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入乾隆御膳房的魚,到底有多好吃?

2021年12月09日19:28:07 美食 1423

提到桂林,人們通常會想起陽朔,想起陽朔的山水風光,想起陽朔的啤酒魚。不過,在桂林北部的全州,也有一道跟魚有關的美食:酸辣禾花魚。

這條來頭不小的禾花魚到底是什麼?

被選入乾隆御膳房的魚,到底有多好吃? - 天天要聞

01

禾花魚是生長在稻田裡的一種生態魚。因為吃水稻落花而叫禾花魚,也叫禾花烏鯉、禾花鯉、烏鯉。全州禾花魚是經過稻田長期放養馴化選育出來的,其形態和生活習性已與一般鯉魚有明顯的區別。形體較粗短,鱗片細小呈透明,其中以烏肚鯉味道最佳。

被選入乾隆御膳房的魚,到底有多好吃? - 天天要聞

02

全州縣素有養殖禾花魚的傳統,關於全州禾花魚的養殖早在漢代就已有相關記載。當時的群眾在田裡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魚稻共生,魚糧共存,提高稻田利用率。《全州民國縣誌》第七篇經濟篇中有禾花鯉魚為全州縣特產的文字記載。

被選入乾隆御膳房的魚,到底有多好吃? - 天天要聞

2012年,全州禾花魚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成為全州縣第一個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地方特產。2021年11月,農業農村部公布第六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廣西桂西北山地稻魚複合系統入選,裡邊就有全州禾花魚。

被選入乾隆御膳房的魚,到底有多好吃? - 天天要聞

03

禾花魚的魚肉細滑,刺少骨軟,蛋白質含量高,做法多樣。可以用來煮湯,搭配豆腐酸菜,便是一碗鮮嫩美味的酸菜豆腐魚湯;可以油鍋煎至金黃色,放蔥、姜、豆豉、大蒜、辣條等輔料,酸辣可口的酸辣禾花魚便能上桌了;可以直接將「它」烘乾,製成禾花乾魚仔,口感酥鬆,而且香氣誘人。

被選入乾隆御膳房的魚,到底有多好吃? - 天天要聞

全州有句諺語:"禾花魚送酒,碰不到對手。禾花魚送飯,飯鼎鍋刮爛。" 就是用來形容禾花魚好吃的境界。

被選入乾隆御膳房的魚,到底有多好吃? - 天天要聞

04

跟禾花魚的文人趣事也有不少,在古代的全州,禾花魚就被列入「全州三絕」。清朝乾隆時期,禾花魚和五香豆腐乾曾作為貢品進入宮廷御膳房。清代學者蔣琦齡(全州人)曾以詩詠禾花魚:

田家邀客啟荊扉,時有村翁扶醉歸。

秋入清湘飽鹽豉,禾花落盡鯉魚肥。

被選入乾隆御膳房的魚,到底有多好吃? - 天天要聞

2014年,酸辣禾花魚入選「20道廣西桂菜特色名菜」名單。 現在,禾花魚已成為全州縣的著名特產,更是桂林市十大名牌農產品之一。在廣西不少酒樓飯店,全州禾花魚成了必備的菜肴。目前全州大力發展稻田養殖生態禾花魚,幫助農民有效增收。

✍️來源:桂菜味道

編輯:莫依依

審核:陳啟萍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直擊股東大會|如何穿越白酒周期?古井貢酒董事長梁金輝這樣回答 - 天天要聞

直擊股東大會|如何穿越白酒周期?古井貢酒董事長梁金輝這樣回答

每經記者:張寶蓮 每經編輯:彭水萍5月29日,古井貢酒(000596.SZ)2024年度股東大會如期舉行。雖然臨近端午節,但是今年的股東大會現場依舊來了不少股東。在股東交流環節,許多機構股東與個人股東就公司發展表達了看法。有股東提到,希望明年董事會換屆時班子成員保持穩定;也有投資者關注黃酒等替代品崛起對白酒消費的潛...
端午粽消費回歸理性:平價散裝熱銷 高價禮盒遇冷 - 天天要聞

端午粽消費回歸理性:平價散裝熱銷 高價禮盒遇冷

央廣網大連5月29日消息(記者郅怡婧 見習記者徐子茗 實習生李婉閣)端午將至,大連各大商超粽香四溢。記者走訪比優特、沃爾瑪、大商等超市發現,甜咸粽子佔據主流,鹹蛋黃肉粽、板栗肉粽、豆沙粽等傳統口味依舊穩居「C位」,散裝區人流如織,單價3-6元的散裝粽始終是家庭首選,日均補貨頻次較平日翻倍。大連大商超市的店員...
長沙市民體驗康寶萊營養俱樂部健康管理新模式 - 天天要聞

長沙市民體驗康寶萊營養俱樂部健康管理新模式

十餘位長沙市民代表走進康寶萊營養俱樂部紅網時刻新聞5月29日訊(通訊員 張樂)在「體重管理年」行動推進、「國家版減肥食譜」發佈的背景下,「國家喊你減肥」成為熱門話題。近日,十餘位長沙市民代表走進位於四方坪街道的康寶萊營銷人員運營的營養俱樂部,體驗「科學營養+社群陪伴」的社區健康管理新模式。十餘位長沙市民...
雙節資訊丨洋湖天街:4周年慶,長沙零食節開啟消費新體驗 - 天天要聞

雙節資訊丨洋湖天街:4周年慶,長沙零食節開啟消費新體驗

紅網時刻新聞5月29日訊(通訊員 朱暢)5月下旬,洋湖天街外立面再次呈現飽和度拉滿的紅色,醒目的「三折直降」視覺包裝吸引過往路人駐足。5月30日,洋湖天街四周年慶將正式拉開帷幕,恰逢龍湖集團「天街歡搶節」,將全場商品將以直接打折的方式,在5月30日-6月2日為期4天的活動期內集中釋放。「歡搶節」以「直折+獨家」為核...
經典名餚——板栗燒鴨 - 天天要聞

經典名餚——板栗燒鴨

編者按:本公眾號自2016年創立以來,一直關注人類科學(史)、技術(史)、博物(史)三大領域。當下,應部分熱心讀者的建議,我們決定加大對人間煙火的關注,為此特開闢「博物與美食」專欄,不定期轉發兄弟公眾號「廚藝傳家」有關美食與菜肴烹制的文章,以饗讀者,願大家不論何時何地都有一手好廚藝,一個好胃口和一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