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永州有望迎來經濟大爆發,將在2025年成為湖南的黑馬城市?

此文章摘要網友提供話題,以此進行探討!並不代表任何官方信息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區位優勢獨特,近年來搶抓中部崛起等重大機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在現有的13個地級市中,省會長沙無疑是當之無愧的龍頭和增長極。而位於湘南、湘粵桂交界地帶的郴州永州兩市,也正崛起成為湖南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郴州市永州市在湖南省域發展格局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郴州位於湖南東南部,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大江西經濟圈;永州位於湖南南部,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連接湖南、廣東廣西的重要節點。

從地理區位看,郴州、永州處在承東啟西的交通咽喉要衝。京廣高鐵、廈蓉、贛韶高速公路等國家級通道穿境而過。粵湘高速、洛湛鐵路等重要走廊也覆蓋兩市。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將有力促進郴州、永州深度融入區域經濟圈,並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熱土。

近年來,郴州、永州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郴州市2023年GDP達到2980億元,永州市達到2410億元,增速均保持在6%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也取得重大進展,園區經濟蓬勃發展,開放型經濟新優勢不斷顯現。

但是,郴州永州要在短期內成為湖南"黑馬城市",仍需攻堅克難、砥礪奮進。一是要進一步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二是要持續擴大有效投資,聚焦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重點領域,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三是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四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搶佔發展新機遇。

歷史沿革

郴州、永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蘊深厚。兩市自古就是南嶽文化、楚湘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郴州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設置郴縣,隋開皇九年始稱郴州。南宋清代,郴州文風鼎盛,名人輩出,堪稱"文獻名邦"。郴州也是湘南起義的策源地,在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永州在西漢時始置泉陵侯國,隋置永州,唐宋時期達到鼎盛。柳宗元周敦頤等文化名人都在永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近代以來,永州是湘南地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行政區劃和自然資源

郴州市位於湖南東南部,轄2區8縣1個縣級市,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自然環境優美,生態資源豐富,有"風景園林城"美譽。境內有仰天湖東江湖、萬華岩等眾多知名景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永州市位於湖南南部,轄2區8縣1個縣級市,總面積2.24萬平方公里。地跨湘江資水兩大水系,山水資源富集。森林覆蓋率達57%,是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九嶷山陽明山等景區知名度高,紅色旅遊資源豐富。

經濟社會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郴州、永州搶抓中部地區崛起、融入新發展格局等重大機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出向好態勢。

郴州近年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工業經濟實現"二次創業",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成效顯著,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速擴容,文化旅遊等朝陽產業快速崛起。全市經濟總量突破2500億元,連續多年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GDP達到2980億元,增長6%以上。

永州堅持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打造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綠色食品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全力推進交通強市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部"。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永州市GDP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2023年GDP突破2400億元。


發展機遇挑戰

但也要看到,郴州永州對標先進地區,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城市能級、營商環境等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如何進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發展韌性,仍是擺在兩市面前的重要課題。

奮進新征程,郴州永州正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堅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以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總結展望

綜上所述,郴州、永州是湖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近年來,兩市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開放合作等戰略舉措,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放眼未來,兩市仍處於加速奔跑的賽道中,正朝着"黑馬城市"的目標不懈奮鬥。

當然,實現"黑馬"夢想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創新發展,才能換道超車、彎道取直,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可以相信,只要郴州、永州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就一定能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中搶佔先機,在實現"黑馬"夢想的道路上奮勇爭先,推動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建設邁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