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獨有的一塊核心資產,白酒向來擁有大多數行業無法企及的關注度和市場地位。
但自2021年以來,白酒行業在宏觀經濟的裹挾下迎來長時間、寬範圍、大幅度的周期調整,以至於整個賽道逐漸從當年的門庭若市淪為今天的門可羅雀。
一切都是周期,一切也都會過去,當ai和機械人概念在市場上群魔亂舞,當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等新消費公司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直插雲霄,白酒也在悄悄醞釀著屬於自己的峰迴路轉。深度調整的第五個年頭,投資者已經沒有理由再悲觀了。
01
沒有驚艷
但也沒有驚嚇
白酒的韌性其實是被低估的。
2024年,白酒行業銷售收入7963.84億元,同比增長5.30%,利潤2508.65億元,同比增長7.76%。這個數據和動不動就翻倍的科技股確實沒法比,但在消費領域卻一點都不差。
就拿同樣是消費大項的家電來做對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家電行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95萬億元,同比也僅增長5.6%。
還有汽車,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24年國內汽車行業收入10.65萬億元,同比增長4%,利潤4623億元,同比還下降了8%。
白酒和家電、汽車的增長水平旗鼓相當甚至不落下風,但市場對後者的態度明顯比白酒更加積極和友好。歸根結底,之前的高速增長已經拉高了人們對白酒行業的閾值,所以對當下的增長水平感到索然無味,但實際上白酒的橫向競爭力依然是在線的。
白酒的確在調整,但這種調整的結構屬性要顯著大於總量屬性。
2019年-2024年,國內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從786萬千升下降到415萬千升,近乎腰斬,但同期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卻從5618億元增長至7964億元,同比增長約42%。在「少喝酒,喝好酒」的新消費趨勢下,被擠下牌桌的更多是尾部玩家,而以上市酒企為代表的頭部玩家通過自身努力依然可以不斷向上生長。
2024年,貴州茅台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是15.66%和15.38%,五糧液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是7.09%和5.44%,山西汾酒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是12.79%和17.29%。
除了這三家人盡皆知的「醬濃清」龍頭,還有一批聚焦高端化的公司同樣可圈可點。
最典型的就是水井坊,過去幾年其圍繞打造優質酒體、拉抬品牌勢能、維護渠道活力、開展消費者培育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紮實的工作,這讓公司在行業震蕩期展現出了不俗的發展定力,業績始終保持正向增長。最新數據顯示,2024q4+2025q1a股僅有8家酒企收入實現增長,水井坊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要找出最具長期投資價值的酒企,公司完全有資格佔據一個席位。

▲圖源:浙商證券
白酒走量的時代徹底結束了,但走質的時代才剛剛開始;普遍增長的時代結束了,但個體發展的時代才剛剛開始。當下的這種轉變和調整短期或許是壓力,長期看對頭部酒企恰恰是利好。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的統計,2024年中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為989個,較2017年高峰期的1593個下降了超三分之一,截止到2024年,規上白酒企業的虧損面已經達到近35%。
大量尾部企業的淘汰出清勢必會騰出新的市場份額,等到行業景氣度企穩向上,現在這些能穩得住的頭部公司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客戶和更大的市場空間,進而實現更高水平的增長。
02
近看全是挑戰
遠看都是機會
把目光投向歷史的縱深,類似今天這種局面歷史上其已出現多次。
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3年的限制三公消費、2018年的中美貿易摩擦、2020年初的疫情等都對白酒造成衝擊,很多比現在都要嚴重。以2013年為例,當年白酒指數下跌42%,在所有申萬二級板塊中跌幅居第一位。
站在當時看也都以為天要塌了,但事後看只不過是長期增長曲線上的一個小凹坑而已。
說到底,經濟是決定白酒景氣度的最終因。
2013年,中國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6.8萬億和18311元,到2023年這一數據已分別達到超126萬億和39218元,10年時間翻了一倍還多,由此帶動白酒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今後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向上,白酒就仍然差不了,而對於中國經濟的長期前景,我們是有高度信心和把握的。
回到當下,白酒的上限可能並不高,但下限也很難再低了。
從基本面來看,2024年9月的政策轉向已經對白酒預期形成托底,春節反饋則進一步印證了行業景氣度轉入下行趨緩階段。在外部環境惡化和房地產繼續承壓的背景下,提振消費已經被放在了中央經濟工作的首位,政策幾乎不可能再允許消費繼續下探。
從估值角度來看,目前中證白酒指數的市盈率(ttm)大約是20倍左右,處於歷史分位的10%以下,是絕對低位。

▲圖片截取自wind
據國聯民生證券的數據,2025q1國內共839支基金持倉白酒,重倉規模991.64億元,白酒倉位環比提升0.77pct;北上資金一季度持有白酒總市值為1666億元,q1持股白酒比例環比提升0.21pct至4.95%。內資與外資同時回補倉位,可見機構的態度也正在轉向。
事實上,儘管白酒的增速不如從前,但這個板塊的競爭力在某種程度上卻是不降反增的。
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資本市場更願意給短期爆發力強、想像力大的標的以更高估值,像白酒這種耐力型選手的比較優勢並不突出;現在宏觀經濟步入穩定發展階段,市場逐漸開始喜歡擁抱紅利資產,特別是在管理層持續推動長期資本入市的大背景下,這一趨勢將不斷被強化,白酒反而有了用武之地。
還有,過去遍地是機遇,大家對確定性並沒有太大興趣,如今世界充滿不確定,確定性就成了人人慾得之的稀缺品。而放眼整個資本市場,白酒的確定性幾乎是獨一檔的。
首先,白酒這個行業是確定的。
作為一種擁有千年歷史傳承的飲品,白酒已經深度融入中國人的生活,是刻在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基因和符號,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或隕落。
其次,白酒企業是確定的。
白酒的競爭力和護城河是建立在歷史底蘊和先天稟賦之上的,不需要像科技公司那樣隨時面臨被新技術淘汰的風險。茅台酒只有在15.03平方公里的核心產區才能生產出來,五糧液擁有數量最多、歷史最悠久的明代古窖池群,水井坊600年生生不息,所有這些都不是靠砸錢就能超越的。也因如此,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高度穩定。
白酒或許並不能讓投資者感到「爽」,但它的確可以穩穩的漲。在穩定壓倒一切的今天,這已經足夠了。
都說現在的白酒難,但放眼全社會,在宏觀經濟調整的硬約束下面臨短期內卷和降速,哪個行業不是呢?而長周期上依然具備穩定的生存空間和清晰的發展路徑,哪個行業又是呢?
所以,把心放寬。
借用著名投資人段永平的一句名言:人在迷茫的時候要往遠看,看得遠了,心也就安了。
最後總結三點:
第一,白酒長期沒有問題,行業目前正在穿越周期,未來依然是一塊不錯的配置資產,尤其是像貴州茅台、五糧液、山西汾酒、水井坊等目前仍能穩健成長的公司。
第二,短期向下的空間也不大了,這個位置安全邊際是比較高的。
第三,現在的調整不見得是壞事,一是產能出清後頭部上市酒企可以拿到更多市場,二是可以幫助投資者識別哪些才是能在風浪面前立得住的優質公司。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殷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