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至「2」字頭!連續下跌12個月,可能是近5年來最低!很多人愛吃

今年以來,

肉牛和牛肉價格一路下跌,

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4年第50周牛肉批發市場周均價60.03元/公斤,環比下跌1.3%,同比下跌16.2%。


截至目前,我國牛肉價格已經連續下跌12個月,肉牛批發價更是在短短半年內下跌24%,創五年來的歷史新低。


12月27日,

據商務部最新消息,

商務部對進口牛肉

啟動了保障措施調查。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期,中國畜牧業協會會同9個主產區協會,向調查機關提交保障措施調查申請,認為近年來中國牛肉進口數量急劇增長,對國內產業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申請人提交的證據顯示,中國牛肉進口量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增長了65%,2024年上半年進口數量達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兩倍以上。在進口產品衝擊下,國內產業遭受嚴重損害。



根據中國法律並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在進口產品數量增加,並對生產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的情形下,調查機關可以應國內產業申請發起保障措施調查,維護國內產業的合法權益。

協會:養殖場戶大面積虧損

母牛被大量出售屠宰

12月27日,中國畜牧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就進口牛肉保障措施立案調查答記者問。


中國畜牧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近些年,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牛肉的消費需求旺盛。由於國內外牛肉價差距大,刺激牛肉進口量持續增加。2013年牛肉進口量還不到30萬噸,2023年已達到274萬噸,增加了8倍多,相當於國內產量的36.4%,牛肉已經成為當年進口規模最大的肉類產品。


在國內產業嚴重虧損的情況下,2024年以來牛肉進口激增,1—11月進口260萬噸,同比增長4.3%。



協會表示,2023年6月以來,進口牛肉連續18個月單月進口量超過20萬噸,對國內養牛業衝擊十分嚴重。在國內肉牛養殖行情已經十分低迷,大部分養殖場戶處於虧損的情況下,大量進口牛肉的衝擊無疑「雪上加霜」。


最直接的是造成養殖場戶大面積虧損,影響農民收入。在進口牛肉的衝擊下,國內牛肉和活牛價格快速下跌,目前牛肉價格已跌到近5年最低,活牛價格更是跌到近10年的最低水平。


有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出欄一頭肉牛平均虧損1600元以上,連續8個月虧損超過1000元,65%以上的養殖場戶處於虧損狀態。同時,很多養殖場戶都是貸款養牛,牛賣不上價,貸款就沒法還,即便勉強還上,也是負債纍纍,不得不退出這個行業。


中國畜牧業協會表示,更嚴重的是母牛被大量出售屠宰,影響產業安全。行業反映,牛肉過度進口已對我國肉牛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我們在一些主產區調研時發現,目前犢牛價格已經抵不上母牛的飼餵成本,有的地方母牛按斤低價甩賣,不少有繁殖力母牛被送進了屠宰廠。


據監測,當前基礎母牛存欄量比2023年6月的歷史高點下降超過3%,今年1—11月份新生犢牛同比降幅超過8%。肉牛生產周期長、繁殖效率低,一旦基礎母牛產能大幅下滑,沒有4—5年時間難以恢復。如果不儘快採取措施,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優質基礎母牛群體將面臨萎縮,動搖肉牛產業根基。


中國畜牧業協會表示,行業強烈呼籲國家對進口牛肉採取管控措施,保護農民生計和產業安全。這也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一個措施。商務部上述公告的發佈,對國內肉牛產業來講,起到了穩定預期的作用。


牛肉跌至「2」字頭

商戶直言多年來沒見過

12月24日,浙江台州一家攤主周師傅告訴記者,他在農港城經營了七八年,「最近牛肉賣得好,目前普通鮮牛肉28元/斤、牛腩29元/斤、牛排26元/斤、牛裡脊37元/斤、吊龍42元/斤。」


在周師傅眼裡,這波牛肉價格持續下滑是從去年年底開始的,持續下跌一年多,中間沒有任何反彈,「目前牛肉價格,可能是近5年來最低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得銳 攝


據「中國三農發佈」報道,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李俊雅表示:


肉牛和牛肉價格持續低迷,第一個原因是,進口量的增加對我國市場的衝擊。


2023年,我國進口了274萬噸牛肉,相當於超過我國牛肉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今年,從1月到10月,我國牛肉進口量達到234萬噸,牛肉及附加產品已經達到了252萬噸。而且,我國牛肉的生產成本與國外進口牛肉的生產成本相比,是沒有優勢的,這就導致了我國牛肉價格的下降。


第二個原因是,雖然我國市面上的牛肉和超市裡的牛肉價格降低了一些,但是飯店、賓館等主導消費場合里,牛肉價格並沒有降。大家對牛肉消費的信心或者熱情受到了一定影響。


第三個原因是,我國肉牛產業和市場還不成熟。我國整個肉牛產業的養殖、加工、銷售、餐飲等環節之間沒有必然的利益聯繫,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市場價格下降、加工或者消費端追求利益的情況下,養殖端的壓力會成倍增加,活牛的價格是大幅下降的。


第四個原因是,由於進口牛肉的衝擊,我國牛肉價格下滑後,大家認為養牛不賺錢,給一部分養殖戶造成恐慌心理,導致集中性出欄的現象,比如有些地方母牛的出欄比率比往年明顯增加。根據調研,過去市場上真正的育成母牛和淘汰的老母牛比例應該是在20%到25%。但是,最近幾個月甚至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出現了淘汰母牛比率增加的現象,最高時比率會達到45%到50%。如果母牛數量屠宰過多,就會影響未來整體肉牛產業的產能。


第五個原因是,通過灰色渠道進口到我國的牛肉以及從邊境走私到我國的活牛,也衝擊了國內市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商務部網站、農業農村部網站、中國三農發佈、台州晚報、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