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浪潮」,看瓊港如何跨海融通

3月26日,瓊港合作又有了新動作!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海南省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推進香港與海南優勢疊加,在經貿投資、金融、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旅遊、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瓊港合作由此邁上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台階。

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海南,「加強同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瓊港合作,正是踐行這一要求的體現,需放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去衡量,在相向而行、攜手發展中,共同打造重大國家戰略聯動發展典範,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香港與海南,一個是國際知名的成熟自貿港,一個是全球面積最大的自貿港,一個是東方之珠,一個是南海明珠,兩者合作,不僅是區域聯動發展的實踐,也是開放交流合作的體現。這種高水平的「開放+開放」,引發廣泛關注。

不止於簽署合作備忘錄,瓊港之間,你來我往、頻繁聯動。

3月26日,瓊港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博鰲舉行。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達延 攝

年會上,「瓊港」常被放在一起探討,「CP」感十足——

比如,在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未來將繼續與海南攜手合作,簡化海關手續,對接統一標準,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

又如,海南可「充分利用港澳地區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海南擁有政策優勢,香港是超級聯繫人角色,而澳門則可以發揮精準聯繫人作用」……嘉賓談及海南,時常關聯香港甚至澳門。

即便在專門聚焦香港的會議上,海南自貿港也沒有「缺席」。比如,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2025香港會議發佈會上,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加強跟海南的合作非常重要,香港跟海南一直有緊密的溝通和聯繫,未來有很大合作空間。

香港與海南頻被提及,既寄託着各方對區域聯動的期待,也反映出瓊港合作既是大勢所趨,也大有可為。

年會外,「瓊港」互動也是鼓點緊促,碩果累累——

年會召開前不久,瓊港經濟合作發展諮詢委員會座談會在海口舉行,討論的內容廣泛、深入,覆蓋了瓊港之間制度型開放、國際貿易、人文交流、醫療衛生、旅遊消費等諸多領域。座談會尤其提出,「打造香港與內地省市合作典範」。

一個「典範」,道出了瓊港合作的決心和前景。

交流,要落到常態化機制上。

海南明確將「加強同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專門成立瓊港經濟合作發展諮詢委員會,揭牌成立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香港辦事處,設立了瓊港經濟合作三亞示範區……良好的機制推動了合作的深入。

合作,須體現在具體成效上。

海南大學與香港大學聯合申報獲批「熱帶海洋材料及評價」全國重點實驗室;一批涉及法律、會計、諮詢的高端服務業合作項目落地;海南連續3年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合作的深化帶來實實在在的成效。

從交流的頻繁,到機制的構建,再到各領域的成效,瓊港合作向機制化、常態化、全方位、寬領域不斷拓展。

3月26日,在瓊港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上,與會企業家正在認真聆聽。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達延 攝

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

自2018年4月以來,香港在海南新設港資企業3470家,占海南省新設外資企業總數的42.4%;實際使用港資882.6億美元,占海南省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74.7%。香港成為海南利用外資最主要的來源地,也是海南最大的服務貿易夥伴。

那麼,瓊港之間為何聯動如此緊密?

說到這裡,讓人想起簽約儀式上的兩個生動比喻,即「海南自貿港的東風」和「香港自貿港的浪潮」。

形象的比喻中蘊含著深刻的發展邏輯——

香港,發展潮湧,這是國際知名自貿港,也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及信息服務中心,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在金融開放、專業服務、現代化國際港口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海南,東風勢勁,這是唯一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具有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三度一色」比較優勢,正全力衝刺封關運作,努力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在百舸爭流大潮中,海南這邊風景越來越好。

東風,勢旺、有力,象徵著生機和希望;浪潮,浩大、蓬勃,代表着力量和勢頭。既彼此互補,又相互增強,兩者的聯動相融,是優勢的疊加,也是需求的互補,可激發出更澎湃的動能,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隔海相守,到跨海融通,地緣相近、商緣相連、人緣相親的海南與香港,正駛入全方位合作快車道,展現出「東方之珠」和「南海明珠」交相輝映的生動圖景。


來源:海客談微信公眾號

作者:張成林

責任編輯:陳楚寧

內容審核:陳詠棋

值班總監:周鈺

值班主任:戎海

總監製:程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