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一場題為「大美安徽·看黃山」的重量級新聞發佈會在黃山召開。
我查閱了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發佈的發佈會全部的圖文實錄,全文只有休寧縣長表述休寧文旅的目標時使用了一次——「住在齊雲山、游遍大黃山」。仔細分析這句話的意思會發現,這裏面的「大黃山」應指齊雲山周邊的黃山市景區,而並非大家熟悉的「大黃山」戰略。
謹慎使用「大黃山」概念其實在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現端倪。閱讀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會發現,「大黃山」戰略沒有出現在報告之中,相關表述為:「推進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全域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休閑度假、創意、醫療康養、體育賽事等產業。」
而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相關的表述是:「加快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遊目的地,建立全域聯動機制,開展業態融合創新,加快發展休閑度假、創意經濟、體育賽事、醫療康養、會展經濟、文化服務等高端服務業集群。」這也是「大黃山」戰略第一次出現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
從「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到「大黃山」戰略,再回到「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體現了一種基於現實、面向未來的務實做法。
2014年2月,經國務院同意,《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佈實施,提出將該區打造成世界一等旅遊目的地,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示範。該示範區範圍包括黃山、池州、宣城、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等七市,共47個縣(市、區),國土面積5.7萬平方公里。
2022年2月,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划出台,「大黃山」戰略首次被提出並被定義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區。其區域規劃範圍也從最初的包括黃山市、池州市全域,以及宣城市績溪縣、旌德縣、涇縣和安慶市潛山市、岳西縣、太湖縣、桐城市,共18個縣(市、區),國土面積2.95萬平方公里「擴容」到包括黃山、池州、安慶、宣城4市28縣(市、區)全域,國土面積4.4萬平方公里。
從2022年提出到2024年基本定型,再到2025年謹慎使用,「大黃山」戰略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
2022年初甫一提出時,「大黃山」這一概念即被社會各界提出了各種商榷意見。這些建設性的意見主要包括:
第一,在黃山、池州、宣城、安慶四市當中,黃山市gdp總量最小,以「大黃山」的概念來統率發展這一區域的文旅產業,是否有「小馬拉大車」的問題?
第二,這四個市的歷史文化過於豐富,僅用「大黃山」一個概念是否能夠統率得了?除了黃山為代表的徽州文化、黃山景觀,安慶擁有桐城派文化、古南嶽天柱山,池州擁有佛教文化、佛教聖地九華山,宣城擁有以筆墨紙硯為代表的宣文化,「大黃山」概念難以合適指代這一區域的豐富文化內涵。
第三,四市都屬於歷史文化傳統相當深厚的區域,「大黃山」概念在短期內恐難獲得四市區域廣大民眾的廣泛文化認同。
2024年5月,我在「理解長三角」專欄中撰寫《想像的共同體:「大黃山」構想如何從概念到ip?》一文,系統地梳理了上述建設性意見,並表示「一個構想從概念到品牌必然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傳播,需要說服,更需要被接受」。當然,這一過程也可能遲遲難以推進甚至失敗。
在充分考慮到這些建設性的意見之後,「大黃山」概念在官方活動和文件中被謹慎使用,是一種務實的做法。
務實篤行,行穩致遠。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台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