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營:這裡的油田吃「碳」吐「油」

初夏,在山東省東營市的勝利油田注汽技術服務中心二氧化碳項目部生產指揮中心,當班職工在屏幕上輕輕一點,在40多公里外的萊113區塊,剛剛運到生產區現場的一車液態二氧化碳被自動裝卸進一個長10米、高5米的膠囊形狀白色儲罐中。

「這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專用儲氣罐,萊113區塊一共有兩個,可儲存100噸二氧化碳。」萊113區塊負責人屈龍濤說:「在我們區塊,二氧化碳是個寶,能助力石油增產近一倍。」

ccus意為把二氧化碳從工業、能源生產等排放源或空氣中捕集分離,並輸送到適宜的場地加以利用或封存。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ccus逐漸成為各國推動低碳轉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手段。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ccus技術及應用發展,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將其列為重要內容。

《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進展系列報告2025》顯示,在政策和市場的共同激勵下,中國ccus上下游產業正在快速發展。2021年至2024年7月,中國規劃運行的ccus工程由約40個發展至約120個,年捕集能力從300萬噸增長至600萬噸,年注入能力也從120萬噸增長至200萬噸。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萊113區塊二氧化碳注入生產現場(2024年5月21日攝)。新華社發(劉彤 攝)

吃「碳」吐「油」是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的典型特徵。勝利油田被稱為「石油地質大觀園」,勘探開發難度很大。在萊113區塊所在的東部老油區,油藏類型複雜,像是「一個摔碎的盤子,又被踢了一腳,七零八落」。

如何把石油從這些零散的地層中采出來?該區塊自2021年起開始應用二氧化碳驅油。「二氧化碳用增壓泵增壓到40兆帕後,被注入地下。二氧化碳與原油形成高壓混相狀態,既能提高原油的流動性、增加原油產量,又能將二氧化碳封存於地下。」屈龍濤介紹,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注入二氧化碳,把地下的油「擠」出來。

屈龍濤說,相比原先用水驅油的方式,液態二氧化碳與石油的融合性更好,同時流動性更強,能進入更小的縫隙,注入時耗能也更小。二氧化碳還能和地下的水結合形成碳酸,能夠溶解礦物質,更好地打開地下通道。

在距離白色儲罐不遠處,回注站已經基本建設完成。「回注站計劃月底試運行,有望將我們區塊日產油量從12噸提升至30噸左右。」屈龍濤說,使用二氧化碳驅油,采出的是二氧化碳與原油的混合物。回注站收集分離後的二氧化碳,再次注入地下循環利用,直至被封存在地下。

據悉,勝利油田每年從淄博的齊魯石化、東營周邊縣區化工廠及燃煤電廠調用二氧化碳近100萬噸,全部注入地下進行驅油與封存,年減排二氧化碳近100萬噸。

2024年5月22日,勝利油田注汽技術服務中心員工對橇裝移動式二氧化碳注入設備進行巡迴檢查。新華社記者 范長國 攝

當前,東營已成為中國國內二氧化碳驅油與封存裝備種類最為齊全的區域之一,全市煉化企業二氧化碳年捕集能力109.5萬噸,二氧化碳年化工利用能力49.68萬噸,ccus產業集群也成功入選省級未來產業集群。

在利津縣利華益集團,化工裝置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成為生產碳酸酯類溶劑產品的原料,「丙烷—丙烯—環氧丙烷—鋰電池電解液溶劑」產業鏈每年可消耗30萬噸二氧化碳。

在位於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的東營市港城熱力有限公司,中國首台套鍋爐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及制氮項目已運行近6年。該項目年捕集二氧化碳10萬噸,副產氮氣1.5萬標方/小時,讓鍋爐煙氣「變廢為寶」。

去年11月,東營市人民政府印發《東營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發展規劃》,這是全國首個地方ccus產業發展規劃。

東營市油地校融合發展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薄慶良說,到2035年,全市將建成多個百萬噸級全流程二氧化碳驅油與封存項目、多個十萬噸級化工與生物利用技術項目,建設百萬噸級二氧化碳鹹水層封存工程,二氧化碳捕集能力達到千萬噸級,ccus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