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
這世上有很多事,都是凡人難以預料,難以把握,難以控制的。就算不服氣,各種嘴硬,又能改變什麼呢?
貧富如此,生死也是如此。
試問,又有誰能估算自己壽元幾何呢?誰都無法估算。因為影響壽元的,不只有病魔,還有各種意外、無常、天災、人禍。
說句不好聽的話,一個不小心,被車撞死了,死者又能怎麼辦呢?
老天爺要帶走一個人,一開始,會給出這些先兆。是禍逃不過。
一、自大、自狂、不可一世,遲早要完。
如果你讀過歷史,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就會發現,那些一開始就自大、自狂、不可一世的人,基本都會落得「敗亡」的下場。
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勇猛無敵千古無二,夠厲害了吧。但他就是太狂了,將劉邦放虎歸山,最終落得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
忠義無雙的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擒于禁,威震華夏,夠厲害了吧。但他就是太狂了,不夠謹慎,而被呂蒙背刺,身首異處。
一統北方的苻堅大帝,前期舉賢用能,謙虛謹慎,成就霸業。但是,後期的苻堅,太狂了,認為擊敗東晉輕輕鬆鬆,無奈淝水之戰大敗,沒幾年就身死國滅了。
這就是所謂的「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
自古以來,那些驕傲、狂妄的人,都會走向敗亡。而高估了自己,輕視了敵人,這更是盛極而衰、招致禍患的根源。
二、遭遇嚴重的意外、無常,基本都在劫難逃。
人們常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人生的不如意事,基本上佔了八九成之多。而這些不如意事,有的是小挫折,有的是大挫折,而有的是要人命的天災人禍。
在工作方面,被領導訓斥,這是小挫折。而在天災人禍方面,遭遇了洪水、地震、人禍,這就是要人命的人生無常。
不說其他的,就說「洪水地震」。誰能保證,自己可以在洪水、地震面前,能夠全身而退?我想,誰都無法保證。
在自然界面前,人類始終是渺小的。別說自然界的災害了,僅僅是被車撞飛,很多人都會身死道消,何談是其他呢?
人啊,始終要對天災人禍、意外無常,保持敬畏、謹慎、遠離的態度。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否則,分分鐘小命不保。
三、完成了這輩子的使命,就該離開了。
說得玄乎一點,每個人都是帶着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未完成,不得離開;使命完成,想留下也不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代大將軍霍去病,短短24年的人生,貌似只為了打敗匈奴、封狼居胥這兩件事。
二十歲出頭的霍去病,僅僅帶着偏軍,就能橫掃漠北,打得不可一世的匈奴人到處逃竄。隨着霍去病封狼居胥,很快,他就病逝于軍中了。
肯定有人會說,這只是偶然。其實,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所有偶然的背後,都隱藏着必然。必然的本身,就是天意使然。
你看八十歲才出山的姜子牙,沒有消滅殷商,他依舊健康。一旦他消滅了殷商,匡扶了周朝,沒幾年,姜子牙就去世了。
可見,每個人都是拿着「劇本」來到這個世界的。當自己的那一場戲,徹底演完了,當事人也就需要謝幕、退場了。
四、逆天而行,基本都沒有好下場。
所謂「順天者昌盛,逆天者敗亡。」
一代梟雄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想統一南方,絲毫不顧身邊人的勸告。在曹操看來,小小孫權劉備,不在話下。
在長江上橫槊賦詩的曹操,根本沒有料想到,只有幾萬人的孫劉聯軍,竟然勢如破竹,將他二十多萬(正史)的曹軍,打得幾乎是全軍覆沒。
這就是所謂的「不佔天時」。孫權還要割據江東,劉備還要進軍巴蜀,這兩人還有「三分天下」的氣數,曹操就算再厲害,也敵不過天意。
所以人到晚年的曹操,每每想到這些事,都頗為遺憾,感慨地說:「要是曹家真有天命,就讓我成為周文王吧。」(潛台詞是,希望兒子統一天下)
還是那句話,人算不如天算。曹家沒有這個天命,孫家和劉家,也沒有。歷史選擇的,終究是司馬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