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一邊打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旗號,一邊祭出「拳拳直擊」的交易手段,想通過徵收高額關稅和港口費用來猛拉造船業回歸本土。
(特朗普計劃通過提高關稅和港口費用,來促進美國造船業的發展)
1、特朗普又醞釀壞主意,遭到強烈反對
在一場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辦的聽證會上,來自各界的代表紛紛站出來表示抗議,他們指出,這些政策看似雄心勃勃,卻可能變成傷害美國自身經濟利益和就業的雙刃劍。
美國的航運和造船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困擾,是與現實脫節的政策。就拿關稅來說,擬對起重機和貨物裝卸設備徵收100%甚至更高的關稅,看似是一劑良方,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美國國內卻找不到一家能匹配生產這些設備的廠家。
全球範圍內,僅有寥寥幾家企業能夠供應這些特殊的sts起重機,而這些企業早已供不應求。這樣的政策無異於讓已經堆積如山的美國基礎設施問題雪上加霜。
(美國航運早已存在堆積如山的基礎問題)
不僅如此,多個港務局、航運商會的代表更是言辭激烈地指出,此類關稅政策可能與美中貿易談判的目標背道而馳。在美中兩國進行對話、尋求緩和關係的關鍵時刻,揮舞這樣的大棒出招,無異於往已經焦灼的爐火上再扔幾捆柴火。
面對如此重大經濟政策的推行,聽證會上專家們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要想真正復興造船業,與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如下苦功夫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產業鏈競爭力與技術自主能力。
2、美國陳年「惡瘡」,徹底曝光
現在,美國的現實情況是,那些沉浮於全球航運業的企業並不是不想支持美國造船業的復興,而是面對現狀,不得不考慮實際的市場需求和供應鏈情況。
美國港務局協會的聲音顯得尤為響亮。他們指出,美國目前沒有公司能夠生產滿足市場需求的sts起重機,不是大家不願意去做,而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領域在美國就沒有如花般綻放過。
(美國沒有本土生產商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對於這一點,美國製造業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也要面對另一個尷尬的事實:市場上的選擇相當有限,日本的三井e&s以及歐洲的科尼和利勃海爾雖然可以提供起重機,但產能明顯吃緊,就像是一塊蛋糕分給了所有人,哪還有多餘呢?
休斯頓港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裡本來滿懷期待地等着從中國訂購的八台起重機,計劃2026年春季抵港。
問題出在哪兒?
倘若新關稅政策如期執行,那這些起重機的成本會像坐上火箭般躥到天上。誰來為這額外的3.024億美元買單?答案很簡單,最終還是要消費者去承擔,而這顯然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結果。
3、特朗普應該,換條路走
所以,特朗普這個「大刀闊斧」的方案,被許多業內人士視為一種變相關稅,看似在保護美國經濟,其實背後卻隱藏着更深層次的危機。想像一下,如果這項政策得以實施,全球航運界會掀起怎樣的波瀾。
(美方對華徵收高額費用,可能破壞國際航運秩序)
首先,這項政策對於國際航運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中國是世界航運巨頭,造船業不僅規模龐大,而且技術實力雄厚。對中國產船隻徵收巨額費用,明擺着就是給全球物流鏈條上鎖。別忘了,現代經濟就是靠這樣的鏈條支撐運轉的,一旦鎖上,整個系統不就得卡住嗎?
利益相關者對此已多有反應。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行業內300多個貿易團體和組織紛紛站出來發聲,與議員們展開激烈交鋒。大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政策並不能在根本上復興美國造船業。
這個做法,更像是美國在與自己鬥爭,而非與中國。甚至有人警告稱,美國早已因為過度保護失去了在造船業中的競爭優勢,如今是該換個新思路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