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越來越低,煤企開始降本增效,或許會因此精簡機構迎來整合?

山西自古就是煤炭大省,整個省份的運營幾乎都是以煤炭為主,多年的煤炭開採已經導致除煤炭挖掘以外,已經有着諸多的上下游煤炭企業,全省幾乎都是無一例外的煤炭領域產業。鋼鐵、冶煉和煤化工等相關領域在山西的熱度很高,同時也在北方佔據着較為重要的地位。

這樣的產業結構就導致煤炭銷量和煤炭價格對於全省的影響舉足輕重,甚至能決定全省在未來的走向。早在08年的時候,山西就受到過煤價波動所帶來的直觀影響,2012年亦是如此,這也是當時山西各地煤站陸續關閉的重要原因。

如今,受到澳煤進口和市場煤炭需求下降等影響,山西的煤價再創新低。除了傳統的煤炭價格幾乎與開採成本相持平等問題之外,山西的煤炭更多是港口庫存過多所帶來的焦慮感,曹妃甸港口的庫存已經爆滿,晉能控股推出煤炭去庫存獎勵辦法,且允許「先煤後款」的形式進行實行。

與此同時,煤炭企業幾乎和建築行業一樣開始所謂的「降本增效」,這也從側面表明了煤炭企業的輝煌一去不復返,未來是否能夠好起來還是個未知數。參照以往煤炭價格的下行,幾乎都是通過整合企業來減少成本開銷。

早在2012年的時候,就將山西首家世界五百強煤運進行了整合,在2020年又將同煤集團晉煤集團進行了整合重組。如今,若是煤炭價格持續下行,是否會迎來潞安化工和華陽新材料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