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上交所近日在京舉辦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權益類資金入市專題培訓,針對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權益類資金入市提供多維度的政策和實操培訓。
本次培訓旨在提振市場信心政策導向,助力構建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金融市場生態,充分釋放ETF在引入中長期資金方面的效能,持續壯大「長錢長投」規模。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做深做實做細投資端綜合服務,凝聚市場合力,創新央企投融資綜合服務機制,持續提升投資者回報,更大力度「引長錢」,為穩市場、穩預期提供支持。
四個角度助力銀行理財公司
拓寬轉型升級路徑
據介紹,本次培訓以國家六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政策指引,旨在全面貫徹落實「一行一局一會」聯合出台的一攬子金融支持政策,積極響應穩定市場運行、提振市場信心政策導向,助力構建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金融市場生態,充分釋放ETF在引入中長期資金方面的效能,持續壯大「長錢長投」規模。
本次培訓是上交所面向全體銀行理財公司開展的權益類資金入市專題培訓,旨在引導商業銀行理財公司聚焦權益類資產管理能力建設,從投資、交易、政策解讀、風險控制四個維度出發,助力銀行理財公司拓寬轉型升級路徑。
一是聚焦上交所ETF創新業務,深度剖析市場趨勢、前沿動態與產品特色,介紹ETF多樣化投資工具,幫助理財公司拓寬資產配置思路。
二是系統梳理交易流程與策略,打破交易實踐中的認知壁壘,增強跨境投資與權益交易的專業素養。
三是及時傳遞發行與承銷政策動態,精準把握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的合規要點,有效規避業務風險,確保業務開展與政策要求同頻共振。
四是系統闡釋上交所股票異常交易監控細則的內涵與執行標準,通過案例復盤與規則解讀相結合的方式,提升異常交易識別與應對能力,築牢交易安全防線。
積極響應「長錢長投」政策號召
商業銀行理財公司在資本市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資金供給、產品創新、市場穩定、機構投資者培育等多個維度發揮着關鍵作用。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銀行理財存續規模29.14萬億元,同比增加9.41%。全國共215家銀行機構和32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理財產品,其中,理財公司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佔全市場的比例達到 88.33%。
近日,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宣布通過直接投資或以間接方式持續增持權益類資產,以實際行動深化資本市場參與度,並明確將進一步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釋放長期投資動能。
此次活動為機構投資者搭建了深度交流與學習指數化投資的平台,使其對ETF發展戰略布局及生態體系建設有了更全面、系統的認識。與會機構代表一致認為,當前境內ETF市場正以蓬勃之勢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指數化投資憑藉其分散風險、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等優勢,已成為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與方向。未來,機構投資者將進一步深化踐行「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理念,積極響應「長錢長投」政策號召,充分發揮專業投資機構的資源優勢與引領作用,加強協同合作,共同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共同推動指數化投資生態高質量發展
日前,上交所還召開專題座談會,與多家基金銷售機構代表深入交流。
與會機構一致認為,當前指數化投資迎來發展機遇期,指數化投資憑藉其分散風險、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等顯著優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去年以來,投資者加速通過ETF進行布局,指數基金用戶顯著增長。同時,與會機構也將把指數業務作為戰略重心進行布局,通過加大指數基金產品供給、強化指數基金投教、創新指數投資服務工具、布局指數基金投顧業務等手段,加大資源投入,推動指數化投資業務的發展。
據悉,下一步,上交所將與市場各方加強合作,凝聚共識,共同推動指數化投資生態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強化理念宣導,加強推廣投教合作,加快培育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另一方面,營造良好生態,建立良性有序、健康發展的行業文化,優化投資研究、市場推廣等資源配置,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深入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多措並舉提升投資者保護與服務質效,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夯實金融強國建設投資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