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吹了8年的Carplay,怎麼說沒人用就沒人用了!

Carplay的原名叫iOS in the car,翻譯過來很簡單,就是把ios系統放在車裡。

啟動於2016年的Carplay項目,是蘋果在當年開發者大會上重點研發的項目,過去8年,大批歐洲企業選擇使用Carplay來優化自己的車機娛樂系統,來代替傳統的CD、收音機、藍牙系統。

事實也證明,Carplay獲得了不小的成功,在國內也代替了電子狗、凱立德等外設部件,讓傳統時代的娛樂體驗得到了較大升級。

但事實上,Carplay一直都沒有完全普及,在乘用車上是一個發展有限的產品。

一個是,Carplay的收費標準較高,預裝、認證、購買等等是一筆不小的費用,2018年寶馬透露CarPlay的每年訂閱費用是80美元,雖然後續取消了這一費用,但其它的費用並不會減少,比如說認證、預裝、芯片費用。

另外是,蘋果的認證周期非常長,官方建議認證周期是10個月,也就是說預裝CarPlay到裝車需要300天時間,包括但不限於USB測試、音頻質量測試、Siri測試等等。

最為關鍵的是,CarPlay的功能性放在今天比較局限,無法調取車輛底層數據,畢竟CarPlay只是手機投影,投放手機的音樂、導航、電話三大功能。

以上三點,讓CarPlay的成本高、周期長、功能性弱的問題體現了出來。

鑒於目前全球市場智能化升級速度快,以國內的智能汽車為例,幾乎已經全面拋棄了CarPlay,理想、小鵬、蔚來、智己、小米、華為等產品全面拋棄。

因為自家研發的OS系統不僅僅可以更好的兼容自己的手機產品,並且可以完全調取車輛的底層數據,比如說定位、電量、充電速度、音響甚至可以調動家居功能。

顯然這些都是CarPlay無法做到的。

一個客觀事實是,CarPlay是傳統燃油車時代最好的伴侶,解決的是燃油車娛樂性較弱的問題,但電動化時代完全不同,智能化全面開放。

一些做的好的OS系統可以完全拋棄手機,完全做到車機系統全面掌控,導航、語音、智能生活等等,一句話的事兒連手機都不用。

不是CarPlay不好用,而是在這個時代CarPlay的定義已經落後,畢竟其被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解決車輛娛樂性較弱的問題,現在智能化得到了大飛躍,對於更多智能汽車用戶來說,CarPlay的落後性不言而喻。

最為重要的是,CarPlay只能匹配蘋果手機。

2023年,蘋果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只有17.3%,只有買了蘋果手機的人才有機會使用Carplay,這是最大的問題。

想要用Carplay得先是蘋果手機用戶,那麼對於當下的智能汽車來說,拋棄其也是必然的。