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藍的尷尬:宴請不如茅五,自飲不如黃玻,何時才能得到賞識?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酒,是我國一種古老的飲品,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時至今日,酒早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聯絡感情的紐帶。

尤其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上,比如商務洽談、紅白喜事、喬遷升學,什麼都可以沒有,但唯獨不可少了酒,正所謂「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宴」。

常言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不同的場合下,喝的酒也大不相同:

正式的商務宴請,酒水一定要最高檔的,一般都會選擇茅台、五糧液

稍微差一點的宴請,洋河之類的中高端白酒就夠了,既不會太敷衍,也不會太隆重;

而自己私底下自飲的話,一般都會選擇性價比高的口糧酒,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能省則省,這才是過日子。

可是,以洋河夢之藍為首的中高端白酒,目前正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正式宴請比不過「茅五」這樣的大牌子,自飲又不如黃蓋玻汾這樣的口糧酒划算,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洋河作為新八大名酒之一,上個世紀風頭不是一般的大,早些年更是隱隱有「茅五洋」格局的實力,為什麼會落個今天這樣的局面呢?我請教了一位白酒圈的行家後,這才恍然大悟。

原因一:靠廣告起家,硬實力略遜茅五一籌

洋河作為「三溝一河」中的「一河」,早在60、70年代,就已經是頗有名氣的地方名酒了。

70年代末,洋河藉助「全國八大名酒」的背書,這才在國內嶄露頭角。

只可惜好景不長,90年代末,白酒行業迎來寒冬,洋河跟不少酒一樣遭遇了滑鐵盧,甚至一度面臨破產的局面。

直到2000年左右,洋河陸續推出藍色經典系列,天之藍海之藍夢之藍,這才扭轉局面,轉虧為盈,一路高歌,發展成中高端白酒的中流頂柱。

縱觀洋河的發家史,說洋河是「廣告酒」並不過分,洋河依靠營銷,雖然發展得順風順水,可也讓洋河嘗到了甜頭,一度加大廣告力度,忽略了酒質的提高,這才為洋河如今的局面,埋下了伏筆。

浪潮退後,茅台、五糧液、劍南春之類的老牌子,要名氣有名氣,要酒質有酒質,而洋河,名氣和酒質稍遜它們一籌,一些真正的有錢人,根本不買洋河的賬,這才導致洋河,上不了正式酒席。

原因二:不肯降低身份,普通人喝不起

洋河夢之藍,既然上不了正式酒席,那低端總會備受追捧吧?

答案恰好相反,一直以來,低端都是各大白酒的必爭之地,哪怕是一些穩坐高端白酒的酒廠,也會推出低端系列來擴大市場,比如說茅台王子、五糧春、黃蓋玻汾等等。

這類低端酒,酒質表現不錯,性價比也高,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追捧。

而洋河夢之藍呢?高端競爭不過,又不肯自降身份,往低端靠齊,這才落個有錢人看不上,老百姓喝不起,無人問津的局面。

洋河夢之藍處境如此尷尬,何時才能出人頭地,得到人們的賞識呢?

其實,不單單洋河,無論哪一個酒企,提高自身實力才是王道,畢竟,這是一個靠產品說話的時代,講故事、拼廣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提高自身硬實力,才是王道。

當然,適當的廣告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然,空有酒質卻沒人知道,照樣也是白搭,只有以酒質為主,宣傳為輔,才能讓自身走出本地,享譽全國。

只可惜,並不是所有酒企都明白這個道理,也有一些一心釀酒,無力他顧的酒企,只可惜,在這個時代,這樣的酒企一般都活得比較憋屈。

張弓酒

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老一輩的酒民,應該知道。

來自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屬於「中華老字號」。

張弓酒歷史比較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至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了。

採用國標一等糧食為原料,輔以回沙二次工藝發酵而成,酒質不俗。

開一瓶酒,酒香四散而出,濃郁又不悶,不過消散得比較快,倒酒一杯,酒線細長,酒體豐滿,宛如水晶,入口不辣,略帶絲絲甜味,喝完韻味無窮。

緣得仿台酒

白酒圈的一朵「奇葩」,醬酒界的一匹黑馬。

這酒來於貴州茅台鎮,選用了茅台一樣的原料,高溫發酵而成,成酒後,還會窖藏5年,如此精益求精,只為讓酒質進步一點點,匠心可見一斑。

優級純糧食,質量等級在一級以上——優級,在開瓶的表現上,這酒表現挺不錯,香氣既濃又乾淨,消散得也比較慢,入口時,酒體醇厚,有着老酒獨有的風味,惹人下咽,喝完一杯,意猶未盡,忍不住在干3杯,真不愧是5年大麴坤沙酒啊!

只不過,酒廠多年來一直保持着提高酒質的初衷,無力宣傳,這才導致它空有酒質和口碑,卻僅僅局限在貴州的尷尬局面。

寫在最後:我們常說匠心匠心,可現如今的酒企,還有匠心的少之又少,大都只忙着賺快錢,哪裡還管什麼酒質,只希望,各大酒廠們,多多花點心在酒質上,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