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明開展靶材鍍膜實驗。 供圖
躬身科研生產一線、面對難題堅韌無畏、不懼風雨勇毅擔當……2025年全國勞動模範、雲南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聞明以示範為筆,引領作墨,在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的長卷上描繪着壯美的事業篇章。
解決「卡脖子」難題
濺射靶材是芯片製造的關鍵原材料,一直以來,僅有少數發達國家的企業掌握高端靶材技術,我國長期依賴進口。2008年,為了解決這個「卡脖子」問題,聞明帶領團隊從零開始,查閱了成千上萬篇文獻資料,開展了不計其數的技術研討,還帶領核心骨幹上手軋制坯料、車削產品、處理廢料,為了加快研發進度經常住在實驗室里。
其間,公司選派聞明遠赴澳大利亞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學業完成後導師希望他留下繼續合作,他放棄優厚待遇舉家回國,只為心裏的那份牽掛。「能夠同國外公司同台競技,讓中國人不再受制於人」是聞明最大的心愿,樸素的願望詮釋着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
回國後,在他的帶領下,項目逐步「突圍」。2014年,靶材製備技術實現突破,開始小批量生產。隨後幾年,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客戶迅速增加,某知名半導體公司慕名主動聯繫採購並實現出口,建成了年產3000片靶材的生產線,並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獎和雲南省人民政府技術發明一等獎,鎳鉑靶材產品作為省典型科技成果被國家博物館和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貴金屬集團於2010年立項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雲南省屬企業首家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我國唯一以貴金屬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能否順利重組,事關重大,聞明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原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調整重組,部分同類型實驗室重組已經以失敗告終。」聞明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雲南國家級創新平台的區位優勢不足,集團缺少以院士為代表的領軍人才、國家級科技獎勵數量較少、基礎研究能力不足。面對極為不利的情況,聞明和團隊踏上了全無把握的征程。
他和團隊諮詢多位該領域院士及幾十位專家,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向國內10餘家重點大學、科研院所借鑒經驗;向上級彙報10多次爭取支持;對彙報材料進行40多輪修改,又整理出50多個問題模擬答辯;早晚各練一次彙報,只為最佳陳述效果……通過3年零8個月的不懈努力,當重組獲批的那一刻,面對難題堅韌無畏的他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既是圓滿完成重任的喜悅,更是舉集團之力托舉「全國重點實驗室」新生的驕傲。
推動行業進步
在聞明的職業生涯中,似乎從來沒有「容易」一詞。2024年3月,貴研先進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曾經的靶材研究室踏上公司化運營道路。聞明拿出「三板斧」——強科研,加大高純化、低缺陷、均質化、大規格靶材製備技術研發力度,打造廢料回收、精鍊到靶材再製造的完整閉環技術鏈,提高綜合競爭力;跑市場,主動對接客戶,快速實現業務出海,產品出口至馬來西亞、捷克、德國等國家;擴產業,以昆明為基加緊當期生產,以上海為翼服務好長三角區域並輻射全國客戶。
經過他和團隊的努力,公司當年利潤較前一年成倍增長,在某知名半導體公司的金屬類供應商中排名第一,成為國內最大的肖特基二極管生產商、主要貴金屬靶材供應商,累計新增產值3.5億元,其中出口創匯722萬美元,帶動下游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收穫個人成長的同時,作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等多個行業和學術委員會成員,聞明分享交流協作,推動行業進步;作為研究生導師,培養和指導碩士研究生10名,為貴金屬行業培養了一批工程技術人才。如今,聞明正與夥伴們一道,推動我國靶材產品邁向更廣的應用空間,推進高能級創新平台走向世界的前沿,繪就貴金屬行業發展的新畫卷。(昆明日報 記者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