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債券ETF連續5日獲資金凈流入,合計「吸金」超2億元,平安債券ETF三劍客備受關注,機構:長債市場或已步入震蕩期

截至2025年3月19日 13:31,公司債etf(511030)上漲0.05%,最新價報105元,盤中成交額已達1.08億元。國開債券etf(159651)多空膠着,最新報價105.52元,盤中成交額已達15.66億元,換手率109.96%。國債etf5至10年(511020)上漲0.03%,最新價報115.55元,盤中成交額已達3385.93萬元,換手率2.58%。

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3月18日,公司債etf近1年累計上漲2.26%。國開債券etf近1年累計上漲2.24%。國債etf5至10年近半年累計上漲1.60%。

規模方面,公司債etf最新規模達112.29億元。國開債券etf最新規模達14.40億元,創近1月新高。國債etf5至10年最新規模達13.14億元。

份額方面,國開債券etf最新份額達1364.04萬份,創近1月新高。

資金流入方面,公司債etf近5個交易日內,合計「吸金」1.63億元。國開債券etf近5天獲得連續資金凈流入,最高單日獲得1.34億元凈流入,合計「吸金」2.06億元,日均凈流入達4113.22萬元。國債etf5至10年近10個交易日內,合計「吸金」3507.62萬元。

數據顯示,槓桿資金持續布局中。國開債券etf前一交易日融資凈買額達467.53萬元,最新融資餘額達646.77萬元。

申萬宏源趙偉表示,債市投資有兩大「盲點」,長債市場或已步入震蕩期。

「盲點」一:經驗顯示,長端利率下破2%之後,多會進入數年的震蕩市狀態。以史為鑒,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先導型經濟10y國債利率從3%回落至2%平均用時2.1年;其從2%回落至1%的用時明顯更長、平均需要4.0年,這一期間,各國長債利率多呈現為「區間震蕩」。除日本外,其他6個經濟體10y國債利率從2%回落至1%的用時都較前期下行更長,而日本的快速下行更多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暫時性衝擊;在後續的2003年-2010年,日債收益率也在1%到2%的區間經歷了長期的震蕩。

「2%」成為海外債市分水嶺,或是政策利率下限約束、期限溢價補償與資產配置行為轉變等因素的共同作用。1)政策利率在多數時間段有着「零利率」下限的約束,負利率對銀行盈利能力的衝擊、對資產泡沫的催生等負作用,使央行在多數時段會避免直接使用。2)期限溢價作為對長端利率的補償,其存在也掣肘了10y國債收益率的進一步回落。3)考慮到負債端成本,當債市收益率跌破2%後,壽險等機構往往會增加風險資產或進行跨境投資,債市配置需求的外遷也將放緩利率的下行斜率。

這一期間,債市調整不以政策利率的收緊為前提,一旦經濟或其他市場邏輯走順,債市就容易受到持續衝擊。歷史回溯來看,在步入震蕩期後,海外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反彈時長的中位值為1.1年、高點中位值為2.8%。這一反彈並不以貨幣政策趨緊為前提,反而多數仍發生在降息的背景下。經驗顯示,基本面企穩向好或權益市場大漲,都有可能催化這一反彈。日債2005年的反彈、德債2012年的反彈發生時經濟基本面仍相對脆弱,但債市調整期間,日經225、德國dax分別大漲42%、32%,或是債市回調的主要衝擊來源。經濟體中僅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015年的回調發生在權益市場回調的背景下,而彼時西班牙的經濟正不斷修復。

「盲點」二:市場配置行為前期已較為極端,而忽視了一些潛在的影響因素。2022年以來,市場對長期問題的擔憂開始主導資本市場定價,固有經濟和市場規律都依次被打破;截至2024年已經明顯反應過度。2022年之前,伴隨風險偏好的周期反覆,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全a的股息率之差,大部分時段在1%-3%間震蕩,0.5%-1%是市場的絕對底部;2022年起規律被打破、指標一路下行,2025年1月10日,甚至一度倒掛至-0.9%。而一旦資產配置「再平衡」開始,市場規律的回歸或值得關注。

平安基金債券etf三劍客成員包括公司債etf(511030)、國開債券etf(159651)和國債etf5至10年(511020),產品類型包括國債、政金債和信用債,久期橫跨長、中、短,能夠助力投資者穿越債市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