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行業賦能養老發展 老博會首設養老金融論壇

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金融機構展開養老金融領域布局。當下,金融如何賦能養老發展也成為整個行業普遍關注的焦點。

歷經24年專業經驗積累的上海老博會,今年在展會期間首次舉辦以「匯聚金融力量,賦能養老發展」為主題的養老金融論壇。與會嘉賓認為,養老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會長、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吳玉韶教授在論壇上進行了主題分享。他認為,老齡化特別是長壽時代帶來是不只是人口結構變化,而是整個經濟社會文化的重塑性轉變,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今後幾乎所有產業都要為老齡社會做轉型和細分,出現經濟銀髮化。

吳玉韶指出,由於我國老齡化時間短,全社會對養老金融認知不足,金融與養老互不知識,養老不了解金融,金融不了解養老。迫切需要在社會進行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金融與養老應當相互走近,增加認知。「銀行業是服務居民最直接的行業,如養老金髮放、個人養老金開戶等業務都在商業銀行,發展養老金融具有天然優勢:遍布城鄉的渠道優勢;基礎性、長期性的客戶優勢;基於客戶大數據的養老金融產品優勢;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聲譽對老年客戶具有不可替代的品牌優勢。在養老金融創新方面,未來應當鼓勵更多銀行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開展更多養老金融業務。」

他還表示,鼓勵保險業在個人養老財富儲備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保險業是養老金融最早實踐的行業,目前在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投資運營的一年多里,吸引了諸多投資者購買壽險。未來,養老保險公司應當發揮專業優勢,提供更多樣化的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基本保障之上更高層次的養老保障需求,滿足不同類型企業員工差異化的養老保障需求,防範長壽風險。」

圖說: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金融服務專委會主任、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李利 採訪對象供圖

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金融服務專委會主任、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李利,代表金融專委會提出《發展養老金融,增進民生福祉》倡議,號召廣大金融機構積極踐行「金融為民」,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優勢、協作優勢,加大創新探索,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能力,金融助力老年人享受健康、富足、高品質的幸福晚年,為建設上海老年友好型城市貢獻力量。

該倡議從配置無障礙關愛設施、加快網點適老化改造等硬設施提升,到開設「敬老窗口」優先辦理業務、為特殊需求老人開展「上門服務」等軟服務提升;從提供豐富普惠金融產品、完善便利化支付等金融能力提升,到推廣數字化智慧助老、開展防範風險科普宣傳等非金融能力提升,從8個方面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能力。

論壇還集中展示上海養老金融創新成果,體現滬上金融機構為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金融需求的探索實踐。如交行上海市分行與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和上海市養老服務發展中心合作推出的「政府+擔保+銀行」融資服務的上海特色創新產品「養老服務批次貸」,今年升級到2.0版,服務範圍擴大至養老產業及其上下游各類經營主體,有效緩解養老服務機構融資難題;交行信用卡中心攜手上海市分行率先推出面向銀髮客群的專屬信用卡——「魔都長者白金卡」,為上海地區55周歲至80周歲的銀髮客群降低信貸消費門檻,精心打造老年特色活動和專屬權益,進一步支持銀髮經濟。此外,為切實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交行上海市分行創新開展 「姣姣陪您樂享數字生活」智慧助老行動。全市130餘家網點上千名一線員工化身「姣姣」,講解上海政務平台「隨申辦」長者專版常用功能,成為老年人貼身的「數字夥伴」,該行動入選「上海數字夥伴計劃」發展報告優秀案例。

新民晚報記者 楊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