法徹底剿滅的山越勢力;其五,本來就和孫氏集團有深層次矛盾的江東本土豪族……這麼多麻煩怎麼解決?是程普親自帶着兵馬轉戰三郡之地給平定了。
深受孫氏信任,軍中地位極高
成為集團有名有實的老闆後,孫權給予了程普更多的信任,這一點,從程普職務變動就能看出來。
公元206年,一代名將太史慈去世,那麼,誰能接替他守在海昬,以抵擋我們濟寧老鄉劉表的侄子劉磐呢?這個繼任者除了要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以外,還要對孫氏集團足夠忠誠才行,在孫權的眼裡,最適合的人選就是程普。公元208年,赤壁大戰開打,有謀略的周瑜擔任了前線總指揮,對於副總指揮這個同樣重要的角色,孫權還是安排給了程普,並給對方撥了一萬兵馬。公元209年,程普跟隨周瑜拿下南郡後被任命為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排,因為江夏郡地處漢江平原的中心地帶,境內水網密布、道路交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在此處與長江交匯,是長江中游的交通樞紐。這個地方又正好處於荊、豫、揚三州的交匯處,孫權讓程普領江夏太守,其目的顯而易見。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後,程普又代領南郡太守。南郡是整個荊州最發達的地區,人口眾多、經濟富庶,戰略地位不亞於江夏,孫權讓程普兼管南郡的意圖也非常明顯。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就能明白為什麼程普會被稱為「東吳第一名將」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先後輔佐了孫堅、孫策、孫權,更是因為他參與了孫氏父子打過的所有關鍵戰役,總是能夠立下赫赫戰功,且對孫氏父子是絕無二心的忠誠。有誰會不喜歡他這樣會打仗、敢打仗又忠誠的將領?在這裡順便也說一下,相信很多朋友還記得《周瑜不是小心眼》(本報2020年8月5日8版)中「飲醇自醉」這個成語的來歷,周瑜之所以對程普折節容下,不僅僅是因為周瑜本身就心胸豁達,程普在集團內部超然的地位,也是周瑜這個「領導」不敢輕易對程普發火的重要原因。孫權在開會的時候都客客氣氣地稱呼程普為「程公」,周瑜又能拿程普怎麼樣?
程普並沒有受到孫權過多的信任,要不然,他怎麼沒在周瑜死後被任命為大都督?一些網民認為這個問題很能說明程普在集團內部的尷尬處境。不過,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其實不應該算是問題,原因很簡單,周瑜的接任者必須得是魯肅、呂蒙、陸遜這樣的謀略型人才才可以,程普在謀略方面是不行,所以,他並不是接替周瑜主持軍政工作的合適人選。
文/宋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