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路軍要發動「百團大戰」?

2023年12月06日18:09:11 搞笑 7786

主 編:崔曉漢

總撰稿:徐焰

顧 問:毛新宇

1940年8月20日起,八路軍在華北全線出擊,使用105個團的兵力,向日軍佔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史稱「百團大戰」。這是抗戰期間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場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帶戰略性的進攻戰役。那麼八路軍為什麼要發動「百團大戰」呢?

「中國空前投降危險和抗戰空前困難的時期」

1940年,中國的全面抗戰進入到了第四個年頭,國際國內的形勢都更加嚴峻。當時法西斯德國在歐洲戰場頻頻得手,美國尚未捲入戰爭,英國又無力東顧,這就使得日本的氣焰更加囂張。中國戰場上,日本加緊誘迫國民黨投降,於3月末扶持漢奸汪精衛建立了汪偽政權。同年6月,日軍佔領宜昌,這裡距重慶只有600公里,大批日軍轟炸機能直接從這裡起飛轟炸國民黨政府的陪都重慶。在這種形勢下,悲觀失望的情緒瀰漫在整個大後方。7月,中共中央在《為抗戰三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中指出:「現在是中國空前投降危險與抗戰空前困難的時期」。與此同時,日軍在華北加緊推行1940年度「肅正建設計劃」和「囚籠政策」,企圖摧毀華北各抗日根據地,使中國成為其「南進」的後方基地。​

為什麼八路軍要發動「百團大戰」? - 天天要聞

日軍在華北實行的所謂「囚籠政策」,就是大修鐵路、公路和碉堡。鐵路兩側不許種高粱、玉米。公路修得比地面高出5尺,兩旁挖深溝,從而把根據地劃成不能相互聯繫的孤立的小塊,讓八路軍游擊隊不能轉移,便於他們逐次分區搜剿。劉伯承曾形像地比喻說,敵人是把鐵路當柱子,公路當鏈子,據點碉堡當鎖子,在華北搞了一個大「囚籠」,想把八路軍鎖在裏面,「凌遲處死」。這種「囚籠政策」確實非常惡毒,將使八路軍被壓縮至山區偏僻小縣,活動範圍越來越小,物資也越來越匱乏。

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振奮全國民心,克服國民黨投降的危險,八路軍總部決心對正太鐵路發起破襲戰。到戰役發起第三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對外稱為「百團大戰」。 ​

為什麼八路軍要發動「百團大戰」? - 天天要聞

日軍受破襲戰震動,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

「百團大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正太鐵路為重點,進行交通總破擊戰。正太鐵路橫越太行山,全長231公里,連接着平漢、同蒲兩條鐵路,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

1940年8月20日,隨着彭德懷一聲令下,雷鳴般的爆炸聲響徹正太路全線,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拉開了序幕。雖然當時八路軍技術條件非常落後,但由於有群眾支援內應外合,總攻開始時比較順利。襲擊井陘煤礦和娘子關的一顆顆攻擊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後,當地工人馬上切斷日軍的電源,各路突擊部隊如猛虎下山直撲車站和據點。幾萬組織起來的農民也衝上鐵路,拆走鐵軌送八路軍兵工廠當原料,枕木則被集中焚燒。日軍增援部隊兩天後趕來時,都不禁愕然百里正太鐵路上只剩下一段段被掘斷的路基,一條鐵軌、一根枕木和一根電線都不見了!

從8月20日至9月10日,經20天的浴血奮戰,蜿蜒200公里的日軍「鋼鐵封鎖線」--正太鐵路,被八路軍破毀了三分之二以上,沿線大部據點被攻佔。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其《作戰記錄》中承認:「此次奇襲完全出於我軍預料之外,損失重大,恢復建設需要相當時間與大量資金。」由於損失太重,日本華北派遣軍司令部把此役稱為「挖心戰」,以後將每年此日作為「挖心戰」紀念日。

9月16日,八路軍總部下達了第二階段作戰命令,繼續破擊交通線,重點攻佔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我根據地內之日軍據點。由於敵人工事堅固,增援迅速,八路軍技術裝備差,缺乏攻堅手段,所以攻堅戰鬥打得十分困難。當時重點攻擊的四座縣城,除榆社得而復失外,其餘縣城均未攻克。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率部強攻城高牆厚的榆社縣城多次均未奏效,在敵人施放毒氣時,還有一些指戰員中毒。後來陳賡動員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終於以槍口封鎖敵槍眼、炮口,再挖坑道埋炸藥爆破的方式,將城牆炸開缺口,全殲了守城日軍200餘人。在百團大戰最激烈的關家堖戰鬥中,彭德懷親臨距敵500米處指揮六個團圍攻日軍一個大隊並殲其大部。不過因部隊裝備差特別是彈藥不足,殘敵最後在援兵接應下逃走。

這一階段的作戰實踐證明,在八路軍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不宜對敵堅固設防的城鎮採取強攻手段。當然,由於敵人經過第一階段突然打擊後,提高了警覺性,防範嚴密,從而也增加了八路軍攻擊的困難。

日軍遭到連續兩個階段的攻擊後,深感八路軍對其威脅的嚴重性,遂調集重兵,從10月6日起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報復「掃蕩」。八路軍不顧疲勞和戰鬥減員,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奮戰終於取得了反擊敵人報復「掃蕩」的勝利。​

為什麼八路軍要發動「百團大戰」? - 天天要聞

歷時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嚴重地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使正太鐵路停運一個多月,兩次切斷同蒲鐵路北段,拔除了敵人深入根據地內的部分據點,徹底破壞了敵重點掠奪的井陘煤礦。日軍在遭受打擊後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

輝煌的勝利和存在的問題,都不應該被遺忘

百團大戰的勝利,在大後方引起強烈反響,四處瀰漫的悲觀空氣為之一變。蔣介石致電朱德、彭德懷說:「貴部窺破好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勉。」百團大戰在國際上也產生重大影響,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同時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軍隊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蘇聯《紅星報》評論:「中國人民為自由獨立,爭取最後勝利而戰,依然表現最大之決心而不能動搖。」

百團大戰對堅持抗戰,遏制當時國民黨妥協投降暗流起了積極作用,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當然,百團大戰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戰役的規模過大,持續的時間太長,特別是第二階段採取與八路軍裝備不相適應的攻堅戰,因而過多地消耗了有生力量和根據地的人力物力,給後來堅持華北抗戰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而且採取強攻日軍有堅固設防的城鎮據點的打法,也不符合當時以游擊戰為主的作戰方針。​

為什麼八路軍要發動「百團大戰」? - 天天要聞

聶榮臻後來對百團大戰的評價是:「從它在抗日戰爭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來估量,我認為,這次大戰是不應該否定的。當然,在肯定的前提下,也有教訓。輝煌的勝利和存在的問題,這兩個方面,都不應該被我們所遺忘。」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 天天要聞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談起三國這本書,相信大多讀者不會陌生,在這部四大名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更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而在《三國演義》之中,更是有着幾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良將謀士,也正是他們的錦囊妙計相助魏蜀吳三國在亂世之中行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