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出手審查港口交易,李嘉誠深陷政治漩渦,交易即將終止

圍繞李嘉誠要向美國財團出售港口一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手了,決定對這筆交易進行審查。李嘉誠的大交易,完全有可能胎死腹中。

3月28日,港媒就長和將與貝萊德簽署港口交易一事詢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表示: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總局反壟斷二司的主要職責,就是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像李嘉誠這一次的大手筆交易,將旗下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43個港口全部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且不說可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負面影響,也完全有可能觸犯中國的反壟斷法。

也許是因為面臨中國官方的反壟斷審查,也許是面臨香港政府的質詢壓力,也許是感受到民意的洶湧澎湃。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接近長和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長和近期不會簽訂任何關於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此前消息稱,長和原定4月2日前跟貝萊德簽訂最終協議。至於不簽署協議的原因,消息人士僅僅回應說:大家知道的。

確實,明眼人都知道怎麼回事。因為這筆交易根本不是什麼在商言商的商業交易,而是前前後後都帶着濃重的政治色彩。李嘉誠本人可能討厭政治希望遠離政治,但是這一筆出售港口的大交易中,他早已深深地捲入了政治漩渦。

李嘉誠要出售給貝萊德的43個港口中,最重要的是位於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兩個港口。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對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表達不滿,揚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美國國務卿魯比奧2月初訪問巴拿馬城時警告,如果巴拿馬政府不立即終止中國對運河的影響力,美國將採取後續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李嘉誠認為自己陷入了危險境地,為了避免淪為大國鬥爭的犧牲品,他決定快刀斬亂麻,直接把全球的港口甩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消息一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加讚揚,稱「美國正在奪回巴拿馬運河」。

不過,李嘉誠的行為引發了香港社會的強烈不滿。《大公報》接連發文炮轟李嘉誠「喪權辱國」,「將國家重要戰略資產拱手讓人」,呼籲「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網站也轉載《大公報》文章。

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也在積極跟李嘉誠公司接洽。一位來自港府的消息人士表示:「港府和長和一直保持聯繫,試圖尋找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如今,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下場,本來就搖搖欲墜的一筆交易,更加沒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了。

毫無疑問,李嘉誠是近幾十年以來最成功的中國商人之一,然而,商人逐利雖然是本性,但是也要有自己的底線,在大是大非上有清醒的認識。中國古語說,呂端大事不糊塗,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的李超人也要經得住考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