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連續五個月「按兵不動」,結構性降息、降准有望優先落地

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3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1%,5年期以上lpr為3.6%,均較上期維持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lpr連續五個月「按兵不動」。綜合業內分析來看,3月lpr報價保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一方面,作為lpr報價的定價基礎,3月政策利率持穩,當月lpr報價會保持不變;另一方面,銀行負債成本高企、盈利承壓,lpr繼續下調受限。展望後續,政策性降息仍需相機抉擇,結構性降息和降准有望優先落地,lpr下調時點或後移。

lpr繼續「按兵不動」

本月lpr保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一方面,作為lpr的定價錨,7天期逆回購利率保持穩定;另一方面,銀行凈息差仍處在低位,商業銀行缺乏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近期,穩匯率壓力有所緩解、市場利率中樞明顯上行,貨幣政策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但海外政策不確定性仍大、掣肘猶存,同時國內經濟的短期企穩和長期宏觀需求改善,也使得貨幣寬鬆的預期雖仍然存在,但暫不急迫。「利率錨」未動,lpr報價下調的基礎未發生變化。

最新數據顯示,受各類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牽動,2024年四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降至1.52%,較上季度下行0.01個百分點,在1.80%的警戒水平之下再創歷史新低。

「2025年3月兩個期限lpr繼續維持不變,在意料之中。」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雖然2024年銀行多次下調存款利率、大力壓降負債成本,2025年息差收窄壓力或將減輕,但下降趨勢仍然未變。因此,銀行缺乏壓降lpr報價加點的動力。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提及,受防範資金空轉,遏制長債收益率過快下行勢頭,以及去年12月同業存款監管新規落地等影響,年初以來dr007和銀行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上行明顯,銀行邊際資金成本也有所上升。這意味着本月報價行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不足。

本月lpr繼續「按兵不動」也受去年一攬子增量政策延續效應帶動。王青認為,根本原因是受去年一攬子增量政策延續效應帶動,年初宏觀經濟保持較強增長動能,消費、投資增速加快,貿易戰的影響尚不明顯,降息的必要性、迫切性不高。

結構性降息空間幾何

目前,無論是企業貸款利率還是個人貸款利率都處於低位。數據顯示,2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3%,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70個基點。

雖然《政府工作報告》重申要「適時降准降息」,但綜合市場分析來看,央行需要平衡的事項較多,未來隨着銀行息差壓力增大,其在政策端的權重也會相應增加,會約束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

在降息方面,央行近期提出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目前,以再貸款為主導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再貸款利率為1.75%,未來為強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效果,降低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其利率具有較大調節空間。

溫彬預估,下一階段調降幅度在25bp左右。在外部不確定性上升、內部政策效果觀察期、整體政策空間有所約束(穩匯率、穩息差、防風險)的環境下,央行貨幣調控「相機抉擇」特徵會繼續體現,政策利率下調的時機和幅度仍需觀察,lpr調降的時點也會相應後移。

王青認為,今年lpr報價還有可能在政策利率保持穩定的同時單獨下調,或lpr報價下調幅度高於政策性降息幅度。主要原因在於,仍然存在部分報價利率顯著偏離實際最優惠客戶利率的問題。後期着眼於提高lpr報價質量,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平,不排除單獨下調lpr報價,或導致lpr報價下調幅度高於政策性降息幅度的可能。這也是今年「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完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的一個體現。

不過,相比降低lpr,下一階段實施降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

「從短期看,lpr再次下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並不大。lpr保持相對穩定,有助於銀行將凈息差維持在合理水平,增強銀行體系穩健性和服務實體經濟持續性;有助於減輕中美利差壓力,促進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有助於減少資金空轉和套利,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董希淼稱。

在降准方面,溫彬認為,短期內,預計貨幣政策重心依然在穩息差、穩匯率和防範中小銀行投資長債風險。後續,考慮到銀行負債端壓力,以及強化貨幣與財政協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的需要,降准仍有實施必要,但要綜合考慮政策利率水平、流動性充裕程度、實體經濟融資條件等,4月中旬或為觀察期。

董希淼認為,降准除了向市場釋放長期流動性之外,還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推動金融機構保持息差基本穩定,同樣有助於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繼續下降。預計一季度央行將可能實施全面降准,下一步存款準備金制度5%「隱性下限」將可能打破,存款準備金工具的政策調控功能將得到更充分發揮。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