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今年以來,以DeepSeek、宇樹人形機械人等為代表的一批創新成果推出應用,讓世界看到中國科技創新的實力。百年大變局中,科技創新是關鍵。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食用油領域,亦是如此。
每一粒稻穀吃干榨凈,稻米油解鎖農業資源「隱藏副本」
不久前,在AOCS(美國油脂化學家學會)峰會上,來自中國的益海嘉里金龍魚成為焦點,贏得與會專家的一致讚譽。這家深耕糧油領域30餘年的企業,憑藉其在稻米油研發與產業化中的突破性成就,向全球展示了中國智慧如何將一粒稻穀的「邊角料」轉化為健康食用油新星。
金龍魚谷維多稻米油通過技術創新,將米糠這一「廢棄資源」轉化為高端食用油,不僅緩解了油脂供應壓力,更在品牌出海進程中開闢了一條「以副補主」的產業新路徑,金龍魚正在以科技譜寫糧油發展的「中國方案」。
10年300餘位專家千次實驗,金龍魚谷維多稻米油破局新生
早在2006年,益海嘉里金龍魚便前瞻性地投身於稻米油的研發領域,組建了一支超過300人的專家研發團隊,他們歷經3000多個日夜的不懈探索與上千次實驗的洗禮,終於突破了技術難關,成功研製出高品質的稻米油產品。
金龍魚研發總經理姜元榮博士在國際稻米油理事會年會論壇發表演講
「這不是簡單的榨油技術,開發稻米油能夠在不與糧食爭地的情況下,降低對進口食用油原料的依賴,穩定糧油價格,更有利於提升亞洲在國際糧食領域中的地位。」益海嘉里金龍魚市場部、包裝油事業部總監陳波表示。
益海嘉里金龍魚總裁穆彥魁介紹了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金龍魚構建的完整的循環經濟鏈:在金龍魚工廠,一粒稻穀,經過剝殼處理,可以變成生產電力和蒸汽的原料。目前1.75噸稻殼可替代一噸標準煤,每年給企業節省7000多萬成本,不僅解決自身供電,多餘的電力還可以輸出。燃燒後的稻殼變成了稻殼灰,這又是一種極其環保可再生資源。米糠榨油後形成的米糠粕,可以繼續提煉卵磷脂、肌醇、甾醇、谷維素、香蘭素等產品。
可以說,稻米油的產業化是「藏糧於技」的典範,既可緩解油脂缺口,又能減少資源浪費。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產與消費國,在稻米油原料保障上具備天然優勢。金龍魚谷維多稻米油探索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在會上得到各國專家的高度評價。
國際稻米油協會(IARBO)前秘書長及下屆主席、泰國Naresuan大學教授Riantong Singanusong指出,稻米油產業在可持續路徑上的探索,不僅對本行業具有重大意義,也可為其他植物油品類樹立可借鑒的典範,該組織正在積極推動稻米油產業標準化生產和全球認知。
營養價值高,稻米油助力「健康中國」行動
從「副產品」到「戰略資源」的價值,稻米油不僅體現在行業發展上,還體現在健康本質中。
稻米油,這一兼具市場潛力與健康價值的高端食用油。全球多位專家在AOCS峰會上稱其是「老少咸宜」的健康油,不僅具有優越的營養結構,也有望發揮更大作用。
當消費者擰開一瓶稻米油,是選擇更健康的烹飪方式之一。凝聚東方智慧的金龍魚谷維多稻米油,用科技實力贏得話語權,正在書寫從田間到餐桌的答案。(王向龍)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