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撫摸的這兩個孩子,是姐弟倆,後來都有着成功的人生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照片,是毛主席在1959年回韶山時拍的,他用手撫摸的這兩個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是他的侄子和侄女,後來都有着成功的人生。

毛主席是在1959年6月25日回到老家的,見到了很多親戚朋友,毛主席面前這位婦女,就是這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毛主席的弟妹、毛澤連的妻子張玉蓮。

毛澤連是毛主席的堂弟,比毛主席小20歲,當毛主席回到家鄉宣傳革命的時候,毛澤連也積极參加,加入了共產黨,成為當地有名的革命者。

但不幸的是,在一次送情報的時候,毛澤連為了甩脫反動派,跳下了懸崖,命雖然保住了,但也留下了殘疾,尤其是雙眼幾乎失明,生活非常艱難。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毛澤連去了北京,見到了毛主席,在堂哥的幫助下,毛澤連的一隻眼睛恢復了一點視力,能看見一點東西了。

後來,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毛澤連娶了一個老婆,就是張玉蓮,還生下了三個孩子,分別叫毛岸平、毛小青、毛堅平。

毛主席這次回到韶山,見到的這兩個孩子,就是毛小青和毛堅平,當時還只有5歲和4歲。

很多年後,毛小青仍然對這次見面記憶猶新,感慨地說:「伯父見到媽媽、我和弟弟時,深深的父愛洋溢而出。伯父緊緊地摟着我和弟弟,溫暖的雙手分別在我姐弟倆的頭上撫摸着,這都是毛家寶貴的血脈啊!伯父心中感慨萬千,他老人家想起了六位犧牲的親人。他老人家為毛家的人丁興旺而高興,為澤連弟的幸福而欣慰。在這張珍貴的照片中,留下了伯父對我們兒女輩前所未有的慈愛和溫情,這種溫暖的情感,深藏在我的記憶中,始終在我的心頭蕩漾。」

這是毛小青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可惜她當時年紀太小了,在毛主席面前一句話也不敢說。

直到10年後,毛小青去了北京,第二次見到了毛主席,這次不再緊張了,還大膽地向毛主席提出,說自己想要當兵。

但是,毛主席不同意她這麼早就當兵,建議她先完成學業,以後再當兵也不晚。

不過,毛小青很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聽伯父的建議,還是去當了一名通訊兵。

毛小青退伍後,進入湖南旅遊局工作,負責東方賓館的餐飲部,這也為她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從90年代開始,全國各地興起了「毛主席熱」,與毛主席相關的東西也都成為熱門,比如「毛家菜」,就深受大家歡迎。

不過,大多數「毛家菜」都只是一個噱頭而已,實際上跟韶山的美食沒有什麼關係,當時,毛小青的弟弟毛堅平正在北京,就和姐姐說起了這件事,說要不我們就開一家正宗的「毛家菜」吧,讓大家吃到正宗的韶山美食。

起初,大家都不同意這個想法,他們畢竟是毛主席的後人,怎麼能做生意掙錢呢?

但是,毛小青有着毛主席一樣敢想敢幹的性格,現在國家提倡發展經濟,毛主席的後人為什麼不能做生意呢?

這個想法,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女兒李訥的支持,說現在是市場經濟,大家都在下海經商,我們毛家人也要走在前面,我支持你!

就這樣,毛小青來到了北京,開了一家「韶山毛家菜」,因為她的特殊身份,和正宗的韶山特色美食,一下子在北京火了起來。

而且,毛小青還聯繫到了毛主席當年的廚師,請他介紹毛主席喜歡吃的菜,更讓毛小青的飯店越來越受歡迎,很快就發展成為連鎖餐飲企業,毛小青也成為著名的女企業家。

另外,毛小青還創辦了紅色偉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紅色偉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擔任過中國紅色文化聯合會會長、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理事、毛澤東養生飲食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等等職務,極力宣傳紅色文化。

毛小青的弟弟毛堅平,在毛主席回韶山時還只有4歲,因為太調皮,父母不想帶他去,以免惹得毛主席不高興,結果,毛堅平躺在地上直打滾,非要跟着去,父母只好帶着他去了。

毛主席見到毛堅平後,親切地摸着他的頭,毛澤連說,本來不讓他來,他打着滾非要來。

毛主席哈哈大笑,說這個孩子知道鬥爭,將來會有大出息!

確實,毛主席從小就知道鬥爭之道,經常和父親鬥智斗勇,讓他懂得了「鬥爭才能贏得權利」的道理,所以,他對喜歡鬥爭的人也是非常欣賞的。

不過,毛堅平後來的人生,好像沒有實現毛主席說的「大出息」。

毛堅平長大後,也和姐姐一樣去當了兵,不過,他在軍營的那幾年一直都非常低調,從來沒有說過自己和毛主席的關係,也沒有人知道他竟然是毛主席的侄子。

1980年退伍時,領導去徵求毛澤連的意見,問他想讓兒子當幹部還是當工人,毛澤連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工人,說當工人就很光榮。

就這樣,毛堅平後來當了一輩子工人,始終兢兢業業,以當工人為榮。

對此,毛堅平說:「毛主席那一輩的人艱苦奮鬥,方才創造了我們如今幸福生活的環境,對此,我們始終心懷感恩。毛主席教導我們要自力更生,這種精神,我們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這就是毛堅平選擇的人生,雖然不像他的姐姐那樣大富大貴,但誰能說他的人生不也是一種成功呢?

(參考資料:《毛澤東和他的百位親屬》《在毛澤東身邊:106位毛澤東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津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